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永恒的乡愁 崭新的意蕴

对于中国文学来说,乡愁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在古典诗歌中,乡愁一直被游子们吟唱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其一》)“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乡愁是一缕抹不去的情思,回荡在诗人的心中。而中国近现代以降,文学的乡愁母题在持续张扬,但其中的意蕴在不断转化与深化,乡愁不单单是一种情绪的抒发,更是一种自我身份的反省,是民族国家的观照,文学乡愁既蕴含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作家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也蕴含了他们对民族、对人类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