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岁月
  • 张勃兴
  • 3107字
  • 2020-10-21 17:26:45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全国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舞台上,有些同志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同于民主社会主义。显然,我们对这种认识不能苟同。

《人民日报》2007年5月25日发表题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署名文章指出:“民主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国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主要包括:在经济上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化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要坚持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等。这是我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历尽曲折和成功,在改革开放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8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特别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获得了丰富经验。这条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经过近30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科教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所以我们必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那么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曾兴极一时。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潮。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将社会民主主义改称为民主社会主义,以凸显其民主性。

20世纪9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又改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并被标榜为介于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在此期间,西方几个大国的执政权纷纷被属于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所控制,当时在欧盟15个国家中相继有13个国家由他们执政,北欧大部分国家更是如此。连克林顿也宣称其政府走的是第三条道路。由于他们都是以推行社会主义为幌子,所以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大家都知道,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几个不同历史阶段先后出现过几次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这就是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早期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瑞典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政党长期在北欧所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也被称为第三条道路;以欧盟中一些政党为代表的现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在若干年前,《华盛顿邮报》发表过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迪翁的一篇文章,他把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称之为第三条道路。有人说这就是此名称的由来。在苏联解体后,欧洲以英国工党布莱尔为代表的一些头面人物,大力宣扬第三条道路,其他一些政党执政后也积极推行这一路线。其特点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前提下,以左翼改革者面目出现,针对西方传统的左右政治模式,提出一种新的中间路线主张和施政纲领。

从历史背景分析,20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左右政治模式,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某些方面的两种不同认识。右翼保守势力始终坚持市场原则,而左翼势力则在坚持市场原则前提下强调社会公正,以实施部分国有化和扩大社会福利等政策方式实现其政治纲领。他们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实行高税收、大政府和以社团主义为特征的国家干预政策。但是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左翼政党的这些主张到处碰壁,特别是他们所推行的福利国家政策模式步入了困境,成为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障碍。此时,右翼势力大举反击,以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为代表的右翼人物纷纷上台执政,他们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来制定政策,从此新保守主义开始复兴,并主导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而左翼政党则普遍陷入政治上的低谷,并开始探索改革其思想政策体系,由此而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新的第三条道路。

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激进理论。其基本特征是:抓住了因冷战结束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机遇和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他们认为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和安全现象。因此强调道义原则和自由、民主、人权,提出了新的干涉主义主张,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所以当时有人把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旗号所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与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联系起来,不少人把这场战争称之为第三条道路战。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998年9月在纽约召开了世界性的第三条道路研讨会,随后又在华盛顿再次开会讨论相关问题,并取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共识。当时西方大国执政党首脑中的克林顿、布莱尔、施罗德、达莱马(意大利)以及维姆·科克(荷兰)等人均出席。这可以被称之为欧美第三条道路倡导者的大聚会。应该指出,在后来北约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形成的北约战略新概念,同这两次会议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在经济领域,他们则主张全力推进全球一体化,宣扬经济、金融、科技无国界主张,特别是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实现超越国界经营,对其他国家进行渗透扩张,并逐步加以控制。此外,他们还十分强调对国民的素质教育、改革福利制度、关注妇女儿童权利以及关注环保等问题。一方面他们在这些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另一方面则以此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涉和控制。

总之,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左右政党政治制度不管他们打的是什么旗号,其政治纲领的终极目标都是为资产阶级最高利益服务的,只是在执政的方法上和某些具体目标方面有所不同而已。这正如恩格斯早就深刻指出过的那样,两大帮政治投机家,他们轮流执掌政权,用最肮脏的手段为最卑鄙的目的运用这个政权,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

民主社会主义者所宣扬的社会主义同我党所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为改良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但是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我们绝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而是要同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上严格划清界限。当然对他们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加以否定和排斥,而是要把他们的某些正确主张和执政经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明成果来看待,并从中借鉴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为我所用!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