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梨鹤
2024-10-03 23:53:05

阅历
见到的思考的,为阅,
亲身行走的,为历。
阅读,阅人识善恶,为阅,
一路亲自触碰的,为历。
阅是历不盲的前提,
历是阅准确的践行。
阅了很多书,思路清晰开阔,走起路来,不盲,
去了外国,英语也认识,去了新疆,罗布泊也听说过,哪怕去了外太空,看到地球是圆的,也是学过的。
这,就是阅的好处,阅的广博。
阅的广度深度准确度都够,
哪怕隔空万里,原理也能传播,
这就是网课也可以检验学识的原因。
阅而知之,知而传之。
阅得透彻的人。
说话做事,如同亲身经历,
实际上,
并没有经历。只是知道得深远。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只是对着他朋友滕子京给的洞庭秋晚图,就开始发挥脑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而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笔就来。
更厉害一些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他们没有亲手摘星辰,但是他们在经年累月的学习思考中,知道了星辰运转的原理。
这也是,极致的阅的厉害之处。
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而历,和践行相通。
亲身经历。
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塑造了他的感知和载体。
吃饭要自己吃,喝水要自己喝,走路要自己走,睡觉是自己休憩,
这些,都是日常行为的亲身经历。
这种寻常的亲身经历,塑造了人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和健康。
人与人,阅读的书籍在教育体系内,大同小异,
人与人,经历的事,只有自己亲历,自己承载。才叫历。才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个人历史。
历寒冬而知冷,历流感而流涕,
这些,他人是不能替的。
阅历相合,组成了人,一路成长的轨迹,
也造就了人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人因阅历不同,见识不同,
而有了互相聊天交换认知的兴趣。
人因所行而归于所行之事,
人,
思考了什么,做了什么,
就会,
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