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特别时期需要特别处理

常延龄确实是布衣白身,而他之所以能进入大殿,为的正是来申请袭爵的。

常延龄虽然是常遇春的子孙后人不假,但是常遇春的子孙后人过得并不算太顺利。

从常遇春的儿子开始,比如常茂完全就是个混蛋,那小子混不吝,连自己的岳父都要诬告,害得冯胜从此遭到忌惮,甚至被下了将军的大印,一度贬到凤阳老营养老去了。

所以常遇春的爵位本来是由常茂继承的,后来朱元璋无奈,只能削爵由常遇春次子常升继承。

偏偏常升又被蓝玉案所牵连,遭到弹劾,说他私下有募集私兵,有造反嫌疑。

所以历史上一说常升受到蓝玉案牵连而被赐死,也有说他是在靖难之役,因为与魏国公徐辉祖共同辅佐建文帝朱允炆而战死。

于是到了常升的儿子常继祖时,虽然让其继承了爵位,常家一脉却也被安置到了云南一地,几乎不再重用。

一直到嘉靖年间,也到了常遇春的第八世孙常玄振时,嘉靖封复常玄振为怀远侯,禄千石,世袭,且领南京后府。

到万历九年,由常胤绪袭爵,并累领南京军府。

由于常胤绪年事已高,遂由常延龄赶赴京师,先向京城提告世袭爵位的事。

这是唯恐被遗忘吗?

“常延龄,颇有乃祖之风,”朱由检赞许的点点头,口中称赞常延龄有常遇春的气魄。

常遇春死后被追封开平王,更有常十万的美誉,乃是世间少有的奇男子。

常延龄竟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直言不讳的质问朱由检,让朱由检高看了一眼。

至于常延龄刚才提出的质疑,朱由检也不含糊,当庭说道:“至于你的担心,须知朕可不是昏君啊。”

“臣不敢,”常延龄连忙跪地。

虽然他还是布衣白身,可作为常家常遇春的后人,自然口称臣子。

朱由检说道:“起来吧。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知道你的担忧。一旦开了此例,岂不是有议罪银的嫌疑?”

议罪银,即以钱顶罪的制度,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议罪银只是一段情节,并未得到乾隆的支持。

可实际上在历史中,议罪银是真的发生过。

据说是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正式施行的。

也因为议罪银,乾隆的钱包鼓了起来,比如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个行宫,以及八十岁时举行了万寿大典,竟然没有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全是议罪银的款项开支,并且内务府还有剩余。

但是也可想而知,贪官污吏本该治罪,结果变成了交钱顶罪,这样一来为了弥补损失,岂不是要更加胆大妄为的去贪污受贿?

而且一旦可以用钱顶罪,贪官的最后担忧也没了,反正被抓了交钱就是,没被抓到的,不是还贪着呢吗。

到最后苦的只有百姓。

如今的文武群臣还不知道议罪银为何物,只听朱由检说道:“但是特别时期需要特别处理。魏忠贤之事到此为止,从今往后朕不想再听了。”

昨天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既然如此,那就别再说了,也别弹劾了,没用,朕听着也烦。

因为朕要用魏忠贤来攻击你们了。

“常延龄,”朱由检又看向常延龄,目露欣赏之色,说道:“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朕也知道你是为了国家,而不是私心。比这满朝文武都更加难得啊。”

许多大臣面面相觑,更有尚存一丝良心与尊严的人,感到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说到底,如今的朝中,党争才是第一要务。

谁还在乎国家与百姓的生死,先把党争搞明白,把政敌整死再说。

朱由检阴阳怪气一番,继续说道:“魏忠贤所犯下过错固然该死,可他贪污的银子是国家的,如今九边重镇缺少钱粮,辽地更是不得马虎大意,不能有半分闪失。所以朕罚他把九边重镇与辽地所亏欠军饷空虚补足即可。这才是重中之重。一旦金国那些野猪皮杀进关内,马踏中原。到那时候,可就什么都晚了。事有轻重缓急。”

“臣愚钝,”常延龄双手抱拳,低着头,心生敬意。

朱由检点点头,之所以要特意做出解释,是觉得常延龄乃是一股清流,还未成为任何党派的党羽,此时常延龄所担心和在意的,乃是整个大明。

朱由检怎么看怎么喜欢。

常延龄的年纪也不大,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比朱由检大点有限。

这不正是他所需要的臣子吗?

“常延龄听命,”朱由检突然说道。

常延龄一愣,抬起头,看向龙椅上的朱由检。

朱由检缓缓开口道:“有鉴于怀远侯常胤绪尚还健在,常家有子常延龄颇有乃祖风姿,特赐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待怀远侯逝后再考虑袭爵之事。”

就是说你先当个锦衣卫指挥使留在这里给我驱使,袭爵的事等你爹,或者你族叔之类的死了以后再说。

群臣中,骆养性一愣,心说陛下,那我走?

锦衣卫指挥使一直只有一人,这要他置于何地?

朱由检当然知道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是骆养性,于是转头安抚道:“骆养性啊。”

“臣在,”骆养性赶紧出班,不然真怕陛下把自己给忘记了。

“如今锦衣卫正是用人之际,你一个人我怕忙不过来,”朱由检随口说道。

谁都知道这是应付骆养性,骆养性更加心知肚明,陛下这是在为昨天的事生气了,谁叫他一开始不敢当众舍弃魏忠贤呢。

既然你不敢脱离东厂和魏忠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朕亲设另一个指挥使,看看常延龄敢不敢。

“何况,”朱由检接着说道:“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

这个弘治与清朝弘历无关。

弘历是乾隆的名字,乾隆是年号,就像朱由检的年号为崇祯一样,所以朱由检也可以称作为崇祯帝。

而乾隆的本名其实是爱新觉罗弘历。

至于明弘治乃是朱祐樘的年号,也就是明孝宗。

朱由检念出的这一段,所记载的,正是朱祐樘弘治中兴时期的作为。

说到朱祐樘可能很多人不熟,但是他爹是朱见深,朱见深他爹是朱祁镇,那位鼎鼎有名的叫门天子,大明战神。

朱祁镇曾发动夺门之变,从朱祁钰手中夺回帝位,更是差点要废了朱见深。

本来朱祁钰没有继承人,在朱祁镇被土木堡之变抓走以后,朱见深还是太子。

反倒是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差点废了自己亲儿子的皇位。

更因为朱祁镇的种种骚操作,差点把大明国运干废。

是朱见深与朱祐樘父子俩,重新拨乱反正,可谓是弘治中兴。

同时,常遇春的后人到了常复这一代,从云南得到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

朱由检如今提及此事,哪还有人敢质疑。

常延龄家本就有着世袭罔替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

“此事不再争议,退朝。常延龄入宫陪朕说说话。宣袁崇焕入殿。”

朱由检说着,一甩袖子起身走了。

群臣惶惶的跪地磕头。

总觉得,这位新皇帝恐有野心,难道他还想再现弘治中兴不成?

而且刚才那番话,总觉得意有所指别有深意。

别不是陛下是奔着咱们东林党来的吧?

许多人都察觉到了一缕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