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减贫事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其基本经验之一在于因应各个时期农村减贫和发展的形势与特点,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不断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释放减贫动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动员全党全社会广泛参与,尽锐出战,全力推进。从实践层面来看,脱贫攻坚战呈现一系列新特点,尤其是执政党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统筹部署以“攻坚体制”为重心的治理模式,凭借空前的政治注意力和社会动员力,调动大量政策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力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实现减贫目标。

在本研究对金龙坪村村级案例的解读中,我们将精准扶贫的村级实践置于新时期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来加以考察,试图阐明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如何在基层展开,产生了何种效果,给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并尝试解析这些改变背后的制度逻辑。具体来说,我们将国家主导的,以大规模资源投放和配套改革部署为核心,同时调动城市工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农村减贫治理的实践,称为新时期的贫困治理。在实践层面,我们看到这一阶段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而且通过档案下乡、干部下乡以及规则下乡等多重手段,规范乡村基层权力运行,从而确保国家乡村治理意志得以有效贯彻,系统性改善乡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态。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从国家与农民关系以及城乡工农关系变革的历史长时段介绍新时期的乡村振兴,以及精准扶贫对于农村改革发展和贫困治理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并讨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观照社区层面脱贫攻坚案例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简要介绍本研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