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酒席宴前说愁事,众将怒骂二奸贼。

  • 延安二十八将
  • 姜子尚
  • 2480字
  • 2020-10-21 11:09:16

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为李唐时期一为贤诗人王维所做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放在此处权当定场诗,这也映出今日之主题,思亲念家尔。过问各位路过宾朋,如若离家多年,还记得家乡之味否?

上一回说道,这酆泰领兵围剿金峰山,四位头领个个争先,一边官军手段果然高明,另一边绿林本事也是不小,后酆泰三擒三放李玉恒,引得四贼归顺种公。

话说这酆泰三人恩收了李玉恒后,种公很是高兴,随即一封加急书信告诉梁世诚,并将剿匪的功劳让与梁世诚,这梁世诚果是极贪之人不仅要贪财,也要贪功。

话分两头,咱表一表种泰这头,种泰闻听已收降了四位头领和五千土匪,心中大喜,只对手下的传令兵说道:“传菜,设宴款待四位头领。”

不霎时,宴会摆定,这菜肴也大有故事,种泰知道震雷彪李玉恒是东京人士,特地请来了东京师傅只给李玉恒烧了一桌的东京菜肴。

真乃是:百味羹、鱼头羹、鹌子羹、三脆羹,羹羹鲜美;沙鱼两熟、紫苏鱼、白肉、夹面子茸割肉,美味绝伦;汤骨头、乳炊羊、闹厅羊、角炙腰子、鹅鸭排蒸,鲜香无比。此菜纵是人间少有,想来天上也无。

李玉恒端坐席上,只见离家二三年,竟然在千里之外的延安府又吃到了家乡美味,纵是嘴上不说思念家乡,怎得这菜肴明明家乡口味,不由得英雄落泪。这李玉恒只一口就泪如雨下,种公见状,心知这员小将定是思念家乡,却不问是否想家,直道:“小将军,这饭菜不甚可口?”

李玉恒只答:“可口、可口,只是家中老娘已是二三年未尝过家乡菜肴。”

种泰问道:“家中老父呢?”

李玉恒听得此言,只嚎啕大哭,但骂童贯老太监不得好死。叫骂声凄惨至极,听得众将无不心中震撼无比。

李玉恒哭毕,便跪在种泰面前,说道:“还请大人恕小人之罪。”

种泰直笑道:“这里款待之人,只有兄弟情意,何来上下之别。”

说完便指向王进等人,道:“尔等唤我什么?”

众将齐声道:“大哥!”

种泰道:“小将军且放宽心,此间在座诸位,都是兄弟亲朋,何来上下也!有何难事,但讲无妨。这延安府无有杀你之刀,更无斩你之剑,纵是那高贼蔡贼,可放在某的眼里?”

此话一出,果然解气,小将军才放心说道:“大人哪,小人有话要说,大人此宴隆恩广,欲举杯杼想亲娘。小人不幸父早丧,全赖慈母教诲长。教我为学求精进;教我为人步景行;教我为官守清正;教我为臣忠君王。含辛茹苦十数载,此等家宴何曾尝。君赐佳肴不忍用,带回家中奉高堂。”

这一番话直惊得众人心中震撼不已,果然此人不简单,果是朝廷命官之后,绿林人怎得会说出此等话语。

种泰也知他父是哪一个,只道:“这有何难,你父原是我父账下心腹大将,不想却被宿太尉相中,被宿太尉提拔成了汴梁城中一员团练,可这童太监果是不容人,设计陷害你父。”

“哎,此事也是怨我,当初如若我执意要劝,我父老种经略相公断也不会将令父送于宿太尉,最终命丧奸臣之手。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贤弟才来我延安府为贼,而不来投我这里,你我两家可是世交啊。”

震雷彪李玉恒恨恨说道:“想当初,我父初被宿太尉提拔初为汴京团练使,直保卫皇城之需。可那童贯偏要周全他的外甥李彦为汴京团练使,可那李彦有甚能耐,不过也直与高俅那贼一般无二,只泛泛之辈,怎能比过我父枪斧双绝,只可叹童贯母子他要害我父性命,只一句读职之罪便要将我父斩首示众,兴得宿太尉死命周全,这才保得性命,只是落得被革去官职,在家反省。”

“可那童贯却执意要害我父性命,又差人一把大火烧毁我家院子,直落得我父被杀、我母眼瞎。兴得兑月蚺王开阳、离火兕舒瑶光和艮山牛赵阔灵三位仁兄领两千壮士救出我母子二人,我等本不是绿林中人。我的本事是父亲大人亲传,他三人也都是我父帐下大将。”

“那日如不是我父在天之灵庇佑,我兄三人极力保护我这孤儿寡母,我怎能跑到远离汴梁城千里的延安府落草,当初与我等逃出汴梁城的两千多个儿郎弟兄,也只剩下不过三四百众。”

“后来我们来到金峰山后,又收复甚多土匪强人,直教他们只劫官兵首富,断不可骚扰百姓。可我只恨那童贯老贼,我今生若不剐了他,难消我心头之恨,今生且枉为人子也!”

那李玉恒抹去两行热泪,强忍哽咽接着说道:“我母本想着让我等投奔大人,那时节我父身死,我母眼瞎,无人认得小种经略相公府在何处,直得暗自打听,不敢大张旗鼓的查找您的住所,可等打听到您就在延安府时,我本想领着这五千余众前来投靠您的帐下,可慈母言道:‘我等现如今为匪,种公为兵,莫不可牵连一二。’”

“小人自知自己现如今已成贼寇,哪能牵连种公,所以未曾来投靠种公,若不是酆大哥前来诏安我等,我兄弟三人恐怕此生再难见到种公大人。”

这一番话只气的种泰要紧牙关、眼角崩裂,座下众人就算是王进、王之涣、李成、马灵此等稳重之人也只心中愤恨,更别提如闻达、酆泰、孙安、山士奇此等性急之人。

人人翻身跪倒在地,人人愤恨,个个怒气冲冲道:“大哥,末将请愿带领三万精兵杀进汴梁,剐了童贯,以报兄弟大仇,以解兄弟心头之恨。”

只那阵灵子王辰劝道:“万万不可鲁莽行事,此事断要思密周全,方能进行,否则我等尽皆身死也未曾报此大仇。”这边放下他们商量如何打进京城,为兄弟报仇暂且不提,只道梁世诚那头。

梁世诚那里早早得到捷报说:种泰已经拿下金峰山,山上贼寇尽数被诏安劝降。

梁世诚心道:种泰小儿果有好手段,不然怎得诏安此贼。这时那个书生般的男子从卧房中走了出来,懒懒得说道:“梁公何事起得这么急啊。”

梁世诚对那人言道:“这小种果有能力,你看,我几次三番要诏安那贼不得要领,那小种只一天光景就诏安了此贼,这下好了。兵马是他的,这功劳吗…”

那人接过话茬道:“这功劳当仁不让是梁公您的啊,谁敢冒此大功。您只对圣上言讲,那高俅被贼寇所杀,大人亲自带兵剿杀悍匪恶徒,只找重操旧业,且杀良冒功则个。”

这二贼亲密多年,心意早已相同,此计之妙,已用多年。不然这梁世诚无有战功,却连连升迁之理所在,可是此时京城之中早有一件大事悄然发展,这些许小事,恐已不能再入高层之眼。

有道是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这等细致功劳,在天下即将大乱面前,何足挂齿也。

京中到底要发生何等大事,且看下节:白玉驹听来害忠臣,双宝将兵发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