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拟方

一、黄芪六君子汤

组成:

黄芪 30g,党参 15g,白术 15g,茯苓 15g,甘草 10g,砂仁 6g。

方解:

黄芪、党参补气,白术、茯苓健脾,砂仁理气,甘草中和药性,共达益气健脾之功效。与传统六君子汤相比,此方重在补气,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益气健脾,偏于化湿。

主治:

脾胃虚弱,偏于气虚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中气不足,见腹胀纳差,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脉虚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二、上感六合汤

组成:

金银花 30g,连翘 15g,桔梗 10g,鱼腥草 30g,甘草 10g,炒莱菔子15g,前胡 15g,射干 15g,杏仁 6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效:

辛凉解毒,清肺化痰。

方解:

金银花、连翘,辛凉解毒为主,鱼腥草、桔梗,清肺解毒为辅,前胡、射干、杏仁,清肺化痰止咳,炒莱菔子,理气化痰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应用:

肺经风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鼻炎、扁桃体炎见舌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三、九味黄连汤

组成:

黄连 6g,吴茱萸 3g,乌贼骨 30g,蒲公英 30g,炒莱菔子 15g,柿蒂15g,三七 10g,枳实 15g,当归 15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能:

清肝和胃,降逆复膜。

主治:

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嘈杂吞酸,舌质偏红,苔黄,脉弦细。

方解:

黄连、蒲公英清肝解毒;吴茱萸、乌贼骨和胃抗酸;枳实、柿蒂、炒莱菔子降逆止呕,缓解反酸;当归、三七和血止痛,修复胃黏膜,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四、解毒抗敏汤

组成:

金银花 30g,连翘 15g,土茯苓 30g,秦皮 15g,当归 15g,地骨皮 15g,蛇床子 30g,地肤子 15g,白鲜皮 15g,甘草 10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主治:

风邪犯表,皮肤瘙痒,风疹,红斑,见舌质红,脉浮数等。

方解: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土茯苓、秦皮解毒化湿,当归、地骨皮活血凉血,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五、清热燥湿汤

组成:

黄连6g,黄柏15g,白豆蔻15g,砂仁10g,炒莱菔子15g,川牛膝15g,苍术 15g,薏苡仁 30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能:

清热燥湿和胃。

主治:

湿热证。胃脘胀满,口苦口黏,舌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

方解: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白豆蔻、砂仁理气燥湿,川牛膝、苍术、薏苡仁化湿利湿,炒莱菔子、生姜、大枣理气和胃。共奏清热燥湿作用,热可清,上湿宣,中湿化,下湿利。湿热除,病痛消。

本方源于上海名医陈健民教授,初用即效,随着应用的深入,现已加减。原方:黄连、黄柏、白豆蔻、砂仁、川牛膝,疗效显著。加炒莱菔子,理气健脾和胃,苍术、薏苡仁化湿利湿健脾,给湿邪一条出路,作用更强。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六、消痤五草汤

组成:

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甘草10g,紫草15g,鱼腥草30g,浙贝母6g,薏苡仁 30g,皂角刺 15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能:

清热解毒,消痤散结。

主治:

热毒痤疮,结节型痤疮,见舌红,苔黄,脉弦,脉数或脉滑。

方解:

五草解毒凉血,浙贝母、薏苡仁、皂角刺化痰散结,排脓解毒,生姜、大枣调和肠胃。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七、清胃新方

组成:

黄连 6g,生地 30g,升麻 15g,细辛 5g,当归 15g,甘草 10g,淡竹叶10g,白茅根 30g,炒莱菔子 15g,生姜 15g,大枣 15g,水煎服。

功能:

清胃凉血。

主治:

胃中积热,牙痛,牙龈溃疡、出血,口腔溃疡,口气热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

胃热循经上行,致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黄连苦寒泻火为君药;地黄凉血解毒,升麻散火解毒,当归活血消肿止痛,细辛散火消肿止痛。淡竹叶、白茅根引火下行,自小便出,炒莱菔子、生姜、大枣理气和胃,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共奏清胃凉血之功。

本方源于清胃散,取方中黄连、生地黄、当归,加细辛、甘草、淡竹叶、白茅根、炒莱菔子、生姜、大枣组成,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优于清胃散。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

八、妇科炎症外洗剂

组成:

大黄30g,芒硝30g,地榆30g,三七 5g,白矾 10g,苦参15g。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

下焦湿热,白带色黄,量多,外阴瘙痒,湿热下注。舌质红,舌苔黄,脉滑。多用于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等。

方解:

大黄、芒硝解毒消肿;地榆、三七活血敛疮,修复黏膜;白矾、苦参燥湿,杀虫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效。

用法:

水煎外洗,并冲洗阴道,每日一剂。

九、降血压汤

组成:

天麻 15g,钩藤 15g,菊花 15g,夏枯草 30g,川牛膝 15g,苍术 15g,水煎服。

功能:

清肝祛风、燥湿降压。

主治:

肝经风热。眩晕,头痛、胀痛,失眠,心烦,血压升高,舌质偏红,舌苔白,脉弦或滑。

方解:

天麻、钩藤燥湿祛风,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苍术健脾燥湿。共奏清肝祛风、燥湿降压之功。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十、降血糖汤

组成:

黄连 6g,地黄 30g,当归 15g,三七 10g,乌梅 30g,鬼箭羽 30g,白术15g,炒莱菔子15g,生姜15g,大枣15g,水煎服。

功能:

清肝益胃,和血降糖。

主治:

糖尿病属肝肾阴虚者,血糖偏高,舌质偏红,口干,或血瘀,或胃强脾弱,脉弦细。

方解:

黄连、地黄、乌梅清肝益阴;当归、三七、鬼箭羽活血养血,改善胰岛功能;白术、炒莱菔子健脾理气,生姜、大枣调和肠胃。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姜枣引,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

十一、美白去斑面膜

组成:

白芷1g,三七1g,乌梅1g,蝉蜕2g,打细粉,白水、蜂蜜各半调膏,备用。

功能:

祛斑美白。

主治:

面部黄褐斑、色素沉着。

方解:

白芷美肤,三七活血,乌梅抗氧化,蝉蜕去死皮,养血护肤。

用法:

取膏薄敷面部,每日1次,每次1~2小时。

十二、清肝解毒汤

组成:

茵陈 30g,虎杖 15g,田基黄 30g,苦参 15g,当归 15g,白芍 15g,生地15g,熟地 15g,白术 15g,茯苓 15g,甘草 10g,砂仁 6g,青皮 15g,生姜 3 片,大枣3枚。水煎服。

功用:

解毒养血,健脾益胃。

主治:

急慢性肝炎属于肝经热毒证。

方解:

茵陈、虎杖、田基黄清肝解毒,当归、白芍、生熟地养血滋肝,白术、茯苓、砂仁、青皮健脾护肝,生姜、大枣护胃。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一月一疗程。

十三、黄连安神汤

组成:

黄连 6g,栀子 15g,徐长卿 15g,远志 10g,酸枣仁 30g,夜交藤 30g,姜枣引,水煎服。

功用:

清肝养心安神。

主治:

失眠属于肝经郁热,心神不宁者。

方解:

黄连、栀子、徐长卿清肝泻火,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养心安神。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中午、晚上饭后半小时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