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东莱先生

王霖又不想去临安找赵家人,虽说他与高宗有过交集,但是他知道,那点交集还没有实力重要。

于是,王霖又只得靠自己,想着读书考个功名。

不需要靠什么殿试状元,只需要得个会试上榜就可以,那他就能够给三清山造势,从而向朝廷申请敕封山门了。

王霖这书一读,就读了五年。

这年,王霖已经73岁。已是古稀之年。

活得越久看得越多。

王霖发现,三清山真是神仙福地。

不只是在三清山上是如此。

就连三清山对面的玉山,也是如此。

玉山有个草堂书斋,这个草堂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的南唐之际。当时,羽扇县令杨文逸做了一个梦,为刚出世的孙子杨亿选择读书之处。于是,选择怀玉山金刚峰下的法海寺一间房作为杨亿的读书处,后称为杨亿精舍。

杨亿果然不负重望,十一岁中进士,是当时全国有名的“神童”,以后成为西昆体诗的集大成者,一直做京官到老。

到了前朝,谏议大夫尹穑客居怀玉山时又选杨亿精舍作为书斋,号为“方斋”,还著有《方斋集》。

后来,尹穑就在这方斋传道授业,广收门徒。

因这方斋是个草堂,于是,便有了“草堂方斋”之称。

三清山是道家福地,那对面玉山,就是儒家学舎。

而今日,王霖却要这三清观中,到那方斋去一趟。

而今日的方斋,注定是文士云集。因为东莱先生和象山先生要到这方斋讲学。

东莱先生吕祖谦,那可是金华学派的创始人,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他开创的“婺学”,和朱熹开创的“闽学”,以及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开创的“心学”,是当时大宋儒学的三大学派。

而象山先生陆九渊,那是敢和朱熹叫板的大学问家。

而这两人之所以会到这方斋讲学,还得多亏了尹穑。

原来,宋朝淳熙二年正月,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

五月,朱熹好心好意送吕祖谦,到了信州鹅湖寺,就住在鹅湖寺。

却没有想到,朱熹被吕祖谦这个好朋友摆了一道。当然,吕祖谦也是出于朋友之间的好心。

在鹅湖寺,陆九龄、陆九渊及刘清之等一起来会面。

按理来说,大家都是文豪大佬,见面了应该惺惺相惜才对。

但是,文人之间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文人相轻”。就是一个看不起另一个的学问。

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双方由开始的文斗,变为后来的“武斗”,火药味越来越浓。

虽然最后双方不欢而散,但是,双方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对方讲的很对,只是自己当时肯定是不能承认。

双方以文会友,后来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在当时,朱熹怒而离场,只留下了吕祖谦和陆氏兄弟几人。

而尹穑也抓住了这个时机,邀请吕祖谦和陆九渊到自己的方斋讲学。

王霖到了方斋,只见小小一个草堂,里里外外围了不知多少层。

而且身份不同的人很多,有来看热闹的凡夫走俗,也有投机做生意的商人。

这样的情况,人们对于王霖这个老道,就不觉得奇怪了。

而大多都是消瘦白净的读书人。

也有很多是和王霖一样的白发老学究。

当然,王霖可不敢当自己是老学究。

王霖一直很奇怪,为何李濂山给自己的那颗丹药,只可以长生,却不能不老。

王霖很是害怕,害怕自己一直这样老下去,那百年之后,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王霖害怕自己百年之后,以一副枯骨之躯活着,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方斋讲学开始了,首先是由吕祖谦开讲。

吕祖谦讲的是“读史”。他劝人看《左传》,读《史记》。吕祖谦认为,读史,每个事件都要注明出处和典故。

如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孔子卒”。就要注明:“以鲁史、《左传》修。”每条都应该如此,要做到一丝不苟。

吕祖谦说:“读史做《大事记》,列出其事件的条目而已,没有褒贬抑扬的意思。能够熟悉、读懂、解释得出它所记载的内容,那么它的统计纪年就可以考证出来了。解题最初就是为学者设立的,记载的都是作为学者应该知道的,不是事件杂乱博大和追求新奇,来源也不是人们都不知道的……凡是所记的大事件没有书笺注解的,那就已经达到了不解题而知的地步。”

由此可见,吕祖谦认为,解题就是笺注读这一条应当掌握的知识。

吕祖谦以“孔子卒”为例,解题说:“鲁史、《左传》皆记载是己丑年。假设以此推断,四月十八日是乙丑,无己丑;己丑是五月十二日,日月必定有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世时是七十三岁。”

这些都是“作为学者的职责分内应该知道”的事。

吕祖谦讲完,旁边的那些老百姓和商人听得不明就里,王霖也是如此,可是那是读书人,却都是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模样。

这让王霖不由得摇头,看来自己的学问还差得远呢。

接下来,就是方斋讲学的重头戏,和朱熹分庭抗礼的主观心学代表人物,大宋朝儒学三分天下之一的陆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