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亮瞎你的狗眼

赵焕觉得的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一样的。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不管事前世还是今生都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统治制度。

这个世界与原来的世界历史大体相同,比如说夏朝以前是禅让制度,然后夏到商就从公天下过渡到家天下,这就是所谓的世袭制了。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分封制,等到始皇帝统一华夏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后来又与前世一样经历了九品中正制,根据这种制度,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资格当官。

凡夫俗子只能一辈子当顺民。

世家大族逐渐取代皇权获取了地方甚至中央朝廷的治权,为了能让自己家族的治权一直沿用下去,显然这是很不公平的。

而大周建国之初,因为社会动乱,战乱频繁。

那九品中正制也自然被抛弃了,随之变便诞生了科举制。

总之这不管是什么制度,这百姓对于官员的畏惧在千百年的演变当中早就深入身心。

已经让百姓天然的畏惧官员。

然而,赵焕发觉这个宁远县的这些乡民却是有些不一样。

从始至终这些人就没怕过他,对他的怒目而视完全是无惧。

比如他刚才发话了依旧是一片闹哄哄的,根本不听赵焕说话。

赵焕他这下也来了脾气。

无规矩不成方圆,把桌子上的惊堂木猛地一拍!

嘭!

“刘拓!”

“属下在!”

“再有乡民敢没本官得到允许,大嚷大叫杀威棒伺候!”

“属下遵命!”

所有人都手扶刀柄,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刀光寒气逼人!

所有侍卫表情严肃,眼神冰冷,一时间县衙内似乎连温度都低了几度。

场中所有人,见到这杀气腾腾的场面也有些惧了。

不由自主的停止了话语,这是真的要动真格子的了。

再也不敢逞一时嘴角之快。

“现在,本官能说句话了吧!”

赵焕不再装模作样,凶态必露。

他发觉与这些人相处和朝堂的那些人相处又不一样,在这里柔柔弱弱的只会让这帮人更加的轻视你。

“你们宁远人是真的蛮横那!不过你们这般硬骨头,本官倒是挺欣赏的。”

赵焕一开口就是嘲讽,对于他的话语所有人都默认了。

然后所有人又听赵焕道:

“你们看本官像是会与你们这些帮人来争夺一口吃的人吗?”

“当官的两张嘴....”大厅中温肃之子轻声说道。

这自古以来所有人都知道,当官的话要是相信母猪都会上树了。

他们又不是没吃过这个亏,就比如这宁远县的前几任县令,哪个不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表面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可是背地里所做之事直叫人想把他们锤死!

这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把那些狗官赶走了,宁远县的百姓怎会再容忍再出现一个蛀虫。

赵焕盯着这群桀骜不驯的乡民道:

“好,口说无凭,既然你们都不相信!

那本官就学昔日汉高祖与各位乡民约法三章如何!”

听到此言县丞温肃心中震荡,莫非这人真与别的官员不一样?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算是当权者给与百姓最大的曾诺了。

却听县衙厅中有胆大的乡民面露嘲讽道:

“这什么约法不约法的,俺们又不知道是啥东西,能管啥用,到时候吃饱了拍拍屁股走人,苦的还是不是我们?”

赵焕也是无奈了,真是给脸不要脸。

十足的小民心态,反反复复就担心这。

赵焕属实是被这些人给弄烦了,强忍怒火道:

“冯宝宝,把老子的钱拿出来给乡亲们开开眼!”

这衙门时不时的飘来一阵阵的屎臭味,赵焕是真的受不了了!

冯宝宝,不情不愿地把一袋袋地装有各种金银细软的包裹拿上来。

打开之后,只见金银细软不计其数,闪得人眼睛都好似睁不开了!

人群中瞬间就躁动起来。

财帛动人心

站在门口婢女小丫头看着呆呆望着这些眼睛都发直的人,忍不住道:

“一群穷得叮当响的粗坯子,真当这里是金山银山,我们非赖着这里不成了!”

……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强扭的瓜不甜但是也能吃。

当所有人心里觉得你不会损坏他们自身的利益之后,那么敌意就没那么大了!

赵焕与他们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抵不上,拿上来的那些钱更有说服力。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是自古都不变的道理。

当赵焕趁势宣布以每月五两的银子招聘衙门的官差与胥吏之后,所有的冲突仿佛瞬间烟消云散了。

这一月五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在汴京可能算不得什么,但是在这偏远小县那可是天文数字了。

宁远县普通的百姓家庭这一年来能剩下一两银钱,那都是十里八乡不愁娶不到媳妇!

在这能保住一家的温饱都是阿弥陀佛了。

……

赵焕来到这宁远县的第一天,就以一桶桶屎的臭味开始,以金银细软结束了。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时代,只要有钱处理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而他以后要做的将会更多,而所需的钱粮将将会更多。

没有经济基础任何事都做不了。

相比别人来说这一世赵焕还算是幸运。

至少出生在皇家吃穿不愁,还有足够多的银两让他挥霍。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时分。

冯宝宝两丫头伺候这么多人的吃喝显然也是很有难度。

只好招聘当地的婆子来帮忙了,只是这味道嘛,就差强人意了。

当吃了一口桌子上的食物之后,赵焕就后悔没把汴京的厨子带过来了。

“你们再累几日,等汴京的厨子随着物资过来就不用你们这般劳累了。”

午饭对于赵焕来说没有多丰盛,但是对于这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宁远县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大餐。

下午卯时。

腹中不饥饿时温肃可能是个极有风度之人。

可惜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中的他们想保持风度也保持不了。

“诸位进屋议事吧,县令一直等候咱们呢!”

温肃站在县衙门口迎接着一个个鱼贯而入的人,

这些人自然是赵焕邀请他们过来的。

在这皇权不下乡的大周,这些村镇乡里的这些人,掌握着民间的话语。

来的人无不表情肃穆,心里自然也是没底,早上发生的冲突还历历在目。

谁知道是不是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