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渊源

渊源

张宁总觉得“许方智”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不过她现在顾不得仔细思考了,她只想快点把许方智扶起来。

大部分的时间,张宁还是一个脸皮比较薄的人。比如现在,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家向她磕头行礼还喊师叔,她就觉得有些内疚。但许方智很坚持,怎么也扶不起来,非要完成一套大礼。张宁想,这个人应该是真的很感激他的恩师。

好不容易行完了礼,许方智还是很激动地拉住张宁的衣袖,问道:“师叔,不知小侄能不能请您到小侄的船上一叙?”

张宁不自主地看向林延泽。许方智很会察言观色,忙道:“这位公子若是不嫌弃,也请一同来。”

于是索性和郑老五结清了这几天的船钱,两人带着书箱和包裹就上了许方智的船。这么有礼貌的师侄,搭个顺风船去济宁肯定没有问题。

许方智这艘船,从外面看是华丽无比,完全暴发户审美,但里面却清新雅致得很。最醒目的,却是正堂中间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得,暗号也对上了。穿越同仁在异世界相互确认身份还真是分分钟的事情。

许方智很热情,认定了张宁是他的师叔之后就恭敬得很,亲自伺候茶水。倒是让张宁有些踟蹰了——面对这么实诚的大侄子,再用假身份是不是不太讲究啊?

“呃,这个,许先生…”

许方智躬身道:“师叔唤我方智便好。师父去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未及取字,但方智之名是师父所赐。”

“呃,好。方智啊,不是你师父的名讳是什么?”

从来没有师叔问师侄这种问题的,但许方智丝毫没有觉得奇怪。他师父都去世四十多年了,而眼前这位小师叔才十三四岁的样子,肯定不认识啊。

提起师父,许方智又是恭恭敬敬:“恩师姓赵,讳宣平。”

却不想张宁的神情也有些绷不住了:“可是宣教天下的宣,平天下的平?”

“师叔知道?”许方智眼中熠熠闪光。

“我知道!”张宁的语气非常肯定。

她前世上思修课的时候,在她班上当助教的博士生就叫赵宣平。但她对这个人印象深刻,却是因为赵宣平在马院学得好好得,却硬是转去了中文系,研究起了古汉语,还发了一篇惊世之作。

现在看来,不是赵宣平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本命学科,而是内里直接换了个人。大概现代的赵宣平来到了古代,那古代的赵宣平也去了现代吧。

但张宁激动,不是因为她认识赵宣平,而是她想到了有另外一个人成为了原来的她。她曾经担心自己穿越之后现代的那个自己就死了,现在看来,父母总算没有经受丧女之痛。

许方智却只道是“项少龙师祖”给这位师叔讲过他师父。于是又和张宁絮叨起赵宣平的过往来。近五十年,一直没有和别人聊过关于赵宣平的事情,许方智的话有如滔滔江水。

许方智是赵宣平收养的弃婴,而赵宣平过世时,许方智还只有十一岁。因此许方智的脑海里很多关于赵宣平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了。但张宁听来还是觉得心情激荡。

赵宣平到底是学思政的博士,他当年为改革所列出的宏图要比张宁这半吊子靠谱多了。而且赵宣平当年也甚得英宗信重,当年的大越,可谓一派欣欣向荣。

但赵宣平英年早逝。在许方智的记忆里,赵宣平从三十岁起就开始不时地咯血,越来越重,两年间就油尽灯枯了。赵宣平死后,朝中忠臣对新政抨击得厉害,随后英宗也消沉了下来,新政也是不了了之。

张宁唏嘘不已。她自问比赵宣平差得远了。而那样的一个人物不能得终年,真的是天妒英才。

张宁回想七年前江翁带她去拜会的那个几户人家,和许方智说的“那几位叔父”一一对应了起来。除了鲁国公,那几人无不是承顺年间朝堂的中流砥柱。当年他们兄弟同心,是如何兴利除弊激浊扬清的就不难想象了。

而赵宣平死后,许方智又得那些叔父们接济了两年。随后便是大同之败,京中乱成一团,许方智就开始自己闯荡。赵宣平没有教过他什么具体的技术,却教会了他超脱于时代的思维方式。许方智从码头帮闲的小工做起,现在已经是运河沿线最大的走商了。

张宁想起来为什么她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了。许家商行就是敬业庄的产品在沿河一路最大的分销商啊。而且根据她得到的资料,许家商行这个分销商挣得钱比敬业庄这厂家可要多出一倍来。

张宁正思考着要不要把真身份亮出来,重新进行下利润分配的时候,那边因为思念赵宣平而泪涔涔的许方智突然庄严了起来,对着堂中的那幅对联又行了一遍大礼。接着又对张宁作了一个揖,然后问道:“师叔应该就是那位才名满京城的张家大公子吧?”

“师叔不必紧张。恩师在时,就教过小侄那二十四个字。因此敬业庄和富强坊出现的时候,小侄就猜测过您是师门中人。”

张宁没有否认:“确实是我。”

许方智目光灼灼:“敢问师叔,是否还以那二十四个字为信条?”

张宁直直地对上许方智的目光,没有丝毫退让:“自然。”

凭借着她的那些知识,又有林延泽这棵大树,张宁如果只求自身的富贵,那早就可以达成了。但她亲自在敬业庄耕种,冒着危险和工匠一起试验各种器械,不就是因为她有远比个人富贵要远大的理想吗?

许方智神情郑重:“那尊恩师遗命,许家商行,愿并入敬业庄名下。许家上下,愿为师叔所驱驰。”

赵宣平当年病入膏肓之时,就嘱咐过许方智,他们师门不以年龄为限。但只有志向相同的,才是真正的师门中人。若有人明明也认项少龙为师,所行之事却背离那二十四个字的话,务必除之。

赵宣平其实没有要求过许方智去效忠谁。但许方智知道,那二十四个字是师父的毕生之志。他在赵宣平身边受教十年,也早就将那二十四个字印入神魂了。

——————

与正文无关的小剧场:

林延泽:我爷爷的结义大哥是我媳妇儿的师兄。这辈分怎么算怎么奇怪啊!

江翁:乖孙贼,所以我提前下手认了她当我干孙女儿啊!快来谢谢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