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为什么说秦人的老祖宗跟商纣王有莫大干系?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所有的诸侯国,都有一个了不起的祖先。譬如齐国,开国之君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宋国,则是殷商的直系后裔;晋国、吴国,都是姬姓的子弟;燕国,是召公的封地;就是一贯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其源头,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的火师鬻熊。

那么秦国呢?

说起来,这个话题其实有点让秦国后人难堪,因为他们的祖先,居然和周的敌人商有关。

这话,得说《封神演义》书上,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封神完毕,升帐召集百官,这个时候,押进来两人,一个叫飞廉,另一个叫恶来,姜子牙大喝一声,“你这二贼!惑君乱政,陷害忠良,断送商朝社稷,罪盈恶贯,死有余辜。今国破君亡,又来献宝偷安,希图仕周”。于是一声令下,左右把这二人推出去问斩——然后姜子牙再进封神台,给他们一个神位,叫作冰消瓦解之神。

但这,毕竟只是神话而已。那么真实的历史作何解说呢?

根据《史记》的记载,恶来,是飞廉的儿子。恶来的特点,是身体强壮有力;飞廉呢,则擅长驾车。所以呢,在商纣王时期,恶来当上了纣王的侍卫武官,在朝歌待着;至于飞廉,却被安排做跑腿的活儿。

当周武王在西方秘密准备,发动闪电袭击朝歌的战役之际,飞廉正在替纣王跑“业务”。而等到飞廉任务结束,打算回朝歌复命之际,却发现他的商朝,已经被周人推翻。

关于这档子事,司马迁用一句话描述,颇有现场感:

“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飞)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

是的,儿子恶来死了,商纣王也死了。飞廉,家没了,国也没了。

可是这一切都让他来不及悲伤,飞廉来到一座叫作霍太山的山峰之下。这座山,在那个时候可比今天的恒山、太行山、五台山都要有名。《禹贡》把它列为北方冀州地区的镇山,也就是北方第一山。

飞廉来到这样一座名山,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他是来请求天神给他指引一个方向,即告诉他,接下来他该怎么办。难道飞廉一族,就这么灭亡了吗?

结果,天神真的回应了。司马迁说,飞廉得到了一具石棺,而且这石棺上还有一句铭文:

“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要说司马迁还真是有一种诡异的幽默,他说上天赐给飞廉这具石棺,居然是一种吉兆,意思就是上天让你没有参与商纣王的亡国之变,这是给你一条新路,光大你这个家族的新路。

换句话说,飞廉家族,不但不会灭绝,还会在新的时代,也就是周王朝这边得到新的机遇,重新发达起来。

是这样吗?

飞廉后来又娶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这个孟增,也就是飞廉的孙子,果然得到了周王室的垂青,周王室赐给他一块地,叫作皋狼。

皋狼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的吕梁市离石区,这个地域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是山多川少,宜于发展林牧业。而在周那个时代,这样的地形,当然是荒蛮之地。

秦人的老祖宗,就生活在这样原生态的地带,一直到周穆王时期,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子孙,叫作造父。

造父和当年他的老祖宗一样,也当上了王室的御者。差别是,飞廉是商朝最好的御者,造父则是周朝最好的御者。

造父的主人周穆王,是少有的爱满世界溜达的帝王,搁后世,只有秦始皇、隋炀帝、乾隆这几位能与之比拟,秦始皇临死之前还在巡行天下的路上,隋炀帝则驾崩在了下江南的扬州,乾隆帝更是六下江南。

周穆王的出行方向,起初是向西北,李商隐有诗云:“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晋时期有人在河南汲县盗掘了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其中便有《穆天子传》。这竹简上就写着,周穆王向西到了当时被认为是大地最西端的西王母之邦,西王母在瑶池之上宴请周天子。

结果就因为在西方的巡游太过得意,所谓乐极生悲,突然就从遥远的东方传来了徐偃王作乱的消息,于是周穆王急着要回去。

这个时候,为周天子立下功劳的人,就是造父。他驾着马车,“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当然这里其实有些夸张,难以想象的是一天时间,居然从远在今天甘肃的西王母之邦赶回在今天陕西的周王之都城镐京,这个速度在西周那个时代,就已经实现了?

