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五仔的话一句都不敢信

乐安州,汉王府。

早在四日前,永乐帝去世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朱高煦这里。

消息来自那位想当太子的朱瞻圻。

但一向志在皇位的汉王殿下,接到消息后却按兵不动,谁都没告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昨天,根据来自英国公张辅的可靠消息,确认永乐帝已经驾崩、朱高炽已经登基,朱高煦这才终于绷不住了。

一大清早,他就派人把乐安州的知州朱恒、指挥王斌,两位心腹,一起叫到了家里,要在自己的造反班底内部,好好商讨一下这件大事。

“英国公的消息想必你们都已经收到了。”

“这些,是我家老二,前几天从北平传来的密信,消息比英国公还要早。”

朱高煦把自己二儿子寄来的密信,分发给两位心腹。

“这么多啊?”朱恒接过厚厚一沓信纸,有点惊讶。

“是啊,这小子连发了五封密信,信里说,我父皇已经……驾崩,让我早做准备。”

“但我真不敢信他啊,我永远记得那年,他在父皇面前举报我僭越,一副巴不得我死、好给他母亲报仇雪恨的样子。”

“这样的人,不仅答应给我做内应,还连发数道密信让我赶紧进京争夺皇位……”

“换做是你们,你们敢信吗?”

朱高煦说这些话时的音量很小,中途甚至有些哽咽,但还是成功震惊了另外两人。

朱恒和王斌看向他的眼神好像在说:

不是吧王爷,我们一起造反,这样的事情你竟然藏着掖着?

你不信他,你让他当内应?

再说了,信不信的,你总得让我们知道呀!

不过现在木已成舟,纠结这种事也没有意义,按英国公的消息,曾经的太子早已经登基为帝。

现在该考虑善后的事。

两人看完信件后,仔细想了想,互相对了下眼神,由朱恒先开口:

“汉王殿下,我们现在已经失了先机,恐怕得从长计议了。”

“如果像二公子说的,太子在登基前,就已经让圣孙带人接手了整个北平的防务和朝廷各个部门,那现在,在太子登基之后,整个北平必然是铁板一块。”

“现在动手已然来不及。”

“其实北平本来也不好打的。”王斌迅速接话,免得责任落到了汉王头上,“咱们准备的还不够。”

“虽然当年靖难的人嘴上都支持汉王您做皇帝,但真刀真枪的干起来,能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打,真不好说,咱们都没提前联系过。”

“说到底,还是皇帝陛下走得太突然了。”

“是啊!”朱高煦叹了口气,承认两位心腹说的都有道理。

他不觉得自己怀疑朱瞻圻有错,要怪只能怪自家老爹死的不是时候。

现在,太子已经登基,朱高煦越想越难受,好像身上有蚂蚁在爬一样。

但还能怎么办呢?

“难道咱们就在乐安,看着老大坐上皇位……”朱高煦心里非常膈应,“我还得等他当上皇帝以后发诏书,才能去北平祭拜父皇?”

“殿下放心,诏书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朱恒安慰道。

“汉王您不用急啊,太子一向迂腐,就算他登基,也绝对不会针对您,甚至还会增加您的俸禄,赏赐无数的宝物,用来安抚您。”

“那倒是。”朱高煦神情轻松了一点,朱高炽的迂腐一直是他的底气之一,“老大想要讲仁义礼智信,那他就注定只能哄着我这个当弟弟的。”

“我今天请你们二位过来,其实还有一件事。”

“老大的身体,一向不太好,夏天怕热,冬天怕冷,说不定哪个冬天就熬不住了。”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森然的说道,“咱们得把起兵的事提上日程了,也许明年开春的时候,就得进京勤王。”

“大哥的皇位,我抢不到就算了,但是朱瞻基那小子,他还不配。”

“汉王放心,我马上回去准备军械和兵马……”王斌代表乐安州的军事力量,做了表态。

知州当然也不能闲着,朱恒马上表忠心说:“我立刻去联系都指挥靳大人……”

“好。”朱高煦非常满意两位的表现,习惯性画大饼,“等到起兵的时候,二位就是我的太师、都督。”

“谢汉王……”

两个心腹分别道谢、表忠心。

刚刚被许诺了太师之位的朱恒,为了展示自己的智谋,想到了某个在北平城里的内应。

在那个最关键的位置上,放一个根本信不过的人,简直是汉王府智囊团的失职。

于是朱恒主动向朱高煦提议,在北平打探消息做内应这件事,得换个汉王殿下100%信任的儿子来负责。

这时候多生孩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朱高煦一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病逝的大儿子,和有反骨的二儿子,他还有很多选择。

朱高煦提议让最亲近的老三来负责,但怎么换人,却让他犯了难。

“当初让老二留在北平,是我求着父皇和大哥,才勉强办成的。”

“现在提换人,大哥肯定会觉得有问题。”

“这并不难。”朱恒在说话前,就已经想到了对策,“北平的汉王府总要有汉王子嗣的,咱们只要把二公子废掉就好了。”

“嗯?”朱高煦一惊,忙问道,“还有这种好方法?”

嫡长子病逝后,年纪最大的朱瞻圻被封为汉王世子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他当初选择对朱瞻圻示好,送他去北平城的原因之一。

当初永乐帝还在,父皇强求他们父子和睦,为了表现出储君的心胸,他只能捏着鼻子忍受这个未来的汉王世子。

但是现在,竟然有办法废掉朱瞻圻?

这让朱高煦没法不惊喜。

“方法,就出在这些密信上。”朱恒轻轻扬了扬手里厚厚的一沓信纸,“汉王只需要在见到您的大哥时,主动把这些信交上去,那二公子他被废为庶人都是太子开恩。”

“信交上去……”朱高煦嘴里嘀咕着,大脑飞速运转,“这样大哥不就知道我想造反吗?”

“汉王殿下慎言。是二公子想鼓动您造反,您至死至终,可什么都没做过啊!”

“我想,太子恐怕早就知道了二公子当内应的事,您把他交出去,也算消除了一个隐患。”

“还能这样?”朱高煦喜出望外。

反应慢还有这种好处?

但他仔细一想,还真是。

别管以前怎么样,反正他自从来了封地乐安州,真没怎么僭越过,一直安分守己,光顾着给老朱家延续血脉了。

这时候朱瞻圻挑拨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离间兄弟情义,就算不杀,起码也得贬为庶人吧!

“好,等我进京,就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