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昨天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做了一件事情。
上午七点左右就驱车上路,出了市区直奔高速公路入口,然后一路高速驱弛,直到中午前后才赶回老家。此时,兄弟姐妹们已经在老家的宅子里聚齐,于是大哥大姐牵头,兄弟姐妹们徒步走到了位于一片树林中的父母坟墓前,开始祭奠……我们中国人专门有这样独特的一个节日:生者能够来到死者坟墓前,尽情诉说,哭泣,送鲜花,摆祭品,烧纸钱,添上一抔黄土。纵然是死者已经化为枯骨,已经看不到鲜花,尝不了祭品,生者却得以寄托绵绵无尽的哀思。而那经坟前泪水洗刷的心灵,仿佛总能在悼念中参透生的玄机,并因此焕发出春草一样的勃勃生气。
这个独特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俗话说,只有到了祖宗的坟前,一个人才会清楚地认知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今后又将魂归何处!
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知恩图报,是人间最大的善行。我们中国人一生最讲究的就是知恩感恩。感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恩,即一个人能够从内心意识到并记住他者对于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并由衷生发出感谢之情;二是图报,即有回报别人恩惠的心愿和责任感,并努力体现于实际行动上。
立在父母和诸位祖宗的坟墓前——你的生命就是这些人一代一代传承到你这儿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对一个生命个体而言,最大的有功之人是父母,所以父母之恩,恩重如山。对于父母的恩情,子女需要用“孝”来报答。在儒家思想里,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清明扫墓(上坟)是“祭之以礼”。
哎呀,文字有些多了。今天就是清明节,也特意向书友们隆重推荐一本书《清明(节日里的中国)》,全书仅有8.6万字,却全面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探究了三千年长河中的流变,以及十几种与清明有关的节俗等,绝对让你涨姿势哦!身处清明假期里,细致温读一下这本书,了解一下节日和自己的来龙去脉,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