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尔等,皆不如咱小弟
- 大明,出海归来,我兄长建国了!
- 太曦神照经
- 2159字
- 2024-01-27 12:00:00
皇城,洪武门前。
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杨宪、宋濂等文官相继到达。
“李相,上位这般急匆匆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见到李善长,胡惟庸连忙问道。
李善长摆了摆手道:“我也不知道,咱们刚早朝完,上位怎又召我等来此?”
然后李善长又看向了一旁的杨宪。
对于杨宪这个人,李善长一直都不太喜欢。
但奈何朱元璋对杨宪十分看重,这才短短两三年的时光,杨宪直接从一个地方小吏一举成为中书省左丞。
尤其是杨宪这小子还屡次与他作对,这着实让李善长很是气愤。
虽然李善长心中对杨宪很不爽,但表面上年还是客客气气。
“杨左丞此事你怎么看?”
此时的杨宪正在与刘伯温说话,他算得上是刘伯温的半个学生。
当年朱元璋需要一个人前往扬州主事,正是刘伯温举荐他去的。
可以说,没有刘伯温,就没有他杨宪的今天。
虽然他心高气傲,看不起任何人,但对于刘伯温他还是很尊重的。
“李相,与其在这里猜度圣意,还不如进去一观,陛下此番急招我等来,必然有要事。”
李善长呵呵一笑没有说什么。
几位大明重臣有说有笑地朝着文楼走去。
虽然每个人面带笑容,但其中波云诡谲的争斗在他们之间早已经开始了。
文楼之中。
朱元璋焦急地在那里踱来踱去。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当中不停地浮现出李守成方才说的话。
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看到了大明灭亡的画面,看到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沿街乞讨的画面。
当初咱开局一个碗,难道咱的后代也要开局一个碗嘛。
“上位,你这般急切召我等来所谓何事啊?”
李善长人还未进来,他的声音就已经飘进了文楼之中。
而当众人进来看到朱元璋那焦急的模样时,顿时心里一突。
上次他们见到朱元璋这般模样,还得从陈友谅举兵六十万攻打金陵时说起。
“上位,莫非是前方战事出问题了?”
李善长连忙问道。
虽然此时已经是洪武二年了,但是大明还没有完成大一统。
北方的大片国土还在北元的手中。
北元还有大量的精兵猛将,尤其是那个北元齐王王宝宝,那也是个不世出的名将。
而徐达和常遇春此刻正在出兵北伐。
所以当看到朱元璋这个模样,众人心中顿时就认定是前方战事出了问题。
众人也不由有些急了。
如若前方战事真的出了问题,那大明可就岌岌可危了。
“上位!”
眼见朱元璋不搭理他们,李善长连忙大声喝道。
朱元璋这时才反应过来。
他连忙招呼众人进来。
“上位可是前方战事出了问题?”
李善长再度问了一句。
朱元璋摇了摇头:“徐达、常遇春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前方战事没出什么问题。”
“那上位此番急急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李善长继续问道。
“前方战事虽然没出问题,但是咱这大后方可出了大问题,咱大明要亡了。”
众人莫名其妙地看着朱元璋,也不知道朱元璋此刻在发什么神经。
“你们看看这个。”
说着朱元璋将那本大明宗室制度给了众人。
众人一看这个顿时就不解了。
这项大明宗室制度他们都曾参与其中,对这个并不陌生。
“上位,臣等参考宋元制度弊病,宋元之灭亡在于没有诸王之拱卫。所以臣等才制定出这项制度。”
“上位可是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李善长说道。
“臣觉得可以提高宗室的待遇,例如亲王禄米由一万石改为两万石,郡王改为四千石,以此类推。”
杨宪知晓朱元璋设定此制度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祉,所以在看出朱元璋对此制度不满后,杨宪连忙提出自己的见解。
倒是站在最后边、以及对这项制度的制定参与最深的刘伯温未发一言。
而听见杨宪的话,朱元璋猛地一瞪眼。
“杨宪,你是嫌咱大明朝的命太长了吗?”
杨宪被朱元璋给吓了一跳,顿时就不敢说话了。
他喜欢揣摩圣意,但这次他踢到铁板了。
“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这项制度的弊病?没有看出来这项制度会毁了咱的大明吗?”
啊?
众人皆愣。
“臣等愚鲁,未曾看出这项制度的弊病。”
朱元璋有些失望地看了看众人。
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做声。
朱元璋更加失望了。
你们这些老家伙,一个个自诩聪慧过人,饱读诗书,竟然连这个小问题都看不出来。
你们比咱小弟差远矣!
“那我且问你们,将来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
“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朱元璋原封不动地将李守成的话给搬了过来。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臣等只能视之当下,而陛下却远观百年之后。陛下圣明,臣等远不如也。”
杨宪率先抛出一个马屁甩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陛下圣明,臣等远不如也。”
其余诸人纷纷附和。
朱元璋冷着脸摇了摇头。
此时此刻他最不想听的就是有人拍他的马屁。
“咱现在要的不是听你们在这里拍咱的马屁,咱现在要的是该如何解决这一弊端。”
“明日之前,尔等务必递交出方案给咱来。”
“臣等遵旨。”
众人纷纷领命退去。
“伯温,你先留下。”
刘伯温停在原地,在李善长他们离开之后,朱元璋问道:“伯温,你是不是早就看出了这项政策的弊处?”
刘伯温连忙躬身道:“陛下,臣愚鲁,未曾看出。”
朱元璋呵呵一笑:“你个老人精。”
刘伯温则陪着笑脸。
“罢了,咱也不逼你了,现在咱有个问题要问你。”
“陛下请问。”
“你觉得杨宪此人可为相乎?”
刘伯温一愣,他沉吟了一会儿道:“杨宪此人有宰相之才,但他无宰相之心胸,还请陛下仔细斟酌。”
朱元璋摆了摆手,刘伯温自然就退下去了。
虽然大明建国才不过两年多,但对于李善长朱元璋早就有不满了。
因为李善长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又与那些淮西武勋们关系又太好了。
所以朱元璋心中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换掉李善长。
甚至是直接废除丞相以及中书省这一制度。
但很显然,目前还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