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学

  • 阔宋
  • 非正色
  • 2242字
  • 2024-01-01 23:35:24

太学隶属于国子监,而国子监本是大宋中央官学的最高行政机关兼最高学府,下设广文、太学、律学三馆。

但南渡以来,朝廷把培养人才的重点放在太学,国子监的其他机关如律学、武学逐渐式微,于是国子监和太学融为一体。

官面上,官员职衔以国子监体系称呼,如祭酒、司业和监丞,但是民间早已习惯把国子监统称为太学。

赵淇一早便和赵江、林教头出门前往太学。

“也就是说,赵河因为昨日没能劝我及时归家,被你爹毒打了一顿,几日都不能下床了?”

行进的马车中,赵淇已然得知赵河的遭遇,赵河本该寸步不离他的身侧,而如今他的地位被赵江暂时替代。

“对的,三郎,事情就是如此。”

赵淇见赵江脸有愤然之态,一时无法分辨赵江是不满于他赵淇的任性,还是不忿于他爹对赵河打得太狠。

赵江虽只是赵苗的养子,但和赵河的关系胜似亲兄弟。

“还请三郎和我爹说说吧,我二人都是听从三郎差遣的,要教训也该由三郎教训。”

“说得对,你可以先把这番道理和你爹讲讲,就说是我的意思,他若不服可来找我。”

“谢三郎!”

赵江经过历练懂得的道理不少,赵淇心中暗道,“还好不是怪我任性,不然要换几个随从了。”

他们几人从清河坊出发,由林教头驾车,沿御街去往太学。

之所以要这么早出门,因前文提过,太学在临安城北,清河坊在临安城南,也就是说他们要穿过半个临安城才能到达。

“等会收拾好,赵江自驾车把物什送回家,林教头替我去一趟陈郎中的家中。”

赵淇也是一点都不耽搁,还未到太学就吩咐二人接下来如何行动,他现在只觉得时间紧迫,要做的事情太多,悔不该过往三年如此松散。

说着,赵淇等人便接近太学地界。

太学坐落在前洋街,占地面积相当广阔,由岳飞的府第改建而来,周边环绕着建炎名将的府第如韩王府、吴王府等高门大院。

唯独张俊的府第不在此处,他的封号为清河郡王,这便是赵淇他家所在街坊名称的由来。

赵淇每次靠近太学都会泛起奇怪的念头,完颜构的思维不是常人能够揣摩,把国家最重要的教育机构设置在被冤杀的岳飞他家,不知道是要教育太学生们什么?

精忠报国不如投敌叛国?

这么说来,教育效果可能确实会比金人、蒙古人的教育还要好!

~~~

话说两头,赵宅餐厅中的众人已经被管家的“相好”言语雷昏了头。

“好胆!你敢诋毁三郎!”

郑氏怒气不可遏,尽管她偶尔会觉得赵三郎胡闹,但是她的三郎绝不会如此轻浮,定是下人们乱嚼舌根。

赵苗还未来得及解释,掌握更多信息的孙学究挡下了郑氏的火气,不慌不忙地说道:

“禀夫人,此事我知悉其中原委。”

他是府上门客,不需要如赵苗一般自称老奴。

郑氏闻言也不作回应,只是冷冷盯着孙学究。

她如今反应过来,该是昨晚赵淇和孙学究去谢府出了天大变故。

而她和李氏等人习惯早睡,且亥时之后内宅和外院之间就会上锁,孙学究怕是昨晚来不及禀告的。

嫣红眼见着孙学究欲言又止,便示意婢女们退下,其中紫鸢抱走了尚在懵懂的赵沚。

接着,孙学究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昨晚我与三郎一道去谢府拜贺,开始毫无异常,只是三郎和礼部的一位陈郎中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然而,李氏心知郑氏向来不容忍这种拖沓的叙述,于是插话道:“学究,还请说那女子的事情。”

“夫人容禀,此事委实复杂!”

“之后三郎与陈郎中同席而坐,不料陈郎中突然中毒倒地不起。”

“啊!”

孙学究不管他人的惊呼,

“是三郎安定宴会上的众人,并亲自为陈郎中施救,使得陈郎中性命无忧。而后,临安府尹厉文翁和马光祖前来查案,谢相公之子谢修指认三郎乃投毒的凶手。”

“啊!!”

“好在三郎机敏,稍加思索便找出了真正的凶手,原来竟是谢国舅府中的一位柳姓姬妾。”

“啊!!!”

“最后,三郎为那女子即兴创作诗词九首,那女子怕是已经倾心于三郎,而三郎亦有意......”

“啊!!!!”

孙学究说到此处,斟酌着是否要把赵三郎和柳芸的那些无礼接触也一并道出,而厅内众人早已瞪大双眼,陷入无法思考的状态。

“赵管家所说的那名女子,我想正是被抓入大牢的柳芸。”

“学究说的不错,三郎也说那女子姓名便是柳......”,管家赵苗一早便经受了惊吓,此时大概是厅内最为理智的一人。

“那女子甚是貌美么?”

郑氏回过神来的第一句,问出的怕也是李氏、赵汀等人的疑惑,如果不是天女下凡尘,怎么就把好端端的三郎迷得失了心智?

孙学究却不好评价柳芸的外貌,闹不好会惹恼脾气古怪的赵三郎,闻言只是点点头,而后掏出一沓诗稿上前一步呈给郑氏。

“这便是三郎昨夜的九首诗词,第一首有‘人间颜色如尘土’一句,即是称赞柳娘子的容貌。”

郑氏文化素养不低,乍听便知此句是绝世名句,顿时呆滞莫名。

她的三郎何时有如此才华?这难道也是她教养出来的吗?可是为何远超同侪的三郎又为什么会做出荒唐之举呢?

一旁的李氏对文学的热情胜过其余众人,她从陷入思考的郑氏手中拿过诗稿,细细翻看起来。

说起李氏的才学,赵葵曾在水亭避暑,作诗说:“水亭四面朱栏绕,簇簇游鱼戏萍藻。六龙畏热不敢行,海水煎彻蓬莱岛。身眠七尺白虾须,头枕一枝红玛瑙。”

诗还没作成,赵葵就睡着了。李氏续写道:“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红尘道。”一下子就把全诗的意境拔高,才华比起号称儒将的赵葵也不遑多让。

所以李氏在诗词上的鉴赏力是公认的赵府第一,只是风格迥异的“琵琶九首”对她而言震撼还是过大,同郑氏一样陷入沉思。

早在她娘李氏拿过诗稿的同时,赵汀便在一侧凑过来一同观赏。

她对孙学究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世上的美貌女子她见得多了,不说郑氏李氏,就说她赵汀论长相那也是临安名门中的佼佼者。

因此,赵汀在欣赏完诗稿后,只有一个念头,不由激动地说出了声:

“下次让三哥也给我写几首!”

一语惊醒沉思的几人。

-----------------

清褚人获《坚瓠集》:“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红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