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家子孙,宁死不降
- 剧透大明,劝皇帝发展光刻机
- 解忧杂货摊
- 2557字
- 2023-11-27 14:39:06
“你说什么?!”
朱瞻基本来就看汉王府的人不顺眼,听到朱瞻圻说亡国的言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要扯住朱瞻圻的衣领。
但朱高炽一声威严的“太子!”让他硬生生止住了脚步。
朱瞻基赶紧后退两步,解释自己刚才想动手的理由:
“父皇,朱瞻圻他大胆!”
“谈不上什么大不大胆,我说的都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朱瞻圻神情淡然的回应道。
反正都已经说出这种话了,气势这块儿必须拿捏。
况且他非常了解历史上的大明好圣孙,朱瞻基现在还不太成熟,说的话也算不了数。
朱瞻圻看向这里真正的话事人,明仁宗。
大明一朝最温和的皇帝,肚量应该没问题。
朱高炽看了殿中的侄子一眼,语气温和的开口问道:
“瞻圻,你可是学了占卜之术?”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简单的亡国之论,并不能让他激动。
事实上,如果太子不是厌屋及乌,反应也不会这么大。
“算命?”
朱瞻圻摇摇头。
“放眼整个大明,谁能像我这样,算出末代皇帝系上吊绳的地方?”
“好,那就依你所言,国祚276年。”朱高炽眯着眼睛问道:“朕问你,我大明的江山,被什么人夺去了?”
“女真人。”
“我说的再准确一点,来自建州的女真人。”朱瞻圻答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旁的朱瞻基非常迅速的表示反对,理由是:“皇爷爷设立建州卫的目的,就是要把女真人分而治之。”
“先皇设立建州卫确实有用,我劝太子殿下还是不要把后世不肖子孙的错事,牵扯到皇爷爷身上。”
朱瞻圻这话说的非常有底气。
因为现在,朱棣也是他的皇爷爷。
朱瞻基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不情愿的赞同说:“那,那是自然。”
无声无息中,殿中的形势已经有了些变化。
与此同时,在外人都看不到的地方,朱瞻圻的情绪点正在不停上涨。
三十多点了。
已经有十几件可供兑换的物品。
朱瞻圻抽空看了下情绪点的来源,基本全来自殿里的宫女太监。
剩下还有太子提供了两点。
那位安坐在龙椅上的胖胖的皇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震惊的情绪。
难道这就是帝王心术?
朱瞻圻偷偷看了一眼朱高炽。
不对,他说的话还是有效果的,皇帝脸上的神情,已经变得严肃起来了。
朱高炽直勾勾的盯着朱瞻圻,问他:
“难道两百多年后,我朱家的子孙就死绝了,竟能让女真人坐稳江山?”
这话问出来,不光周围的宫女太监,连太子朱瞻基都吓了一跳。
脾气向来温和的父皇,什么时候语气这么严肃过?
难道女真人真的有威胁?
太子的心神不禁有了一丝动摇。
朱瞻圻不是皇帝身边的人,他没有这么多感受。
他甚至觉得仁宗皇帝的反应还不够。
大伯,我都告诉你啥时候亡国了,你不关心为什么亡国,反而问皇室宗亲在干什么?
不过既然皇帝诚心诚意的问了,还是要回答的。
朱瞻圻在心里长叹一声,说道:
“朱家子孙都死得差不多了。”
“亡国之后,宗室子弟一直坚持抵抗,最后甚至退守到了小琉球,加起来一共坚持了39年。”
“大明最后一位宗室王爷,选择和末代皇帝一样,上吊自尽,宁死不降。”
“至此,大明江山,尽数落入女真人之手。”
朱瞻圻说完这些话后,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身旁的宫女都不敢大声喘气。
大家都在等朱高炽的反应。
龙椅上,朱高炽伸手扶额,说不上什么表情,只是闭上了眼睛。
常年侍奉他的太监知道,皇帝这是累了的意思,现在就该让所有人,包括太子爷在内,都退下,让皇上好好休息。
但朱瞻基不这么想,他抢在前面出声问道:
“那之后呢?可有遗留下来的朱家血脉,重走太祖之路,把女真人赶出中原?”
