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嬴政背的黑锅

嬴政清楚,统一思想势在必行。

于是在李斯的建议下,下令把不是秦朝撰写的历史都烧了。

《史记·李斯传》载:“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秦始皇同意李斯的建议,下令收走民间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让百姓以为都拿去烧了。)

事实上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并没有被烧,只是由大秦中央政权和相应的官员收藏了起来。

《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一段记载也可以佐证秦始皇并没有把这类书烧光:“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当初刘邦军队攻下咸阳城后,萧何先行没收了秦朝丞相、御史所藏的律令、图书。后来,刘邦从这些图书中获得了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等国家机密,可把他高兴坏了。)

倘若嬴政真的把那些典籍全烧了,刘邦根本得不到这些重要信息。

坑儒一事,最早出现在西汉末孔安国的《〈尚书〉序》中:“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文化人为敌,让文化人没有立足之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痴迷于求仙,方士卢生、侯生等在替秦始皇求仙问药失败后,私下议论他的为人,还携带巨款出逃。

秦始皇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四百六十多个方士全部活埋,这就是《史记·儒林列传》所记载的:“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所杀之人是“术士”,而并非儒生。

自战国以来,人们就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认为多做善事就可以成仙,这也是帝王们的策略,促进百姓行善,以达到国泰民安。

而方士,则利用人们求仙的欲望,到处招摇撞骗,贩卖所谓的“成仙炼丹”,鼓吹丹药的奇效,动摇人们的意志。

而且这些丹药大多有毒,特别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致死。

这完全背离了嬴政的初衷,对于这些动摇国之根本的人,自然要予以严惩,以此来威慑天下。

由此可见,焚书坑儒一事,嬴政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大秦根基,达到天下归心的目的。

只能说,做法上有些激进,本质上还是为了天下安定。

当然,这只是江辰的观点,嬴政究竟做了什么,当时又发生过何事,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刘邦:

“那修建阿房宫呢?难道你不是为了享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事你可有话说?”

其实,嬴政大兴土木的事还有一件,那就是修建皇陵。

但这对刘邦等一众帝王来说,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自己亦是如此,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人?

嬴政:

“你知道个屁!”

“朕修建阿房宫,是为了纪念玉房,她是朕最爱的人。”

“况且,朕死时,阿房宫只是打了地基,何谈劳民伤财?你不是说被那个什么项羽一把火烧了吗?打个地基能花多少钱?”

刘邦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如果修建长城是为了守护百姓,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那嬴政的做法,倒也谈不上过错。

只能说,在行使这一系列政策的时候,存在诸多不足,他本人太过追求效率,而没有留意底下的民生。

江辰是学考古的,对阿房宫自然也有一定了解。

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也曾描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诗中活灵活现地描写了阿房宫里秦始皇穷奢极欲的生活,但考古学家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只是打了地基。

嬴政口中的玉房,姓夏,夏玉房也就是阿房女。

据江辰所知。

年少时嬴政与父母在赵国都城邯郸过着无比憋屈的人质生活,饱受赵国贵族的欺凌,但孤独无助的他只能忍气吞声,经常一个人跑到邯郸城郊外痛哭。

久而久之,他便与住在郊外的赵国女子夏玉房互生情愫。

在夏玉房身上,嬴政感受到了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温暖。

统一天下后,嬴政想立夏玉房为后,却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因为夏玉房是赵国人,这不符合老秦人的利益。

夏玉房得知嬴政进退两难,于是选择自杀,香消玉殒。

得知消息后,嬴政悲痛欲绝,为了纪念夏玉房,便下令修建阿房宫。所以,后世也称呼夏玉房为“阿房女”。

江辰@始皇嬴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评价一个人,就得客观公正,先前评价了你的功,现在我来说说你的过。”

“首先,你不知民间疾苦,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并且横征暴敛,修皇陵、阿房宫、长城,导致怨声载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你可能觉得时间太少,所以想赶进度,但你可有考虑底层的百姓?”

“大秦刚刚一统,他们刚从战乱中脱身,迎来的却是比乱世更加压抑的生活。”

“老秦人受到你的照顾,他们活的相对滋润,但六国的人民,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你可有了解?”

“你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剥削,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严刑峻法,连坐更是让人闻风丧胆,据我所知,许多人都是被迫造反,横竖都是一死,为何不反?”

“你的错,在于没有体谅百姓,没有循序渐进,从而失去了民心,秦的灭亡,是迟早的事,赵高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不过,你功在千秋,总体而言,功大于过,同时开创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先河,可谓千古一帝。”

赵高:

“赞同大仙的观点,我就是推了一把,大秦的灭亡,跟我的关系实际不大。”

胡亥:

“滚!那你杀我干嘛?”

刘邦:

“大仙所言有理,我也是被逼无奈,要是嬴政能给我个大官当当,我何至于走上造反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