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清除公害,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驿城新语
  • 刘杰超
  • 4562字
  • 2022-03-15 10:33:2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着生机和希望,但也应当看到,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社会丑恶现象仍然存在,仍然在毒化着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公害。

社会头号公害是社会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其表现多种多样,其一是贪污受贿,聚敛不义之财。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把贪污受贿行为视为社会“蛀虫”,佛教经典则把贪欲列为三毒之一。作为剥削阶级腐朽、贪婪、自私本性的典型表现,它并没有随着剥削阶级在我国的消灭而消失。其二是吃喝玩乐,腐化堕落。社会上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挥霍无度,贪图安逸,贪图享受,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建私房,甚至自甘堕落,道德沦丧。其三是假公济私,敲诈勒索。一些人或单位凭借本行业拥有的权力,恣意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收取回扣,损公肥私。其四是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党历来倡导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但今日一些掌握诠选大权的人,为了培植私人势力,选人要看是否属于自己的小圈子,要看被选者对自己的态度,甚至收受贿赂。凡此种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伤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污染了社会风气,实为社会之头号公害。

社会公害之二是黄、赌、毒。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疾风暴雨式的革命,黄、赌、毒几乎被扫荡殆尽,但前些年却又死灰复燃,而且来势凶猛。当前,几经严打,黄、赌、毒疯狂泛滥的势头已有所收敛,但并未彻底根除。论及吸毒和赌博,人们不能不想起胡适先生,这位先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把赌博和鸦片一并斥为社会公害。无论是制黄贩黄,还是赌博嫖娼、吸毒贩毒等其他社会丑恶现象,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腐蚀剂,它消磨人们的意志,腐蚀人们的灵魂,对缺乏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危害尤大;它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多种犯罪,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社会堕落。由此可见它确为社会一大公害。

社会公害之三是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当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死灰复燃,越演越烈。宣传封建迷信、占卜算命、看风水一类的出版物屡见不鲜。一些巫婆神汉打着消灾祈福的旗号,妖言惑众,愚弄群众,诈骗钱财;一些算命先生、风水先生流窜于街头巷尾,村头乡里,利用人们求子求福、升官发财的心理,占卜算命,看风水,观阴阳,摇唇鼓舌,蛊惑人心。一些地方非法建庙修坟,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人心,闹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互相勾结,秘密串联,甚至建立邪教组织,非法发展教徒,摘取宗教经典中的只言片语,掺杂大量的封建迷信和异端邪说,蒙蔽群众,散布谣言,制造矛盾,煽动闹事,干扰教育,干涉婚姻,甚至干着分裂国家的勾当。

事实说明,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在卫星上天,高精尖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历史条件下,封建迷信乃是对现代科学的亵渎和反动。它不仅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信仰,搅乱了人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环境,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

社会公害之四是社会暴力犯罪。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应当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都应当知法、守法、护法,并在法律的约束下自由地生活、劳动和工作。这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人们常常为低犯罪率和社会治安的良好而自豪。然而,近年来,由于某些条件的因缘际会,绝迹已久的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竟在我国死而复生,社会暴力犯罪及刑事犯罪居高不下,扰乱社会治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腐蚀社会环境,实为社会一大公害。

社会公害之五是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盛行。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使经济活动充满生机,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市场经济活动具有趋利性,会诱使一些人采用不正当甚至违法的手段去追逐自身的最大利益。他们往往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大肆进行欺骗活动。有的制造和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广大消费者,严重的致伤、致残、致死;有的制造和出售各种假文凭、假证件,扰乱社会活动的正常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有的签定假合同、假协定,骗取他人钱财;还有的甚至冒充“军人”“书记”“教授”等到处行骗。一时间真假混淆,使人难辨。假冒伪劣、欺诈活动,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关系,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也败坏了国家、企业的声誉,助长了投机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把它列为社会公害,实不为过。

清除社会公害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大清除社会公害的力度,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能否战胜社会公害,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关键在于能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党的各级领导要警钟长鸣,充分认识社会公害的破坏作用,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和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要把他们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能力看得同抓物质文明的实绩和能力同等重要。其次,清除社会公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党的各级组织还应当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下,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狠抓落实,搞好综合治理,去争取最佳社会效益。最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级党组织应当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宣传、教育、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从而加大同社会公害斗争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如果要把社会公害从社会各个角落清除出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向新阶段,就应当诚心诚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执法部门、职能部门在执行公务中,各级人大代表在参政议政中,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发声。为此,首先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和反映他们的要求,切实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其次要采取措施吸引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同社会公害做斗争,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举报制度,并建立必要的法规,保障他们行使监督的权利,保护他们在行使这种权利时不受打击报复,不受“公害”的侵害。再次要健全各种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它们监督的作用。党和政府要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处理他们对各种社会公害的举报,并吸收他们参与对有关问题和有关事件的处理。最后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对社会公害进行的监督。各新闻媒介单位要敢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媒介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公正地揭露各种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为战胜公害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健全法制,严格执法。

法律是清除社会公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大依法同社会公害做斗争的力度,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法规,无法可依的局面已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们还经常发现,处理某些公害引发的行为时无法可依,如对社会行业不正之风的查处,对黄、赌、毒的查处等,这就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是党和国家打击社会公害的铁拳头,这个拳头要真正铁起来,就要求执法人员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决不贪赃受贿,执法犯法,以言代法。这就要求执法部门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打击社会公害的力度,加强立案、侦破、审判工作,特别是要善于分析形势,及时抓住突出问题,开展各种规模和形式的专项斗争,集中力量对称霸一方的城乡恶势力、流氓团伙和黑社会组织进行严厉打击,除恶务尽。对“大法不犯,小法常犯,气死公安,难死法院”的不法之徒,要通过法规法纪教育,进行适当处理,促使其改过自新。对封建迷信活动要坚决打击和取缔。要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制黄贩黄、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的犯罪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决不姑息迁就。

(四)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清除公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除了靠法治外,还要加强道德建设,因为法律只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具有强制性,属于他律,而加强道德建设是让人们懂得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属于自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能光靠法律的强制性约束,还要靠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人民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范。这两种手段在清除社会公害中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理直气壮地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通过扎实认真的工作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全民的公德意识;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的水平。

(五)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清除公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标本兼治。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则是治本的有效途径。

思想教育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优势。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当做到哪里。思想教育,主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个教育做好了,就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公仆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能力。

发展科学必须首先破除迷信,而破除迷信、摆脱愚昧,只能依靠科学。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是战胜封建迷信、战胜愚昧的强大武器。我们应当拿起这个武器,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农村人民群众中,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人,使人们树立科学观念,提高识别能力,从而告别愚昧和落后,自觉地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在思想教育和科普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讲理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风气,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学习先进、学习英模的气氛,鼓励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匡扶正义,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祛除邪恶;要鼓励各行各业创建文明行业、树立行业新风,反对衙门作风以及假冒伪劣、坑蒙欺诈的不法行为,要鼓励全社会为促进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增砖添瓦、做出贡献。

(原载于《河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与李光亚联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