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会计学科在管理学、经济学领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管理学科的建设需要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学科的建设需要管理学科研究的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是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从企业组织形态考虑,即要从单一工厂型管理转变为公司型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处理好三个成分的关系:消费者(市场)、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围着市场转,政府围着企业转。然而,现阶段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围着政府转。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着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度为主体。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包括三种形态: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现行一些企业形态的划分和法律界限不明确,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这种划分使得会计没有企业形态的基础,产权界定不清。只有以资产所有者形式的不同来划分企业的形态,不再以所有制来划分企业形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会计才会有基础。现行国有企业比例过大,这使会计学科的发展难上加难。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来看,20年来的改革,改变了国有企业的封闭式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了“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从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市场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且在生产管理中,强调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生命线,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科技开发、财务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型的企业管理。现在中国企业也开始讲究名牌效应,树立名牌意识,今后应该将企业管理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准则改进管理。
企业的管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企业仍然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秩序混乱、管理制度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
中国企业如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首要的是明确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本文提出四个标志。
(1)财务数据。财务指标要真正反映市场竞争力;财务数据要真实、可靠、及时,会计很重要。
(2)用户满意程度。
(3)企业内部员工工作效率。
(4)企业不断创新的精神,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应注意如何将科技成果转换成盈利的商品,将单个盈利商品转换成批量、规模、市场占有率。
以上这些问题都与会计学科建设有关。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际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要经历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但严峻的市场竞争现实不允许中国企业也像国外那样用上几十年、上百年去分阶段达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中国企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规模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质量效益的企业管理目标。
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在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尽快实现规模、成本、价格、质量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也要改革。
当中国企业管理逐步向国际接近时,要认识到国外企业管理又在向更高层次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管理中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发展表现为信息技术工程及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兴起,全面研究计算机辅助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日益重要。20世纪80年代,重视企业结构重建、流程再造,从企业组织变更入手以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对客户最佳服务为企业管理的首选目标,重视分析技术变革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重视分析客户的需求变化和购买行为,以求得最短的产品开发时间及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交货期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21世纪,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包括以高新技术、新产品去开拓新市场,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创新,以重组企业内外关系为重点的管理创新,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灵魂。
中国企业管理将面临以客户为中心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但企业与政府深层次的关系仍然没有理顺,所以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在认真有效地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快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和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为迎接日新月异的以技术变革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研究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包括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界的重要任务。
中国企业管理未来的变革和发展要想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企业要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包括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在观念、文化、技能、行为各方面均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特别要形成一批职业企业家,提倡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意识、自己动手能力、首创精神、成就感、承担风险和确定目标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讲信誉、守约、韧性、自我制约能力等。人的素质是关系企业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2)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起步。要变企业当前的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中国的“质量第一”的口号非常响亮,推广国外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不下几十种,但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产品久治不愈的顽症,关键是缺少一套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要和企业的产权制度结合起来,要和企业的组织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要做到产权明晰,要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而董事会又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要处理好董事会和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关系,处理好董事会和公司经理的关系,这有利于保证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
(3)要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科学管理制度要由高素质的人来制定,也要靠人去执行,因此人是最重要的。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时,人本管理要强调在科学管理制度条件下发挥人的作用。中国企业如何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这个问题尚未解决。我认为人是暂时的,制度是延续的。中国企业有些老总在位时业绩显赫,离任后企业管理迅速下滑,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延续下去,或是没有使管理制度坚持下去。制度要变革,但变革制度不是不要制度,恰恰是要完善制度,使制度发挥先进的作用。制度安排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制度好,坏人难以得逞;制度坏,好人变坏人。制度和人的关系融合在企业管理的每一项活动中。企业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工作,每一项都应该有制度,又要发挥人的作用,这是企业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原载魏明海、谭劲松主编:《新世纪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