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论自我情感(7)

当宠爱自己和值得自己尊敬的父亲去世时,儿子当然会深陷于无以复加的悲痛之中。这种悲痛,主要建立在一种对其死去的父亲表示同情的基础之上。这种充满人性的情感也极易得到我们的体谅。但是,如果由于只涉及自己的不幸而任由上述脆弱的情感泛滥的话,他绝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任何宽容,即使他倾家荡产沦为乞丐,或者面临极为可怕的危险,甚至被带去公开处决,在绞台上流下一滴眼泪,在所有那些勇敢高尚的人看来,他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他们不可能原谅这个在世人眼中显得如此脆弱的人。他们对于他的行为与其说是感到悲伤,不如说是感到耻辱。在他们看来,他由此给自己带来的羞耻是他的不幸之中最不可救赎的。

勇敢的毕洪公爵曾在战场上经历过无数生与死的考验,可当他在绞台上回想起国家被自己毁掉,回想起自己的至高荣誉和万民仰慕之情因轻率而不幸失去时,他还是脆弱地流下了泪水。对他大无畏的声誉来说,这种脆弱同样是一种耻辱。

道德点评

相较快乐而言,人们会对悲伤予以更多的同情。但是只要不心怀嫉妒,我们更愿意感受别人的快乐而非悲伤。我们很难完全感受别人的痛苦,所以一个身处巨大悲痛之中而能克制自己的人,是令人欣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忍不住为英雄的壮举流泪,但我们绝不会为一个软弱之辈动容。

论嫌贫爱富的情感

建立和维护社会等级差别和应有的秩序,往往需要类似这样的社会风气:对有钱有势者的钦佩乃至崇拜,及对贫穷者的藐视或至少是忽视。不过,这种风气同时又可能导致普遍的道德败坏,财富和地位比智慧和美德更易获得尊敬,贫困和软弱比罪恶和愚蠢更容易遭受轻视。长久以来,这种现象一直遭受着伦理学家们的批判。

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值得尊敬的人,也希望自己被人尊敬;我们都害怕自己是该被轻蔑的人,也害怕自己被人轻蔑。但是,直到我们进入社会后才发现,不只是智慧和美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不只是罪恶和愚昧才会招致人们的蔑视。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人们将尊敬的目光投向有钱有势的人,而不是有智慧有美德的人。有权有势者的恶行与愚蠢,远比天真无辜者的贫穷与卑微受到的轻蔑更少,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为了得到他人的尊敬和钦佩,人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或通过学习智慧与实践美德,或通过取得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来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目标。

野心勃勃、贪得无厌和谦虚谨慎、公正无私,是争强好胜心理的两种表现。这两种表现是我们考验仿效的典型:前者披着耀眼的光环,引人注目,其实华而不实;后者则显得大方得体,但除了目光敏锐的人以外,很少有人注意。后者虽然凤毛麟角,却是真正的德才兼备之士,是社会的栋梁。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外在的膜拜对象,而他们内心的膜拜对象,往往是一片空白。

初看起来,智慧和美德给人的尊敬,与财富和显贵给人的尊敬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这两者在某些特征上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如不细心观察,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在一切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对富人和大人物的尊敬,都超过了对穷人和小人物的尊敬。绝大部分人对前者的傲慢和自负的钦佩,都甚于对后者的真诚和可靠的钦佩。的确,财富和地位并不是唯一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象,无视优点和美德也是对这些高贵品质或美妙词语的亵渎,但事实上,人们所仰慕的始终是财富和地位,因此很多时候,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的尊敬。只有那些罪不可赎的恶棍和愚蠢透顶的傻瓜,才没有资格享有那高高在上的地位。大人物经常放纵无礼,却常得到宽容;那些整日循规蹈矩的平民们,即使偶尔一次有失检点的行为,也会招致旁人的轻蔑和厌恶。

幸运的是,那些处于中下阶层的人们,追求美德和追求财富的途径大致相同,只要他们踏实肯干,品行端正,一般都能在本职工作中有所成就。但是,如果背信弃义、胆小怕事、浮躁放纵、不知廉耻,则再有才华的人也不会有任何成就。而且,中下层平民向来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十分尊重这种维护正义的规则。他们的成功与邻里、同行及朋友的帮助息息相关,“老实人不吃亏”这句老话常在他们身上得到应验,品行不端的人则绝不可能得到这些。因此可以说,在一般社会公德的层面上,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令人欣慰的,他们所能达到的道德水平足以使我们满意。

