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夕阳,亦可化身为旭日
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落幕,而旭日则是一天的开始,亦是勃勃生机。史铁生曾说,“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史铁生身患残疾,社会对他来说是黑暗的,但他却将夕阳般的人生焕发出了旭日般的光彩,照亮了社会。在我看来,纵使是夕阳,我们也可让其散发出旭日般的光辉。
若社会为夕阳,即将陷入黑暗,我辈青年当为旭日,照亮社会。
在鲁迅先生所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是怎样的幸福者和哀痛者!”这句话,一直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强烈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但以庸常者来看,他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政府镇压,何来幸福?但若以战士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他们的确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理想的拥有者。他们如同初生的旭日,用自己的生命化作光芒,照亮了社会,唤醒了麻木的人们,他们若泉下有知,知身后是山花烂漫,又怎么不在丛中笑?吾辈青年也应如此,化身为旭日,驱逐社会中的黑暗。
若国家所需,我辈青年应化身为旭日,助力国家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总是面对西方各国的打压,他们企图凭借打压让我国停滞不前,如同夕阳般落幕,但一代代青年借此磨练自身,化夕阳为旭日,助力国家的发展。例如黄令仪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他们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科技封锁,研发出国产高性能芯片,为北斗卫星装上中国芯。在这个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年,他们就如同旭日般散发着活力,负重前行,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人。吾辈青年也应如此,砥砺前行,不负国家所望。
若他人予我以夕阳,我辈青年应化身为旭日以应之。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在他刚开始研究时,收到的只有质疑与嘲笑,面对这些如同夕阳般的打压,袁隆平院士化身为旭日,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应之,这其中的困难,远非常人之所难想象。但这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吗。吾辈青年,也应在面对困难时,化身为旭
日,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
夕阳,是质疑,也是嘲笑,但吾辈青年应化身为旭日,照亮黑暗,打破瓶颈,在挫折中磨练自身,为实现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