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看到有商业失败反思的书,看看牛人如何反思和成长的。
市面上讲成功励志商业的书籍简直太多了。都知道成功不可复制。但我好像还没有看过失败的商业书。最近发现这本《重新理解创业》作者周航从事网约车服务创业后与滴滴打车竞争,到后面败下阵来。周航开始反思总结。重新理解战略,竞争,品牌,流量,钱,领导力,自我成长。团队,企业成长等等方面。
学习失败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学习失败,才能规避失败。周航说: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失败者才会把失败挂在嘴边,大多数只谈论成功或者更成功。
我们可以想一下这种“唯成功至上、厌恶失败”的环境最后让我们变得怎么样了。它让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放弃了真正的创新和探索,只敢去追求成绩,没多少人敢尝试。
看完这本书有必要总结一下作者的反思和思考:
一、重新理解战略
(一)战略的本质是迭代而非规划
核心观点:战略并非预先设计,而是在实践中“跑”出来的,需关注用户长期价值和本质需求,而非短期热点。
案例:易到早期过度追求“商务出行”定位,忽视互联网跨地域、跨层级的规模化潜力,导致战略偏离本质。
需求验证三标准:真需求需满足“强烈、普遍、频繁”三个条件。伪需求常因追逐概念而忽略真实痛点。
案例:奢侈品电商因低频高价导致流量成本高企。
(二)做减法与聚焦
核心观点:初创企业应避免“小数点后的努力”(如过度营销或复杂功能),专注核心问题。
案例:苹果通过简化产品设计实现战略突破,AirPods的成功源于技术本质的创新。
二、重新理解竞争
(一)竞争是生死问题
核心观点:竞争需回归业务核心驱动因素(如技术、运营、资源等),警惕“平面拼图型战略”(拼凑资源而无本质创新)。
案例:网约车本质是运营驱动,需通过强补贴和规模化运力建立壁垒。
马太效应与头部聚集:资本、资源向头部集中,规模越大势能越强,反之则事倍功半。
(二)竞争的全维度性
核心观点:竞争不仅存在于业务本身,还包括资源、人才等多方面。
案例:易到曾假设对手“路线不通”,低估滴滴通过流量和价格战向上渗透的能力。
三、重新理解品牌
(一)品牌源于产品本质
核心观点:品牌需回归产品本身的质量与辨识度,而非空谈愿景。
案例:宜家通过1元冰激凌吸引用户,以高频低价产品带动低频高价业务。
口碑传播的底层逻辑:通过降低用户预期、设计高标准和一以贯之的真诚解决问题。
案例:易到调整用户预期时间以提升满意度。
四、重新理解流量
(一)流量获取与分发逻辑
核心观点:用“大众、高频、低价”产品吸引流量,并通过产品本身实现二次分发。
案例:今日头条通过内容分发与广告结合,而微信因通信核心价值对广告保持克制。
流量价值公式: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系数。强需求产品转化率高,流量成本更低。
五、重新理解钱
(一)融资与资金管理
核心观点:融资应在资本看好时“玩命融资”,模式未验证前谨慎花钱。
案例:易到未及时融资应对竞争,导致资金链断裂。
估值与责任平衡:避免被估值操控,与投资人建立双赢关系,优先保障团队利益。
六、重新理解领导力
(一)领导力的核心是激发他人
核心观点:领导力需通过“做真实的自己”“搭建喜欢的团队”“匹配个人特质”实现。
案例:雷军通过“空杯心态”持续迭代认知。
示弱与沟通:CEO需主动示弱,坦诚问题。缺乏沟通易导致资源错失。
案例:易到未及时求助投资人。
七、自我成长与团队建设
(一)归因于己与复盘文化
核心观点:失败应“归功于外,归因于己”,通过“大事复、小事复、天天复”实现持续成长。
团队迭代与融合:初创阶段找志同道合者,成熟期引入“牛人”需通过集体面试缓解矛盾。
八、重新理解企业成长
(一)最小化启动与加速度
核心观点:企业应从0到0.1阶段“做小、做少”,验证用户价值。
案例:小米通过“静销力”验证产品市场适应性。
基业长青的关键:以未来视角审视现在 。
案例:特斯拉通过技术创新提前布局电动车趋势。
我非常喜欢周航的一句话:“痛可能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反思与行动的结合才是突破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