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66.你是在逼我使出造纸术

“兄弟,你去蜀川干嘛!”

“走亲戚......”

“别害羞啊!找活药材就找活药材...道上都传疯了。”

“老哥你长得这么壮,也需要壮阳。”

“壮阳,什么壮阳,蝗虫不是炼体秘药么?”

经历过半个月的发酵,取得爆炸性的效果。

形形色色的人,官道都拥挤起来。

世家武人,江湖门派甚至还有军中高手掺杂其中。

“陛下,四大家族的小辈一半都到了蜀川。”

“江湖门派的试炼任务也都改到蜀川。”

“咱们派出围剿蝗虫的军队也已经到达蜀川。”

陆由低头,手上的动作也不停下。

物理上说的磁力生电。

握着两块大磁铁。

磁铁有了,电呢?

我该怎么做?

磁场不变,导体相对磁场运动。

“啊啊啊.......”

物理书上划的到处是重点,动手实验是一个不做。

陆由窝囊极了,头发都快被拔光了。

“陛下?”

“军队,让他们做做样子就好,有雷让世家的人先顶上。”

陆由不耐烦的说完,回身投入发电大业。

理论对照脑中几组发电机成品的图片,勉强拼凑出个大概。

要有转子,铁芯,绕组......

旋转转子,正负极铜线不小心搭在一起,闪出一道肉眼可见的点火花。

“成了!”

简陋的原型机一成,接下来就是水道聚成的事情。

虽然距离改造成实用的大型发电机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就交给呜歌国选出的大聪明来做。

“王公公,为何今天没人献宝。”

“陛下,我们收藏密宝的事情已经一个月零五天,想必是民间都已经上交了。”

收全了。

泱泱大国就这?

怎么都不能相信。

陆由思索此中纰漏。

张贴皇榜之后接见都是周边地方的人,偏远地方很少见到。

天高皇帝远。

什么蜀川方向,皇榜都显得言轻。

很多人肯定都黑不知道这个事情。

总结。

热度不够,还要加把火把这个事情抄起来。

赏赐白银就有钓鱼的意思。

一千两,陆由问过,那不是小数目。

那就不是力度不够,是宣传不到位。

伊凯一行人也只是把周边城市的热度带起。

热度,热度......

得要全国人都知道,都上心这件事情。

简单。

陆由已经有了主意,那就是办报纸,做新闻。

“去把工部严尚书请来!”

陆由收拾发电机的材料,仔细回想火力发电机的资料。

活了这么多年哪有机会亲眼见到发电机本机。

难啊!

“陛下!”

半个时辰严尚书才走到陆由身边,满面的谄媚之色。

陆由把自己的报纸想法说出,并把刚刚做出的模板交给他看。

“陛下高见。”

真能按照皇上所说,此事大有可为。

有了发报的权利,就相当于掌控舆论,左右看报人的思想。

严尚书拍手称奇。

“妙!”

低头捧书,仔细研究。

“好字!”

模板报纸上的版块分明,头条打字就是震惊:新皇和平民光天化日做了这种事......惊!壮阳活药材竟是蝗虫......惊天秘闻!数万武者踏上蜀川路,竟然是为了它.....

都是在上层流通的消息,配上吸引眼球的标题。

严尚书忍不住一条接着一条,不知不觉读完整张报纸。

“呼......妙不可言!”

“此事,大有可为!”

严尚书渴望的小眼神,沉默中盯着陆由。

“那你还不去做,盯着我有什么用。”

严尚书尴尬一笑。

“办报,就办报,陛下.....”

“你得给我钱.....”

陆由一拍脑袋,倒是忘了这一茬。

蝗灾都快把国库掏空,哪还有钱。

严尚书这是在向内库伸手啊!

“多少钱?”

“皇上咱们先投个十万两银子,撑上个十天半个月的......”

“十万两!还十天半个月!”

陆由惊了!

银子的购买力不是很强的吗,怎的办个报纸这么费钱。

严尚书被陆由的反应吓得直摆手。

“皇上,这可不是老臣瞎说,您看,办报要用纸张,普通的黄纸都要十文钱一张,请人抄录,工钱少说也要五十文一天......这样算下来满足全国需求,一期报纸就要花费两万两白银。”

看来这十万两,严尚书都说少了。

效率低下,关键是还费钱。

陆由的思想还停留在那个时代。

纸张,要钱吗!打印机,不香啊!

纸!

陆由一捏,纸张质地松散,表面粗糙。

都没注意到,皇家御用的居然还是草纸。

就这!

这质量还算是好的,严尚书说的十文钱一张的纸还能用。

请人抄录。

手写。

先不说字迹美观参差不齐,效率就让人看不下去。

一个时辰,产出一张报纸,还是快的。

“算了,你别说了。”

“用麻头、渔网以及破布为原料制成的纸,轻便,易携......”

没行道皇上居然还对工部造纸术有所了解,说的一字不差。

对麻纸,严尚书无比自豪,因为他就是当初制造麻纸那人的后人。

严尚书得意的点点头。

“麻纸色略黄,稍粗糙,白麻纸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

“我说的可对?”

严尚书连连点头,皇上把麻纸的缺点也都点出。

不明白皇上说这些有什么用!

难不成他想改良造纸术,降低发报的成本。

这不可能,

家族千百年的努力都没做到的事情。

“区区纸张,又有何难。”

“用了我的方法,不仅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还不费钱。”

考虑到当前的工业水平,只能拿出手工造纸法。

“竹纸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它就是我要交给你的。”

洁白......平整。

陛下在开玩笑吧。

严尚书已经开始整理语言,想要说服皇上这是不可能的。

史官记个不停,陆由一把夺过他的笔和纸。

水浸、石灰沤渍、堆料发酵、蒸煮、摊晒、日光漂白、打浆、抄纸......

陆由把能想到的工序都记在纸上,薅着头发接着记下具体的过程。

“斩竹漂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材软化。”

“煮木皇足火—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荡料入帘......”

“覆帘压纸......”

“透火焙干......”

竹纸的造纸鼎盛时期,一天可以生产三百多万张。

成本比较麻纸和黄纸效率高上几百倍。

成本压缩到最低。

陆由再也不用心疼小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