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家

  • 阔宋
  • 非正色
  • 2164字
  • 2024-03-15 23:28:59

赵河拖着贴有膏药的双臀艰难行进在御街之上。

前日赵河未能劝得准进士赵淇及时归家,被他爹赵苗多加安慰,在床上躺了两天。

今日主母郑氏传下严令,家仆齐出,势要寻回赵三郎!但那是不可能的,临安城居民百万,找人如大海捞针,几十个家仆洒洒水而已。

于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被他爹交到了他的肩上,因他最熟悉赵淇,也最了解赵淇的各个据点。

他爹的原话是:“三郎今日不归,定打断你的双腿!”

酉时三刻,赵河终于抵达了三元楼,非常幸运地得知赵淇就在楼后小院。

于是赵河决定先声夺人,不给赵淇有任何辩驳的机会,赵淇的嘴上功夫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屋内的赵淇先示意赵江出门安抚赵河,而后一脸歉意对王若雪说道:

“抱歉了王二娘子,我家中有急事,没时间听你的计划了。

我的身份你已知晓,三元楼的菜式革新、夏日凉冰想必你也早有耳闻,而我还有众多手段未能施展。

明日下午,还是此地,让你家中长辈与我商谈。”

言语中尽显高门衙内的霸道,不容王若雪拒绝,赵淇已起身向外走去。

虽然还不清楚他娘为什么生气,但听赵河的语气,事态紧急,回家灭火为上,而柳芸、赵沁和林教头等人随后跟上。

赵淇一见赵河便问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有谁欺侮了我娘?”

“夫人是被三郎你气的,”赵河诚恳答道:“三郎你和大郎都不见踪影,夫人非常恼火!”

得知事情如此,赵淇放下心来,遂招呼几人与他回去。几人在三元楼前雇得一辆街车,迅速登车准备出发。

唯赵河不知为甚噙着细泪催促道:“三郎,你们快些回,我随后就到。”

明明车上还能容纳二三人。

~~~

而被赵淇甩了的王若雪呆坐半响。

“王掌柜?沈某送您?”

沈万贯送别孙掌柜,还带回了在外等候的采薇和蒹葭。

“沈掌柜,三元楼东家真是那赵府三郎吗?”

“这还能有假?”

沈万贯大抵明白王若雪的心情,谁能见到一个十几岁就创下好大产业的少年郎却不惊讶呢?但他是震惊多了,别人尚属第一次。

王若雪在商场上的无往不利,依靠的就有王家强大情报网的助力,赵淇这个名字这两日在临安如雷贯耳,已经成为行在最大的流量明星。

她只是来洽谈个普通合作,没想到能遇见风头正盛的赵淇,而离去如风的赵淇好像并不在意她的去留。

有点小失落是怎么回事?又想起上午买的良品成衣,如今只有少数几人才知道那是赵淇设计的呢。

想回家了试试新衣了!

王若雪起身行至三元楼主楼,大厅中央的舞台之上,一歌者在众多舞姬的陪衬下,正吟唱临安最流行的琵琶九首。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王若雪早已听过,因为她临来前,吩咐自家歌舞班子今夜唱的,也是赵淇的诗词。

听到自己的诗词被众人传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回到家,又该怎么与父亲述说赵三郎的合作呢?

一时间,王若雪思绪万千,那屋内另一女子是不是诗词中的柳娘子呢?

自己的容貌好像不比她差呢!

......

~~~

郑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酉时末了,赵家都还没开饭,往常酉时中的赵沚已然在消食了,而今日只能再吃些蜜饯。

赵淇一入偏院,即已被赵家叫做餐厅的地方,便高声推卸责任:“大哥太不像话了,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而后带着几人快步走到郑氏跟前,聆听亲娘的教训。

郑氏当然生气,她今日见到侄媳妇正在兴头上,赵淇又在外人面前大涨脸面,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刻,两位家中男儿却沉迷外间享乐不思归家。

搁谁身上受得了?

但见赵淇态度恭顺,又不好大动干戈。

余氏拉过赵淇笑道:“三郎何时学得无赖?快些交代去了何处耍子。”

她是大嫂,一开口就缓和了此间气氛,赵淇没料到余氏对他如此亲近,半真半假答道:“我开了一家书坊,却被府衙查封了,我赶去处理此事,不是故意冷落阿娘和大嫂的。”

“哟,三郎还学会在外做营生了。”

余氏闻言更觉惊奇,这个少年郎不仅考中进士,还文采斐然,现在还能经营生意,不再是四五年前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孩了。

“家里可少了你的用度?还用你辛苦营生?”郑氏非常疑惑,又想起赵三郎向菩萨化缘的场景。

赵淇见状用另一只手搭上郑氏的手背,道:“我有阿娘照顾,吃得好穿得暖,只是想印些诗集文章才买了家铺子。”

郑氏感受到赵淇的亲近态度,三郎自衍福寺那夜之后,变化巨大,且赵淇的言语成功转移话题。

“刚还在说呢,三郎你何时学会的诗词?”

“不都是阿娘教的么?”

终于在赵淇良好的服软态度下,郑氏放过傍晚之事,餐厅内一派和谐。

众人起哄,让赵淇再写点诗词,只余氏让柳芸和赵沁坐下,林教头和赵江自去他院。

赵汀跃跃欲试道:“三哥,快给我写一首!”

赵淇正想活跃厅内气氛,遂念道:“吴中女儿绝可怜,裁得春衫称少年。身未嫁夫无处著,至今留在母床边。”

“啊哈哈哈哈......”

厅内众人除赵沚无心外事,皆是大宋少有的女性知识分子。赵淇诗中的吴中女儿不就是身在临安的赵汀么,那句对赵汀的调侃揶揄,众人更是忍俊不禁。

她们对于赵淇的诗才讨论来讨论去,无非是不敢相信如此优秀的少年郎诞生于自家庭中。

大概是祖宗显灵了!

众人一番嬉闹,又说到余氏肚中孩子,赵淇这才知道他大嫂回临安是为养胎。

余氏感慨道:“咱家也有个进士了!我这孩子若为男儿,以后要让三郎多教教,学得一分文采就是饶天之幸。”

话说老赵家对进士的执着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赵淇吐槽完则答道:“侄女我也能教啊!说不定往后临安第一才女就出自我家。”他就是这么男女一视同仁。

余氏听后喜笑颜开。

只赵淮迟迟未归,在余氏的坚持下,众人先行用过晚饭。

赵淇正要带着柳赵二人回自己院子,忽又听得郑氏喊道:

“三郎随我来,为娘教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