他是苏轼好友,57岁爱上歌妓,写下一首告白诗,全篇皆千古名句
回溯千年,一位年逾五旬的诗人,竟对一位妙龄歌姬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们之间的爱情甜蜜程度,透过诗人留下的一首诗,便可窥见一斑。这位诗人,便是苏轼的得意门生——李之仪。他因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臣蔡京,被贬至偏远的太平州任职。
正是在这人生低谷之时,李之仪邂逅了知名歌妓杨姝。彼时,他五十四岁,而杨姝年仅十三。尽管杨姝身处风尘,却拥有难能可贵的正义之心。在一次宴会上,她弹奏了《履霜操》,其琴声深深触动了李之仪的心弦。然而,此时的他们,尚未点燃爱情的火花。
太平州的环境恶劣,短短三年间,李之仪接连遭遇了失去儿女和妻子的沉重打击,这让他痛不欲生。他自己也病入膏肓,生命似乎失去了色彩。然而,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杨姝再次出现在他的世界里,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两人志趣相投,杨姝以琴声为媒,抚慰着李之仪那颗受伤的心,两颗心逐渐靠近,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时,李之仪已五十七岁,而杨姝正值十六岁的青春年华。
婚后,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之畔。望着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他心潮澎湃,提笔写下了那首深情的《卜算子》。他以江水为喻,赋予了这首词以生命,使其更加动人心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不仅仅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更隐喻了他们之间的年龄鸿沟。然而,命运却如此奇妙,让这两个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人相遇了。年龄的差异,让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正是这份差异,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珍贵和动人。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两句表达了相思之苦与无奈。尽管两人无法相见,但共饮一江之水,却成了他们之间唯一的慰藉。这种无奈与期盼交织的情感,让人动容。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江水似乎永无休止,正如李之仪对杨姝的思念与牵挂。这里的“恨”,并非怨恨,而是因爱而生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是李之仪对杨姝最深切的期盼与承诺。他希望杨姝的心能与他一样,坚定而忠贞地守护着这份爱情。这份情感,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空间如何阻隔,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与动摇。
世上最幸福之事,莫过于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当那份深藏心底的爱意得到回应,当两双眼睛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在为这份爱情而绽放光彩。
附上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