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摸底
- 阔宋
- 非正色
- 2153字
- 2024-03-14 23:56:06
书坊之事暂且放到一边,赵淇认为就他刚和府尹结下的忘年友谊,对明日的府衙之行信心满满,而且他此来是为了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产业经营做一次大普查。
待沈掌柜张罗好酒席坐下,赵淇的商业班底和外围帮手就算是齐齐整整了。
具体说来,就是一位给赵淇经营酒楼产业的沈万贯掌柜,一位出身暖床丫鬟为赵淇经营成衣铺的赵沁,一位入伙时间不长为赵淇经营书坊的孙掌柜,一位日常跑腿、传达指令的赵江,和打酱油的林教头、柳芸两位。
加上赵淇,屋内共有七人。
“你们有的人随我数年,如沈掌柜,我当年用‘万贯’之语激将,才使得沈掌柜愿意留下帮衬。
今日的三元楼,在我和沈掌柜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然是临安最负盛名的酒楼。”
伴着赵淇的热场讲述,沈万贯又想起那个下午,当时他忍痛将三元楼割爱卖与赵淇,但赵淇却叫住了他,并问道:
“沈掌柜名为万贯,可曾真的腰缠万贯?如果你想,就留下来帮我。”
沈掌柜热泪盈眶说道:“衙内当日所言,皆一一实现。”
赵淇伸手示意,按下沈掌柜的激动之情,又继续说道:“有的人如孙掌柜,虽然跟随我的时间不长,但我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孙掌柜嘴唇微动,想说点表忠心的话,但赵淇语速飞快,“赵沁、赵江你们二人本就是我家中之人,我不光给你们自主经营之权,更是让你们读书明理。”
说得赵沁、赵江都要起身表态,却又被赵淇的眼神压下。
“我说这些,不是在说,我做的有多好;而是在说,我赵淇把你们当做自己人,也希望你们可以全心信任我。”
赵淇顿了顿,“当然也包括林教头和柳娘子。”
直到此时,沈孙赵几人才知道跟随在赵淇身边的小娘子之姓氏。
林教头对赵淇在外置有产业一事早有耳闻,但赵淇才是三元楼的东家这一事实还是让他无比吃惊。而且赵淇最后点出他和柳芸的名字,绝不是表明信任那般简单。
“某愿意跟随三郎做事。”
不须思考,林教头便用一句话表明自己和赵沁赵江一样,也是值得赵淇信任的自家人。
“妾身生死皆为三郎之人!只是妾身懂的不多,不知道可以帮到三郎什么?”
柳芸也不是什么呆子,当下也出言站稳立场。
赵淇没理会柳芸话中的情意绵绵,“那好!今日所议之事,只言片语不可外传。哪怕我娘亲问起,也不许泄露半句!”
众人闻言肃然。
瞧这阵仗,不知道的会误以为,赵淇这是要谋划夺位篡权?
前戏演完,赵淇才慢悠悠说起今夜会议的主题,“把大家召集起来,一是为了让主管经营的掌柜们汇报营业进展和账上余额,
二是集思广益,请大家为咱们共同的事业踊跃建言献策。”
赵淇的用语就是这么新鲜动人,沈赵孙三人闻言便依次发言。
先是急着表现的赵沁,拿出账本不假思索地汇报:“三郎半年前支给我五千贯,先是签下成衣铺的店面租约五年,花了一千五百贯。
而后是进货丝绸、绫罗、锦缎和绢缂各八十匹,花费两千二百余贯;再是雇佣了十五位裁缝和十位帮工,花费两百贯,账上结余一千一百贯。”
赵沁的汇报数字精确,可见准备良久,也能看出跟着赵淇学的算数也不赖。
“咳咳......”
赵淇正要清嗓说话,但赵沁打断赵淇,略带骄傲地提高声量:“今日开业,共售出成衣二十三件,收入三百二十贯!”
说完目视赵淇,好似等待赵淇的表扬,没提今日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她的好姐妹王二娘子。
赵淇很想给赵沁鼓鼓掌,但太过怪异,但他真的没想到第一次独立营业的赵沁能做的这么出色,遂道:“赵沁做的很不错,但第一日的营业额说明不了什么,成衣铺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自负盈亏。”
赵淇投给赵沁一个鼓励的眼神:“望赵沁再接再厉,每月盈利稳定在千贯以上才是胜利!我们的目标是,在临安的各个瓦子里都开一间成衣铺。
而且,赵沁你要多接触丝厂的掌柜,我有意再买一家丝厂。”
接着是孙掌柜,同样拿出账本说道:“衙内支给某六千贯,延请毕师傅等人花费三百余贯,留用伙计八人花费百贯,制作铜活字费一千贯。
采购澄心堂纸五百捆、黄山松墨一百方,花费三千八百贯,账上结余八百贯。”
赵淇从赵沁和孙掌柜对他的称呼差异可以感受到,虽说一群人嘴上说的信誓旦旦,但其实内外不同、亲疏有别。
而孙掌柜苦涩总结道:“今日开张,未入一毫即被查封。”
“明日我去府衙解决此事,”赵淇承担起他应有的责任,道:“书坊是一件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事业,不要计较一时的盈亏。
还是我前几日说的,孙掌柜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收购小型书铺,改进印刷工艺。还有和赵沁一样,多留意纸厂,咱们也要买一家纸厂。”
孙掌柜点头称是,最后是沈掌柜,他不看账本娴熟开口:“三元楼开业两年半有余,如今每月盈利七千贯以上。
数月前东家决定在南瓦和中瓦购地建立了两家分店,花费十万贯,又支给孙赵两位掌柜一万一千贯,账上结余五万五千贯。
外加两家上月才开业的分店,三元楼共有人手二百四十余人。”
赵淇心中速算道:“宋时一贯虽说只有七百七十文,但按平价购买力算约等于一千元,那如今我可以对外号称身家过亿了。”
不禁微微得意,依照他的产业矩阵,在可以看见的将来,每月一万贯以上的盈利不是难事。
全场会议下来,说什么建言献策,其实就是别人发言、赵淇总结,而后赵淇提出建议,其他人说话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而赵淇的建议无非是,围绕着现有条件扩展上下游产业链,走一条综合发展、规模发展的老路子。
正当赵淇考虑是否“我再说两句”的时候,一位三元楼的茶博士敲门说道:
“掌柜的,熙春楼的东家到了。”
-----------------
程民生《宋代物价史》:“宋时,维持一个人一天生命的最低生活费用,折合成铜钱是20文左右”,那么一贯钱约等于普通人一个月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