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5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发布(下)
“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5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英]约翰·凯伊 著
荣岩 译
九州出版社·汗青堂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总编辑)
在本书作者英国史学家约翰·凯伊笔下,世界史展现出一幅神秘又另类的图景:并非生活必须品的香料,却串联起了整个地球世界。对大航海时代的那些探险家们来说,漫长探索之行的最大奖赏不是我们原来我们传统观念中的新大陆或黄金,而是产于遥远他乡的香料。正如气味飘忽不定,对香料全球贸易史的追溯也困难重重,但凯伊却在大量古代地理文献、旅行日记、航海日记堆积出的迷宫中抽丝剥茧,生动再现出全球香料之路的发展历史。就此而言,这本书本身也是一场宏阔背景下穿越秘闻与离奇传说的文化探险。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
[英]保罗·贝茨 著
陈超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理想国
2024年4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文明”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说熟悉,因为它充斥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几乎每隔5分钟,就会被提起一次;说陌生,因为它的定义如此模糊,已很难说清它代表什么——西亚移民进入欧洲,被认为是对文明的威胁;9·11后的小布什,坚信他将发动的战争(许多平民死于这些战争)将捍卫文明;俄乌双方都在为保护自己“独特的文明”而打仗……
本书作者发现,有关文明的歧义可追溯到“二战”结束时。此前,“欧洲文明”作为对外侵略、奴役其他民族的借口,被所有列强尊奉,但“二战”永远地改变了这一切——对那一代人来说,“主义”更时髦、更亲切、更可靠,但“主义”碰撞的结果,是几千万人死亡,城市变成废墟,侥幸活下来的人们陷入价值虚无中。“二战”后欧洲的重建容纳了各种力量,共产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国家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在现实压力下,他们不得不装出团结的样子,而“文明”成了最安全、最常用的口号。
其实,每个人关于“文明”的想象都不同,但梦想必须超现实,人们需要一个形而上的词,激励自己前行。在“文明”的幻境中,分裂、不信任、价值观冲突等被深藏,这构成今天欧洲难以突破的困境。吊诡的是,面对这些困境,人们提出的新口号却是:捍卫文明。他们要捍卫的是哪种文明?是否依然是只有自己、没有其他的文明?这样的捍卫,真能弥平观念的鸿沟吗?
本书细致梳理了“二战”后不同“主义”共建“文明”的过程,以期让人们看到,这个“文明”本身的含混性、模糊性,现实需要更复杂的解题技巧,而非简单的新口号,可偏偏后者正在压倒一切。本书名为述史,却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从而极大地释放了作者的思想穿透力,读来有一咏三叹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