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小象】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文】
扩充库囊之所以没有后遗症,是因为谨慎而行、合理收纳。
【六五爻辞】黄裳,元吉。
【译文】
黄,地之色也,天玄而地黄。
给大地穿上了应有的色彩,是以万物生、万物育、万物成焉,无不体现着吉利。
君子身居高位却能合理的自我定位,安心辅佐于国家而无半点野心。
上下一心,共同相辅相成于没有战争的和谐社会,自然就有了无数个吉顺的元始。
【注释】
1、黄裳,王弼说:“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
裳,即裙、裤。
周人以黄裳为吉祥、尊贵之物。
【解说1】
这是坤卦第五爻的爻辞。
第五爻是客卦的中爻,代表客方的素质,客方的的素质是阴,客方的素质不佳。
“黄裳”指黄色的裙裳,古时侯服装上衣下裳。
皇帝上朝时穿黄袍,可见黄色服装与尊贵和吉利有关。
这里,“黄裳”比喻客方的素质对主方的影响。
客方素质欠佳,为主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像是“黄裳”。
“元吉”,很吉利。
这里所说的“元吉”仅仅是针对客方的素质对主方的有利方面而言,而与其它的事情无关。
【结构分析】
坤卦第五爻是阴爻在阳位,不当位,与第二爻不有应。
不当位表明客方素质比较差。
有可能企图窃取主方利益,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
不有应表明主方的素质也不佳。
不可能让客方窃取利益,这潜在因素没有成为真正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
换一个角度看,由于这条爻代表客方的素质。
素质不佳意味着资金缺乏、身体衰弱、实力微薄等等。
这就可能形成对主方的依赖,主方有可能利用客方的这种依赖,加之以积极主动的开发措施,就可能获得更多利益。
这不仅不是不利因素,而是对主方很有利的因素,所以爻辞说“元吉”。
如果结合全卦考虑,也可以理解这个“元吉”的判断词是就整个随其自然的建议说的。
【六五小象】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译文】
君子自视为地,为自己披上应有的颜色“服饰”,以延续建立吉顺的元始。
这些,都是因为君子坚守中道,深谙持续发展之术。
【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文】
地不甘于下,是为战于天。
天翻而地覆,天崩而地裂。
是以万物不生,万物不长。
君子身居高位而不满。
或为民而战,或为己而战。
终将两败俱伤,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注释】
1、玄黄,血流貌,借为泫潢。谓血流得多。
【解说1】
这是第六爻的爻辞。
第六爻是客卦的上爻,代表客方的态度,阴爻,表示客方态度随和。
“龙战于野”中的“龙”象征主方与客方。
“野”指双方关系。
主方和客方相互之间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龙战于野。
但是,这里的龙已经是不同于乾卦中所描述的充满生气的强健的龙,而是精疲力竭的受伤的龙,或者死龙。
客方对主方随和,双方几乎没有争执。
“其血玄黄”的“玄”指黑色,表示主客双方的争斗已经是过去的事。
“龙”的血已经变成黑色,并且和黄沙混在一起。
【结构分析】
第六爻的位置是阴位。
这条爻是阴爻,阴爻在阴位。
当位,与第三爻不有应。
当位表明客方态度随和,有可能受主方制约,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的因素。
不有应表明主方的态度也随和。
主方不想制约客方,这潜在因素没有成为真正的对主方有利的因素。
所以爻辞中没有判断词。
【上六小象】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天地之斗,道至所尽。二龙之争,民之所累。
【文言传】
【原文】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
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译文1】
《文言》说: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
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但运动具有规律性。
它包容万物,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
地道多么柔顺呵!
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
积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吉祥。
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灾殃。
臣子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
《易经》说:“践踏着薄霜,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
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
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为的道义。
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
恭敬、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他的品德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君子“正直、方正、广博”,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因为人们不会怀疑他的行为。
阴比喻臣下,虽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隐,从而服务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
这是地道的原则,也是妻道的原则,同样是臣道的原则。
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
天地交通变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贤人就隐退。
《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
大概意在谨慎吧。
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
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
阴与阳势均力敌,必然发生争斗。
因为阴极盛而与阳均等,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
其实阴并未脱离其属类,所以又称为血,血即阴类。
所谓玄黄——天玄地黄——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译文2】
坤卦:大吉大利。
占问母马得到了吉利的征兆。
君子贵族外出旅行经商,开始时迷了路,后来遇上招待客人的房东。
往西南方向走有利,可以获得财物。
往东北方向走会丧失财物。
占问定居,得到吉利的预兆。
初六: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
六二:大地的形貌平直、方正、辽阔;虽然去到不熟悉的陌生地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六三:周武王战胜殷商,是很好的占卜。有人参与战争,虽然没有战绩,但结局却很好。
六四:把收成装进口袋捆好,收成不好不坏。
六五:黄色裙裤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上六:龙在旷野上争斗,血流遍地。
用六:这是永久吉利的最好征兆。
【注释】
1、后得主,言地道顺承天道,后于天道的变化而变化。
常,常规,规律性。
2、化光,生化万物,其道广大。
3、顺,循规律而推进发展。
4、直,正直,犹言存心不邪。
方,端正,犹言存心不乱。
5、直内,直,用如动词,矫正。
直内,犹言矫正内心的僻邪。
方外,方用如动词,规范。
方外,犹言规范行为上的悖乱。
6、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地道不能脱离天道单独地完成生化万物的功业,只能在时序的更替中,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
7、黄中通理,《文言》作者以黄裳,比喻贤人才高德劭。黄中犹言内心美好。通理,通达情理。
8、正位,犹言忠于本份。居体,体借为礼,犹言守礼。
9、王引之曰:“疑之言拟也。”朱熹曰:“疑谓钧(均)敌而无小大之差也。”
10、沙少海先生说:“《集解》引荀爽本无‘无’字,当据删。”
《说文》:“嫌,疑也。”
这里,嫌应训势均力敌,训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