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怪事
- 聊斋长生:从山魈分身开始
- 第三代电子摘菜
- 3156字
- 2023-10-15 23:55:14
“应是肠擗之症。”
刘家小院里,住在甘泉大街上,回春堂的首席医师王永仁王大夫经过一番检视,得出了刘老汉的死因。
“肠擗之症?那是什么东西?”
李杰一脸嫌弃,站在大门边上,两手抱在胸前粗声问道。
第一个发现刘老汉死在家里的人,是他。
说来也是可悲,居然是这个造成刘家最后悲剧的人,见证了刘老汉生命的结束。
这何尝不是一个命运开的玩笑。
王大夫把手指从刘老汉下体抽出来,先把外罩脱下,用温水洗了洗手:
“肠擗之症,又名滞下,乃是一种急性病。表征为肠内有积滞,大解不尽,虽急欲排便,却不能通畅,肛门重坠,如有物阻,且伴随‘澼澼’之声...”
他说得一本正经,众人却渐渐皱起了眉头,李杰更是满脸的晦气。
这病光是听着就让人心里发凉,再加上他亲眼目睹了刘老汉凄惨的死状,形销骨立,浑身干尸般枯槁,面皮龟裂、四肢蜷曲,显然死前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眼里升起惊惧。
自己作为最先接触刘老汉的人,会不会被感染,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得了什么肠擗之症?
李杰舔了舔嘴唇,努力回忆着刚刚是否有和尸体近距离接触,不知不觉就冷汗直流,觉得自己最近运道实在太差,是不是应该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
听他爹说,县太爷往家里请了一尊“石中夫人”,不仅艳如天女,而且灵异非常,威能庇佑,保家宅平安。
而听了王大夫的话,往日里李杰最忠诚的两个跟班也是脸色一白,眼珠子一转,脚步悄悄挪动,要离李杰远些。
王大夫没注意这些小动作,擦干了手:
“大家倒是不必惊慌,肠擗之症多见于饮水、食物变质所引,虽起病迅速,然非‘疫’也...只是也很奇怪,此症应春夏居多,夏天炎热,水、食腐败迅猛,但现在已然入冬...”
隐在人群当中的柳异目光一凝,没想到自己的“金汁”神功还有这样细微的破绽。
不过死无对证,他倒也不怕,和众人一样,脸上装出一副庆幸的表情。
“太好了,不是瘟疫就行,咱们还能安生过个好年...”
“是极!是极!还记得去年八月么?大水刚过,这半个县城就都拉起了肚子,那时候县衙让咱们家家户户闭门紧锁,不许出行,听说有好多人活活饿死在家里!对了,那叫什么来着...”
“街坊们,不必惊慌!”见大家议论纷纷,王大夫挥了挥手,显得中气十足:“去年闹得那是‘触恶’,看起来和刘七这病症相仿,其实差别极大!”
他看到靠在门上的李杰表情有些惊惧,心里冷笑,这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恶少也有今天,解释道:“‘触恶’乃是因水源污染所致,一旦病发连绵无穷。但是老朽刚刚检查过井水,甘冽清澈,毫无问题,故而刘七大约只是自己...”
王大夫停顿了下,把一点怀疑藏在心底:“自己吃了什么不干净的食物导致的。现在天气日渐寒冷,只要大家注意饮、食,小心进口,就没什么大事。”
李杰眼里一亮:“王大夫,那你的意思是...”
王永仁知道他怕的是什么,呵呵一笑:“前面不是说了吗,刘七这不是‘疫’,不会传染。”
李杰这才放下心来,长舒了口气。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武道第一大境——养身九重就是归塑元基、内壮筋骨的水磨工夫,听说到了六重以上的程度,就能达到肉身无垢、百病不侵的境界。
只是李杰实在是天资不足,即使花了大价钱在四方亭学武,但怎么样都拿捏不住气血,练出“劲力”。
别说养身六重,他和绝大多数学徒一样,连第一重的关门都没破,无奈只能灰溜溜的离开四方亭。
是以李杰本质上来说,只能算一个相对强壮的普通人,面对疾病,尤其是“瘟疫”这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同样是束手无策。
不过眼下性命已然无忧,那他就又要抖起来了。
环顾四下,广进里的街坊们差不多来了一半,李杰冷笑,开声扬气:
“既然王大夫都说了,那各位乡亲父老就不必惊恐,在咱们里长的领导下,广进里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现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看起来大家对李杰的话都有不同意见。
这粗壮的恶汉脸上一僵,满脸横肉挤在一团:“怎么,不满意我说的话?那好办呐!”