尽管太子不怎么信朱瞻圻的说法,但在他看来,就算是在说书人的故事里,大明也不能就这样亡了。
怎么抵抗异族,太祖皇帝已经演示过一遍了,只需要一个碗就行。
后世子孙难道就没一个争气的?
“很遗憾,没有。”朱瞻圻摇摇头:“女真人建立了他们的国家,鞑清,国祚250年。”
“鞑清末年,在三宝太监都没有到过的欧洲,那里数个国家大跨步进入工业时代,派出先进的军队,乘着大铁船来到华夏近海,用火炮轰开国门,用鸦片掠夺民间的财富,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欧洲?”朱瞻基有些疑惑不解。
“他们现在还是蛮夷。”朱瞻圻补充解释了一句。
这时,好久没说话的朱高炽突然开口:
“瞻基,你让瞻圻把话说完。”
“是,父皇。”
这父子俩的对话听起来很普通,但落在朱瞻圻耳朵里,却让他精神一振。
自家大伯终于不是直呼自己的名字了,堂兄也很合作,说明关系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都说剧透火葬场,但朱家人可能就好这一口?
朱瞻圻深吸一口气。
一刻也没有为鞑清的受辱感到不适,立刻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两位开天辟地的大人物。
这段历史,从小学到大,朱瞻圻几乎可以精准的复述出每一个历史转折点。
他说的很畅快,但殿里的其他人已经快要窒息了。
汉王的二儿子莫不是害了疯病,怎么还在说?
难道没发现皇帝已经皱眉了吗?
朱瞻基心里也在犯嘀咕,他偷看了自己父亲的表情,知道那不是生气,而是震惊和困惑。
而他自己更困惑,因为这个故事好怪啊。
“从家天下到公天下”——怎么会有人不想当皇帝?
“把鞑清末代皇帝先下狱,再改造成普通人”——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不怕他卷土重来吗?
至于后来的“核弹”“卫星”“经济发展”“科技竞赛”,更像是神话世界的事。
朱瞻圻的剧透,最后被刻意的停在了“芯片”——苏醒不久的东方雄狮,被卡脖子了。
“伯父皇帝陛下,我的话讲完了。”
朱瞻圻冲龙椅上的人拱了拱手。
他趁机看了一眼情绪点,188点。
很不错的战绩,没有枉费他刚才一番口舌。
在场的宫女太监已经被震麻了。
最让他高兴的,还是收获了3点来自朱高炽的情绪点。
原来皇帝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波澜不惊。
只见朱高炽伸手捋了捋长须:
“朕乏了,你们先退下吧。瞻基、瞻圻,你二人留下。”
皇帝、太子要和朱瞻圻私聊。
上一个被仁宗两父子这样屏退左右、留下来问话的人,叫于谦。
想到这里,朱瞻圻心里安稳了不少。
但下一秒,朱高炽的问题又直击灵魂:
“瞻圻,你还是汉王那个不成器的二儿子吗?”
“我当然是太宗皇帝的好皇孙。”朱瞻圻回答的很巧妙。
汉王庶子的身份有什么可稀罕的,当然得往阔了说。
朱瞻基听撇了撇嘴说道:
“我也是皇孙,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你说的那些未来之事?”
“咱们老朱家各个天赋异禀,堂兄你天生会打仗,巧了,我天生就知道未来的事情。”
“你生来就知道?”朱瞻基满脸的质疑:“那你怎么直到今天才说出来?”
朱瞻圻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了皇帝一眼。
发现朱高炽也正在看着他,心里登时明白过来,太子这是做了他爹的嘴替,源自亲生父子之间的默契。
朱瞻圻正了下衣冠,非常正式的答道:
“因为现在坐皇位的,是伯父皇帝陛下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