可以肯定的是,造父确实以极快的速度驾着马车赶回了镐京,所以在这件事上,他真的有大功劳。结果就是,周穆王决定赏他,而当时最流行的赏赐,就是给他一块封地。

造父得到的这块封地,就是赵城。

说起来,这座赵城,可是几千年一直都没改名。甚至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山西还有赵城县。只不过到了1954年,归入了洪洞县,可是赵城作为地名还是存在,只不过降一级叫作洪洞县赵城镇了。

古人有个规矩,有了封地,就以封地之名为姓氏,譬如大舜的后代,封到陈,从此就以陈为姓。那么,现在造父封到了赵城,他这一脉的子孙,也就开始姓赵了。

一直到秦始皇,其实还是姓赵,只不过古人的姓,其实有姓和氏两套体系,女性只有姓,男性却可以兼用姓、氏两套。秦国是嬴姓赵氏,所以秦国的公主,有孟嬴,有怀嬴;而秦国的王,则按照古人的规矩,更应该叫赵荡、赵政才对,嬴荡、嬴政这样的叫法,固然也有,却是非主流的。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真儿呢?字典上已经说是嬴政了,你又何苦坚持称赵政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说,凡事都要讲一个逻辑,如果全部革新使用“姓+名”的制度,那么同样生存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丘、苏秦这些人,也必须使用这个规则。孔丘,子姓、孔氏;苏秦,己姓,苏氏,所以你如果管秦始皇叫嬴政,就必须管孔丘叫子丘,管苏秦叫己秦。总不可能在同一部书里,其他人物都“氏+名”,偏偏把秦王这一家“姓+名”。

其实,真相是汉朝之后,姓名制度发生变化,原来的姓逐渐消失,氏却以“姓”的面目出现。如刘邦是祁姓刘氏(晋国士会的后裔,当然也可能是附会),可是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管这个祁姓了,大家都只用“氏+名”的手法,叫他刘邦了。

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司马迁对刘邦的介绍是“姓刘氏”,背后反映出来的信息,就是姓、氏这两个元素的重新组合,即把原来的氏当作姓——目前为止,现代和当代作者几乎所有关于秦史的书籍,都没有厘清这个基本逻辑,所以笔者在这本书的开头,作一个扼要的说明。

在造父这个时代,赵家就成为周王朝第一王家御者家族,那么秦国的直系祖先,究竟又在何处呢?

答案是并不在造父这边。

这就要说到当年的恶来了。据说恶来也有一个儿子,叫作女防。恶来战死之后,他的家族就沦落成奴隶,女防这一代应该是很艰难的,可是幸运的是,没多久飞廉的孙子,也就是女防的叔叔就发达了,于是女防也得以恢复了身份,回到了这个家族。繁衍数代之后,他们也享受到了造父得到周天子宠爱的这个福利,一同前往造父的封地赵城生活,并且也改为嬴姓赵氏。

所以,秦国的嬴姓赵氏,其实是沾了赵国老祖宗的光得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两个嬴姓赵氏的人群,其实都已经聚集到了赵城,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一个赵家的人,会被封到遥远的今天甘肃地区,开启一个新的诸侯国——秦的传奇呢?

这,便是七百年秦史的开端。

为你推荐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会员

热血龙族,少年归来!这是地狱中的魔王们相互撕咬。铁剑和利爪撕裂空气,留下霜冻和火焰的痕迹,血液刚刚飞溅出来,就被高温化作血红色的蒸汽,冲击波在长长的走廊上来来去去,早已没有任何完整的玻璃,连这座建筑物都摇摇欲坠。

江南 3420万读过
迟来的周先生
会员

青梅竹马到相看两厌,简橙从周聿风的肋骨变成一块鸡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恶毒女配。后来两人解除婚约,所有人等着看她笑话,她转身嫁给前未婚夫的小叔,那个高不可攀,无人敢染指的矜贵男人。简橙救过周庭宴一次,求过他两次。第一次周聿风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帮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帮她恢复自由身。周庭宴说事不过三,救命之恩只能满足她三个愿望,于是第三次…简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尤知遇 3.1万读过
天之下
会员

昆仑纪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门派为新一届盟主之位明争暗斗,关外,萨教蛮族卷土重来……乱世中,芸芸众生百态沉浮,九大家英杰辈出,最终汇成一首大江湖时代的磅礴史诗,并推动天下大势由分治走向大一统。

三弦 29.5万读过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会员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当年明月 275万读过
长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鹏主演影视剧原著小说)
会员

同名实体书新鲜上市,马伯庸历史短小说“见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保鲜期只有三天,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装版社畜求生记,帝国夹缝中的小人物史诗。

马伯庸 7.2万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