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所谓“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所谓“世故”则是指世间的这些事情,要了解事情的本质,看清真相。但现在很多人都反用其意,“世故”就成了“滑头”的别名;“人情”则变成“拍马屁”的代词。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人情世故所致。

无法真正理解人情世故者认为人情世故会给人带来烦扰。举个例子,送礼的人情世故,如果你无法理解它,而想彻底消灭它,就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因为即使你不这样做,别人也照样会去做,你根本无法消灭。但是如果你拒绝这样做,则会让人觉得你不懂事,不尊重做事的规则。

我们没有必要去埋怨。人情世故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曲解了它的本意。如果你能够理解送礼的人情世故,弄清楚送礼的本意主要在于传递自己的心意、向他人表达祝福,使他人获得好心情,那么你的困扰也就消除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贵人的赏识和重用、他人的理解与支持,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是顺心的,事业是有作为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是和谐、惬意的。那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我们应该遵循社会的某些规则,尽管有时候不乐意,但还是要去做。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学问,也就是人情世故的学问。其实探究人情世故的本意,我们就会发现,人情世故只不过是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而已。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看他会不会做人,假如一个人能把种种人情世故都熟稔了,都做到了,在朋友们的眼里,他就是个很会做人的人。

会做人的人,懂得如何做好自己而不损害他人,并打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而这些恰恰就是人情世故关注和研究的学问。

有人认为,人情世故只有中国人才讲,是中国传统的“特产”。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人情世故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只要有人的地方,这样的道理就不会湮灭。因此不论中外,实际上都讲人情世故,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

对人情世故来说,无论你是赞扬它,还是排斥它,它都会存在。它不会因为你的赞扬变得更多,也不会因为你的排斥变得更少。

关于人情世故对人生的重要性,著名主持人窦文涛说得好:“在这个江湖里头混吧,你总得通晓人情世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得这么说,什么话得那么说。不通人情世故,恐怕活下去都有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懂得人情世故,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

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谨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为你推荐
龙族(1-4合集)
会员

累计销售量达千万册的青春幻想小说,被誉为“东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获得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的荣誉。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请留学的时候收到了来自屠龙学院——卡塞尔学院的来信,从此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陈墨瞳、楚子航、恺撒等人的帮助下,属于龙族的神秘世界逐渐在他们面前展开,路明非神秘莫测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万读过
借命而生(秦昊、韩庚、钟楚曦主演电视剧原著小说)
会员

1988—2008年,一场警察与逃犯的跨世纪追踪,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动人往事。1988年,两名青年工人因盗窃被捕,之后从看守所越狱。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被打上失职的烙印,从此,他的人生一蹶不振。二十年过去,时代变迁,岁月消磨,只有杜湘东还在继续追查逃犯。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交代,更想见证一种自己没活出的强悍人生……这场追逐,已经悄悄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走向……我能写的基本上还是一些身边眼前的普通人,然而这些普通人却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史诗。——石一枫

石一枫 4882读过
天之下
会员

昆仑纪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门派为新一届盟主之位明争暗斗,关外,萨教蛮族卷土重来……乱世中,芸芸众生百态沉浮,九大家英杰辈出,最终汇成一首大江湖时代的磅礴史诗,并推动天下大势由分治走向大一统。

三弦 29.5万读过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会员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当年明月 275万读过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会员

热血龙族,少年归来!这是地狱中的魔王们相互撕咬。铁剑和利爪撕裂空气,留下霜冻和火焰的痕迹,血液刚刚飞溅出来,就被高温化作血红色的蒸汽,冲击波在长长的走廊上来来去去,早已没有任何完整的玻璃,连这座建筑物都摇摇欲坠。

江南 3420万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