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童看了天空,还是很不情愿,毕竟她喜欢的是武侠是小说,书法她压根就没兴趣。
也许苏文章知道自己女儿侠女气概,杀气太浓,社会气太重。想通过书法来磨一磨她焦躁的情绪,大大咧咧没有忌讳的脾气。
苏若童不想去,但又想知道孙家和自己家到底什么关系,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想知道,犹豫不决的她太难了,只好乖乖听爸爸的。
在去孙家时,苏文章嘱咐了她一路,待会儿见到人要怎么叫,要懂礼貌,不要弄出敢问大侠尊姓大名,大侠可留姓名的言语。
虽然这个不用苏文章教,苏若童也是会的,怕的就是她忽然搞出个大侠来。
苏啸宇整天无所事事,和同学朋友鬼混自然不愿意做看店的行当,苏若童母亲又去世的早,所以苏若童从小就帮着爸爸看那生意不怎么样的杂货店。
天生侠女气概,再配上那甜甜的笑脸,在店里大老远见了人就喊,姐姐、阿姨、婶婶、奶奶、叔叔、大伯、大爷尊姓大名,可否赐教几招,嘴巴不像抹了蜜,反倒是江湖气息十足。
有一次隔壁老王来买东西,当头便问,来者何人,可否自报家门。老王一听,愣住后哈哈一笑,常和苏文章说笑,你家小妹上辈子不会是江湖中人吧。
苏文章也不理睬,毕竟现在九零后喜欢武侠的不多了,自己也喜欢,苏若童那样也挺有趣的。
万万没想到,苏若童这样的特色就没有改变过。苏文章在别人谈起时虽然也没有说什么,但他知道这样子不行的。
虽然苏若童一点儿不怕生,打小是人精,可是太精彩了,门店来外客的时候,总是能出其不意的给别人一个大惊喜。每次都是苏啸宇捂着她的嘴说她脑子不好,胡言乱语,给您添麻烦了。
天气有点不好,像浓稠的墨汁。
父女俩很快就到了木巷街口,古式的建造,很有文人骚客下的江南风韵,街道旁边的龙爪柳生长得郁郁葱葱,可能是天色的缘故,少了点叶表的光泽。
孙栋梁住在巷街中的一个大院里,古色古香,满是复古的庭榭味道。苏文章和苏若童走过青石台阶,成里式的建筑法,两扇倒花的院门——最里边的一扇是新铸的镂空雕花铁门,瞧着森然沉重,有了现代气息,直接敞开着;外面一扇则是矮墩墩的老式小木门,也有雕花用木闩松垮地扣住,合上了。
苏若童不禁咂舌赞叹,真是一家豪户,苏文章白了一眼,然后笑着说,喜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呀。
苏若童面色赤红,听出了苏文章的意图,尴尬的回应——不喜欢,我喜欢家里的现代风。
苏文章抿了抿嘴,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呢喃着,真是机灵鬼。
到庭院门口苏文章喊了一声。在孙家做饭的李姨听见门外动静,放下刚择的菜头小跑着过来给他们开门。
孙家的确很有钱,孙夏夕平时穿的就不一般,虽然苏若童不知道这就是孙夏夕的家,但她还是敏锐察觉到孙夏夕是个富婆。
李姨身材发福,臃肿的腰上系着一条油光泛泛和有些褐色污渍的白色色围裙,手指在上面擦拭了几下,仍是有些褐色的纹路。
李姨来孙家的年月很长久,具体多久,就连李姨也记不清楚了,她只知道她褐色的秀发已经变成掺杂银丝的乱发,她用一条深红的头绳扎着那梳得有些古式的头发。还用那种经典款的黑色宽边发箍给稳稳当当地固定住。
苏若童看得出神,那不就是武侠小说里老婆子的模样吗?
苏文章朝发怵的苏若童使眼色,苏若童恍过神来在旁边乖巧地叫人:“婆婆好。”
说完还连带一句“婆婆可是会武功的扫地僧”
李姨被问得不知所措,什么扫地僧,好奇怪,真是个好可爱的囡囡。
苏文章有些懵,不是才教的吗?怎么扫地僧都不放过,他有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看着苏若童也不小了,都上高中了,怎么会这样,苏文章无可奈何尴尬的笑笑。
“她就这样,古灵精怪的”苏文章红着脸解释道。
李姨倒也没有多想,只是笑着说“真是个可爱的囡囡”
寒暄几句,李姨就领着苏文章父女两人穿过那有些阴潮的庭院,直径往里走,苏文章天生的大嗓门:“栋梁还在给小孩上课。”
“是呀,先生这几天忙”李姨回应了苏文章。
苏若童也直接听傻了,“先生”这个叫法好与众不同,像是在民国。
李姨将他们带到了屋外,便回厨房了。
苏文章和苏若童一同在廊檐下等着。
苏文章看看苏若童,轻轻揉了一下苏若童的头发,一下叫老师啊,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内心里都是苦闷,和别人都夸苏若童是九零后为数不多的武侠迷,谁知道一夸就这么迷。
不经感叹,如果我有错,请让法律来制裁我。
苏若童也不想看理工男老爹的无奈,偷偷往书房里望了望。
书房的前厅很是宽敞,半个屋子就可以装下那么多的桌椅和学生。
江涛那厮也混在其中,有的掩耳盗铃,南郭先生的意思。他就没有认真听孙先生说什么,反而是一个人在那里拿着毛笔乱画,他看见了张望的苏若童,有点小开心,激动的像她招了下手。
书房也是古式的,很重的人文气息,没有一点江湖浮躁。
书房站在最前面的就是苏文章的同学孙栋梁。极简的亚麻长袖盘口薄衬衫,长发用一根木簪绾起,身形清癯,气质沉稳,叫人移不开眼睛。
苏若童忽然想到前几天在购物中心看到的清秀男子。
仔细一看,怎么会那么像,但购物中心的那个少年比这个教书先生年轻得多。
苏若童听说苏文章说这个孙栋梁才四十来岁,现在看见真人,只觉得根本难以分辨出年纪,无奈的看看苏文章。
孙栋梁看着江涛朝外面招手,才看见苏文章和她女儿来了,孙栋梁暂且放下书,出去聊了两句。
苏若童好奇地看着一脸淡然的孙栋梁走出书房,下意识规矩地站好,叫了声老师好,正准备下面加几句,硬是被苏文章一个眼神给憋回去了。
孙栋梁看着苏文章和苏若童的样子不禁笑了,“你们父女两个还真是有趣”
孙栋梁看了看苏若童,笑了笑:“我还没说收你,先不叫老师”
“不不,英雄见面自得有个江湖规矩嘛,应该喊,再说你是我老师。”苏若童一本正经地说。
“那这位女侠留下来吧。”三言两语,孙栋梁模仿起侠客的语调就决定收人了,这个着实有点随性,好在这个看起来满腹经纶都是文人气息的孙老师挺喜欢苏若童的侠女气概的。
苏文章听得一头雾水,这个老孙头以前不是不喜欢武侠吗?现在却一句不离侠,不过他肯收也挺好,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