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话说好

李白曾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们在这样的伟大时空中,总希望找一块永恒的岩石,变短暂为不朽。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以演出威武雄壮的生命喜剧,也能演出倦怠忧伤的生命悲剧。

好口才都是天生的?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德]布莱希特

曾记,一次,我到清华大学为研究生演讲,那是我第九次进清华演讲,我告诉同学:今天,不是我有什么卖什么,是同学想吃什么,我做什么。同学提了两个问题。

学生:李老师请您讲讲泰坦尼克号。

老师:你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

学生:看过。

老师:花多少钱?

学生:80元人民币。

老师:怎么样?

学生:真棒!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谈恋爱。

老师:与莎士比亚剧本相比,哪个好些?

学生:不是一个等量级。

老师:好,不愧是清华研究生的回答。

老师:今天,和大家讲泰坦尼克号。第一不讲学问和理论,第二不讲艺术与电影,第三更不讲恋爱,我要讲讲思维与观念。

老师:请问泰坦尼克号是哪国的?

学生:美国的。

老师:岂有此理,泰坦尼克号本来是英国的,为什么说是美国的?泰坦尼克号沉在大西洋底下80年,一旦发现该怎么办?

不同类型的人,总会有不同类型的看法。

一次,中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美国人在一起研究酒文化。有的歌颂威士忌,有的歌颂白兰地,有的歌颂伏特加,中国人歌颂茅台,最后剩下美国人,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他没那么深的酒文化,但美国人很聪明,他把各种酒一兑,说这是美国式的鸡尾酒。

老师:我在世界走了许多国家,有的国家图腾是狗,有的是狼,有的是虎、豹,英美喜欢鹰。只有中国在五六千年前创造了一个图腾就是龙。

龙,是鹿角、马脸、牛眼、虾须、鱼鳞、蛇身、虎腿、鹰爪,这就是中国创造的龙。

老师:不要小看美国人,美国人发现泰坦尼克号后,

第一,他不像卖破烂的,要捡点儿破烂,发个小洋财。

第二,他不像考古学教授,想带两个研究生,找点考古文物资料,写两本书,让自己学生将来也当个考古学教授。

第三,他更不像哪个女青年,想要那块宝石,戴在胸前,潇洒一回。

美国人既不要破烂,又不要文物资料,也瞧不起那块宝石,而是开了一个小会,决定要拍一部电影。

大投入,大产出,大举措,大轰动,大收益,投入2.5亿美元,已赚回16.5亿美元。

老师:今天我们通过泰坦尼克号,可以体会到——

这个艺术,是具有非生产生产特点的艺术。

这个艺术,是具有非经济经济价值的艺术。

这个艺术,也是具有非商品商品功能的艺术。

老师:最近在波罗的海又发现沉在海底的一艘大船,如果同学们发现了该怎么办?

学生:我们也写个《泰坦尼克号》。

老师:第一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天才。

第二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庸才。

第三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蠢材。

如果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变成蠢材,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这是我演讲生涯中一次极为有趣的实例,后被众演讲界晚辈数次援引。现回想来,应该是感慨万千的。

我,本来是一个很不善言谈的人。从小生长在文学之家,爱读书,爱写诗,不爱说话。遇到陌生人,十分腼腆。记得18岁进入大学学习时,在小组会上都不敢发言。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在人群前讲话,但也很紧张。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第一次发表就职演说前,一直紧张了好几天,真希望上台演讲时停电,摸着黑去演讲,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看到我的窘态。但讲到一半,我突然发现自己讲得还不错,很有条理,很受欢迎。自此才了解我多少还有一点潜在的演讲才能。后来,经过多年锻炼才在演讲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人说,李燕杰是天生的演讲家,一下子就轰动了全国。我说,第一,我不是天生的演讲家;第二,不是一下子轰动全国。我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演讲,并且在实践中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是由于时代的需要,才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有些人自以为不善于演讲,请不要灰心,只要勤学苦练,就可以讲好!我就是一个从不会讲到会讲的例证。

我也在“文革”期间被关进劳改队时,就曾想到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是危险的;一个国家,道德沦丧,更加危险。我在1977年1月25日走上社会大讲台,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虽然我只是一名教师,但位卑未敢忘忧国,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提高人的文化科学素质。所以,我一方面倡导办北京自修大学,一方面为广大青年演讲。从那时起,一发不可收,这些年在海内外共走了808个城市,演讲100多个题目,6000余场,直接听众至少400万人次。听了演讲后专程来访者逾万人,来信15万余封……我的演讲集销售量超过1200万册。我为此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我在祖国十分困难的时候,为青年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即进行铸魂育德的演讲。我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一个著名的演讲家,对他来说,说话是一种事业,而不单纯是一种职业。他们有的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演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演讲家,需要一点天赋,如一个哑巴是绝不可能成为演讲家的。但一般人的才能智慧相差不多,只要肯于练习,肯于吃苦,谁都有可能成为演说家。

说话,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说话,也是一种事业。

说话之所以成为学问,是因为中外古今有不少关于演讲的专门著作、专门研究学者,还有专门学科。

说话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好的演讲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演讲要取得成功,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美是艺术的生命”。

说话之所以又是事业,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里,总要有一些人借助演讲组织活动,向大众宣传,使之成为推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总之,说话是借助口头表达形式,面对群众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是演说家宣传某些真理,宣扬某种主张,也是为了推动事业发展。在人类社会中,那些著名的大演说家,都被誉为人类铸魂之师。美好的言语能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