不幸的是,处于上层的人们并非如此。生活于宫廷和社交场合的他们,常将大富大贵的理想寄希望于那些见多识广的同僚,其实这是丝毫没有用处的。掌握他们富贵命脉的,是他们那些无知、专横和傲慢的上司们怪诞、愚蠢的厚此薄彼之心,所以,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阿谀奉承和虚伪欺诈往往比才智和美德更为奏效。在大战未至的和平年代,帝王将相们终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荒诞生活,丝毫不想承担为民造福的责任。在上流社会中,人们也更为欣赏那些故作姿态的仪表风度和小聪明,而不是战士、政治家、哲人或议员的男子气概。粗俗卑鄙的溜须拍马之徒,也常对一切令人肃然起敬的美德予以肆意的污蔑和践踏,这种马屁精遍存于上流社会。

人们长久以来对有钱有势之人的崇拜,逐渐使这些权势之人的日常习惯成为引导潮流的时尚。他们的衣着打扮,他们的举止风度,甚至他们的罪恶和愚蠢,都成了一种时髦的东西。人们竞相模仿,并以此为荣,殊不知,正是这些东西使他们堕落和迷失。

私下里,爱慕虚荣的人也会真心实意地认可并践行一些大多数人都承认的美德,但在公众面前,他们又会装腔作势,卖弄他们自以为时髦的姿态,即使他们心里不一定喜欢这种姿态,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即使他们连自己都觉得这些东西无足称道,他们也希望得到好评。

宗教和道德领域从来不缺少伪君子,同样,在对待财富和地位方面也有很多伪君子。爱慕虚荣的人会像狡猾的骗子一样想方设法伪装自己,给别人一种假象。他用那些上层人士的马车和奢侈生活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却没有想到他们所特有的仪态和排场,以及维持这种排场需要多少钱财权势。很多穷人便热衷于讲体面、摆阔气,却没有料到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负担,不久之后他们就会身无分文,更难实现他们原先的大人物梦想。

以上这种令人仰慕的境遇,是大多数人首要的追求目标,以致他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美德之路和财富之路只能选择一条,因为这两者的方向有时完全相反。不过,野心勃勃者通常认为,在他追求的那个优越的处境里,他会有很多办法来博得人们对他的钦佩和尊敬,并能使自己的行为彬彬有礼、优雅有度;他之前为获得晋升而采用的各种邪恶手段,完全能被他未来的那些行为给他带来的荣誉所掩饰,人们不会有丝毫的察觉。

很多政府的最高职位候选人在竞选时,都凌驾在法律之上,因为一旦他们达到自己的野心所确定的目标,他们曾经为获得最高职位而采用的手段所遭受的指责,就会变得不值一提。所以,他们常常使用欺诈、撒谎等拙劣卑鄙的阴谋和结党营私的伎俩,甚至有时还通过谋杀、行刺、叛乱、内战等方式,竭力排挤、清除那些反对或妨碍他们获得高位的人。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难逃身败名裂的结局,毕竟最高职位者只能有一人,失败者永远都会占多数。对那些实现自己毕生梦想的人来说,他们理应感到心满意足,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他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他们还是会感到失望。舒适和快乐并不是野心勃勃的人真正追求的东西,只有荣誉的光环,即在常人看来是对荣誉极度扭曲的光环,才能让他们感到满足。不过,他将来爬上高位所得到的荣耀,在如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使用的卑劣伎俩的对比下,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辉,无论在他看来,还是在别人看来,都是如此。

当然,他也会采取一切诸如毫无节制的挥霍、声色犬马的放纵、日理万机的忙碌、惊心动魄的征战等行动,来让自己和所有人逐渐淡忘他的所作所为,但这一切仍是徒劳的,往事的记忆早已深刻于脑海,并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他,而且,一想起自己曾经的罪恶,他就会想到必然有人熟知这些底细。

这种痛苦的感觉不断折磨着他,虽然他可以举办极尽奢靡的盛大仪式,可以从权臣和学者那里收买令人作呕的谄媚,可以得到愚民发自内心的欢呼,可以在征服和胜利之后体会壮志已酬的满足,但他始终无法摆脱这如影随形的羞愧之情的猛烈报复。他的确已集所有荣耀于一身,却又无时无刻不背负着千古骂名。

凯撒的伟大的确难以企及,他气度不凡地解散了自己的卫队,他仁慈宽厚地赦免了自己的敌人,但同时,他又不能完全打消自己的疑虑,也无法得到人们的同情,更没有彻底消除他们对自己的敌意,使自己能在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中安度晚年。

道德点评

追捧富人和轻慢穷人是等级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败坏情操的重要而普遍的原因。我们对智慧和美德往往不像对财富和地位那样尊敬。通往财富和美德的道路往往是相悖的,有人为了追求财富而放弃了美德。在他们挖空心思追求到各种荣誉之后,又希望自己忘却过去的罪恶或以为荣誉会让人淡忘其手段的罪恶。可是实际上,即便他们获得了荣誉,他们的灵魂也片刻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