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给皇子出题
- 大明,出海归来,我兄长建国了!
- 太曦神照经
- 2109字
- 2024-01-27 12:02:00
“李相,你等等我。”
出了皇宫之后,胡惟庸连忙追上李善长的车架。
听着胡惟庸的声音,李善长的车架连忙停下。
胡惟庸也不客气,直接爬上了李善长的车架。
二人都是濠州定远人,而李善长对胡惟庸又有推荐之功。
所以对于李善长,胡惟庸一直以师礼待之。
“惟庸啊,你这是?”李善长不解地看着胡惟庸。
“老师啊,那项弊政您应当早就看出来了吧?”胡惟庸问道。
李善长笑而不语。
“既然老师您早就看出来了,为何当初不跟陛下说呢?要不然这功劳岂不是您的?”
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惟庸啊,你还是太嫩啊。”
胡惟庸不解地看着李善长。
“我且问你,当初这宗室由朝廷供养是谁提出来的?”
“是上位。”胡惟庸道。
“而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你我一清二楚,虽然咱们可以将这件事情提出来,但这一定会引来陛下的不快。”
“陛下一旦不快了,你认为我等还有什么好下场吗?”
“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那不快的种子会慢慢发芽,等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雷霆之怒了。”
胡惟庸点了点头道:“还是老师高见。”
“这算什么高见,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你以为刘伯温他不知道吗?只不过大家都在故作糊涂演戏罢了。”
“作为臣下,咱们可以猜度上位的心思,但绝对不能将上位的心思给说出来。”
“弟子受教了,只是这次让杨宪那小子出了风头,那马屁一个个的都快要拍到上位脸上了。”
“而且我听闻杨宪那小子似乎想对老师不利。”
“老师,您可要小心啊,这小子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胡惟庸说道。
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杨宪?那小子老夫还不放在眼里。”
“刚过易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小子没几年好活了。”
“有一件事我们倒是得注意一下。”
“什么事?”胡惟庸问道。
“上位身后恐怕有高人。”李善长语重心长道。
胡惟庸眉头顿时一皱。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此宗室政策本就是上位所制定,所谓当局者迷,他自己定是看不出这其中弊病的。而看出这些问题的朝中大臣又不敢说。”
“所以,上位身后肯定有一个说话上位能听得进去的人。”
李善长轻捋长髯,缓缓说着。
胡惟庸也是眉头紧锁:“会不会是皇后?皇后的话,咱上位还是听得进去的。”
李善长则摇了摇头道:“皇后母仪天下,但她还看不到那么久远的事情。”
“那要不要学生去调查一下。”
“不可!上位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你去调查他的事情,你是嫌你脑袋长的不够稳固吗?”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胡惟庸问道。
“最近行事还是小心些,咱们这上位可不是好糊弄的。”李善长道。
“学生受教了。”
语罢,胡惟庸直接下了李善长的车架。
而与此同时,刘伯温的车架上。
刘伯温正襟危坐,双眼紧闭,宛如一个入定老僧。
但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对于老朱制定的大明宗室制度,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对于其中的弊病他也无比的清楚。
不仅仅是他,他相信李善长他们也定然看出来了。
但是他不敢说,李善长同样不敢说。
满朝文武没一个敢说的。
因为他们无比清楚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现在陛下却自己说了出来。
那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有人向陛下说了出来。
那么究竟是谁向陛下说了出来呢。
最关键的是,那人说的话,陛下还能听得进去。
那这人究竟是谁?
过了一会儿,刘伯温突然呵嗤一声笑了出来。
“罢了罢了,想那多干甚,有这样一人存在,对大明终归是好事。”
刘伯温没有权欲,他一心一意想的是如何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现在有这样一个人说出的话,能让朱元璋听得进去。
这于这天下来说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嘛。
虽然心中这么想,但刘伯温还是有点担心。
那人若是说出利国利民之语,自是皆大欢喜。
可若是说出害国害民之词,那将遗祸于天下啊。
刘伯温又开始变得忧心忡忡了。
……
尽管已经着令那些大臣回去寻找解决之法,但此刻的朱元璋还是忧心忡忡。
他脑海当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百年后,大明宗室子弟众多,朝廷岁供大部分都被用来供养这些宗室,从而导致天下疲敝,老百姓一个个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而他们揭竿而起的画面。
走着走着,一阵朗朗的读书声突然自耳边响起。
朱元璋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文华殿。
这文华殿是一众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而负责教他们的则是当代大儒宋濂。
宋濂因为方才被自己叫去了,此刻不在这文华殿中。
而此刻正在领着一众皇子读书的正是当今太子朱标。
只见朱标左手捧着一本论语,右手拿着一把戒尺,倒颇有一番老夫子的模样。
就在这时,只见朱标来到一名正在打瞌睡的皇子面前,他面色一沉,手中戒尺直接重重往桌上一拍。
“朱棣,你又在偷懒耍滑?”
正在昏昏欲睡的朱棣也被这突然一记戒尺给吓的猛然惊醒。
他连忙说道:“大哥,我没有在偷懒耍滑。”
“那你在干什么?”
“我在想着该如何驱逐北元,让我华夏一统。我想跟着徐大元帅一起驱逐鞑虏。”
看着朱棣那认真的模样,朱标也不由一笑。
“你才多大,还驱逐鞑虏,你拿的起那冲锋陷阵的长枪吗?”
“我拿得起,当年父皇打陈友谅的时候,父皇还赐予了我一匹汗血宝马呢。”
“四弟,你就别说了,再说下去,小心大哥的戒尺。那个打起来可比父皇的巴掌疼。”一旁的二皇子朱樉说道。
其余皇子纷纷大笑。
望着文华殿中的几个儿子,朱元璋突然心念一动,然后迈步进了文华殿。
众皇子见朱元璋到来,纷纷起身。
“儿臣参见父皇。”众皇子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不用如此多礼。今日咱来这里,一来是看看你等读书情况,二来是为父想给你们出一道题。”
“什么题啊?”众皇子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