他回头递过去一个眼神,两个已经悄然靠回来的跟班,就从腰间抽出两把短连枷,在手里轻轻甩动。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明显是做惯了的。
李杰狞笑着:“刚好你们也都在,那就麻烦把这个月的‘会钱’,交一下吧。”
今天,他之所以会是第一个发现刘老汉的尸体,就是因为要来逼索“会钱”。
现在,他又想起了这件大事。
街坊们今天心情起伏如过山车,微微张口,面面相觑。
柳异则是在王大夫讲解“触恶”与“肠擗”区别的时候就悄然抽身回家,这个月的六十文会钱也早就准备好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
柳异表面神色如常,实际看着系统面板中已经升到85%的【成长度】,捏紧了拳头...
***
下午。
柳异和母亲交代了几句,就锁好大门,向县南的阳谷大街走去。
四方亭,就在阳谷街头。
然而他这次去,并不是去四方亭拜师——柳异敏锐地察觉到时局每况愈下,和竹九娘交易得来的收益,全部都换成了粮食和柴炭,就分别储藏在地窖中,以备不时之需——是以直到现在,他浑身上下钱不增反减,只剩下可怜的三百文。
这点钱,别说习武,就算是相见四方亭里的武师一面,恐怕都不可能!
柳异这次去阳谷大街,是要找母亲之前提到,做裁缝的孙婆婆。
“折寿、折寿~”
柳异想到母亲说得情况,心里一沉。
他对此界武道,只是道听途说,根本就是门外汉。
如果真的像母亲猜想的那样,武道是要靠折损阳寿来换取力量的歪门邪道,那他还要学吗?
柳异心里自有答案。
他有金手指,有神话分身山魈,未必就一定要靠武道才能出人头地。
‘不过,也不能直接放弃。我关注过李杰的状况,脚步有力、四肢强健,不像是损败寿命的样子..额,不过也有可能是这个家伙学艺不精,根本没有入门罢...’
这样想着,就路过街尾的张大勇家,在招娣婶子家斜对面,木门半掩着,里面断断续续传来哭声。
‘是会钱没交上,被李杰给打了。’
柳异心中了然,张家原本是做的皮革生意,与柳家的东关行类似,靠乌蒙山吃饭,彼此之间甚至还有过龃龉。
只是近两年大水过后,生意也是江河日下,再加上皮货不像山货有贵有贱,一张好的皮料子收价不菲,成本相当之高。
久而久之,张家也就破落下来,只能靠接一些估衣、制衣的生意勉强维生。
他们一家共五口人,按规矩每月要交七十五文,哪里承受得起?
好在大勇叔还在,大儿子重根也十八九岁了,家里有两个壮男,李杰倒也不敢像对刘老汉那般过分逼迫,只是月月催欠,动辄羞辱。
现在居然动手了,看来这人的耐性也到头了。
‘逼迫钱财越来越急了,是不是他们也知道了某些动向...’
柳异心下猜测,听着啜泣声,脚步不停反快。
他现在明面上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也实在没有立场去帮助一个关系并不亲近的邻居。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
未时末,迎着一日里最烈的日头,柳异走到了阳谷大街。
乌蒙县四条大街,就数阳谷大街商业最为繁华,简直和前世的购物中心有一拼。小贩们沿街摆出各式各样的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
街道两旁,屋舍俨然,房屋鳞次栉比、店铺林立,红的、青的、黑的招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下面的行人们络绎不绝,或驻足观看,或评头论足,或与小贩们为了一两文的铜板讨价还价。
柳异跟着人流前进,身边不断有摇拨浪鼓的、拉茶油面的、卖糖葫芦的、炸抻油条的小贩,他想了想,停在一副扁担面前:
“老丈,这高粱面炊饼怎么卖?”
“客人,要带馅儿的还是不带馅儿的?”
柳异想了想家里的贪吃妹妹:“有肉馅儿的吗?”
扁担后面的白首老翁摆了摆手:“小本买卖,哪里买得起肉。不过有素肉馅儿的,撒上芝麻吃,和肉味一样。”
“怎么卖?”
“一文两个。买的多的话,五文给十一个。”
“来两个吧。”
柳异从袖子里摸出一文钱递过去,接过用干蒲叶包好的炊饼,塞进怀里。
“对了老丈,我问个路。”
开了张,白首老翁显然有些高兴:“您问。”
“知道做裁缝的孙婆婆家在哪儿吗?”
那老翁眼角一垂:“客人,您问她做什么?”
这意思就是知道,柳异见他面有异色,随口应付到:“我家里有个亲戚想学手艺,听说孙婆婆是咱们县里有名的成衣人,托我来问问。”
“这倒是,孙家妹子手上的功夫可是一绝!只是她家最近可能不太方便...”
柳异弯下身子:“老丈,您知道怎么回事?”
“她们家...出了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