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拜师

  • 社稷之臣
  • 惟明
  • 2032字
  • 2020-04-06 17:52:10

时光飞逝,黄廷益来到这个时空已经一个月,慢慢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和生活。如今他穿着粗麻衣裤,蹬着草鞋,裸露在外的胳膊和小腿的颜色深了不少,食量也比原来大了许多。

阿迪达斯的衣服、裤子被他叠好收存起来。现在糖果已经被小助吃光,打火机以后也迟早会用完,穿越过来的物品里,只剩下手表和这身衣服,无论如何,得留着当个念想,这是他与“前世”残存的羁绊。

他所在的地方三面被群山环绕,一面临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峦起伏、有大片茂密的森林;山脉延伸到中部,地势低平许多;东部则为平地和开阔的滩涂,海岸线曲折,沙滩细软、港湾宁静。

长月村就处在中部地区,共有男女老少四五百人。在易先生的带领下,他们从海边搬迁进山里,就地取材,搭建房屋,借着山林间的小溪流开垦农田,种植庄稼蔬果。通往山下只有一个出入口,海边还设有一座警戒用的木制哨塔,每天有村民轮流执勤。

长月村虽然环境封闭,但周围物产丰富,一直自给自足,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淡而又宁静。到了重大节日的时候,村里还会举行宴会和祭祀,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格外热闹。

和黄廷益有特殊待遇不同,村民们每天只吃两顿,早饭和晚饭,而且量比较少,勉强吃个半饱,隔三差五才能吃上一回大米饭,天天就是鱼,盐分的供应也很是不足。

他觉得,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普遍偏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几乎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更没有牛奶、水果、各类营养品补充,自然很难长得高大健壮。

明白这些后,黄廷益一拍大腿,难怪自己顿顿吃得那么丰盛,田三那家伙总是黑着一张脸,对自己冷冰冰的,也怪不得别人小气啊……

他并没有提出离开的要求,只有时间,才是打消对方疑虑的最好方式。何况“远来是客”,又不需要靠耕作、捕鱼来维持生计,有田守负责“养”他,每天过得充裕、悠闲。

不用学习、不用工作、不用赚钱,每天晒晒太阳,钓钓鱼,李清儿虽然还小,却是一个十足美人坯子,清纯可人,很是养眼,每天跟自己朝夕相处……这真是神仙日子啊!前世有个热门词语叫“啃老”,自己这算“啃守、啃手”吗?

不过,现如今的黄廷益今非昔比,声名远播,是村里的“名人”了。

张小喜会认字会写字了,这个消息通过张氏夫妇和他自己,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与这个时空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长月村的村民原本对读书识字并无多大兴趣,这与他们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反倒是如何种庄稼、如何捕鱼,才是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技能。

但他们在易先生到来后,亲身体会到长月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无不深受震动。尽管他们大多并不奢望成为像易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但识字认字能够改善生活条件,却是直观的感受。

就像田安夫妇,虽然不识字,但他俩为了儿子向易先生恳求再三,还找了弟弟田守帮忙说话,这才得了“有空闲时指点一二”的允诺。效果也很明显——小助在同龄人中最是聪明机灵。

小助学习的时候,李清儿也跟着偷偷学。好在易先生不迂腐,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想法,并不点破。因此李清儿虽是个小姑娘,倒也粗通文墨,把家里大小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丝毫不用麻烦二叔。

村民们一合计,索性办了个学堂,最初想请易先生来主持,但被他婉绝了。

正好村里有个老秀才,姓魏,年轻时心中颇有些雄心壮志,去到了县里,可惜岁月蹉跎,大半辈子下来一事无成,只好心灰意冷地回来。在当先生一事上,乡里乡亲的,颜面上推却不过,只好点头同意。

村里的孩子上山下海,野惯了,魏老秀才为人古板,要么絮絮叨叨,要么用戒尺开路,每天学堂里都响起一片“啪啪啪”的声音——当然,这是打手板发出的声音。

光打手板哪制服得了?他开始借用“外力”,向家长告状,孩子们回去少不得吃一顿“竹笋炒肉”,被揍得哭声震天。一来二去,明面上的调皮捣蛋少了,暗地里的恶作剧却多了起来——趁魏老秀才打盹在他脸上画画、往衣服里偷放昆虫蛐蛐之类的,把他气得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说什么也不愿再教了,这学堂就此空了有大半年。

当村民们知道平日里胆小木讷、毫不起眼的张小喜居然会写字了,羡慕有之,嫉妒有之,许多人心思活络起来。

黄廷益的样貌、人品、学识换了谁都得说一声好,关键是年纪轻轻,还愿意和他们这些泥腿子打成一片,在心理上更愿意亲近。

开始有人拜托田守兄弟说好话,或是提着礼物拜访,提出请黄廷益做这学堂先生一事。

黄廷益想了想,便爽快地同意了。自己一直在吃白食,看样子还要继续吃下去,有一份能工作,为村子做出点贡献,吃起来也心安理得,反正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索性来者不拒,一律收了。

这下拜师的热情异常高涨,挡都挡不住了。

一时间,黄廷益的屋子里,猪腿、熏鱼、蔬果、米酒、虾蟹、鸡蛋、各种贝类贝壳……如小山般堆了起来。就连村里的好几个姑娘都动了心思,又是缝衣服,又是纳草鞋的,想着理由送东西来,表面上是因为弟弟们跟着黄廷益识字而表达谢意,实际上心思早被左右邻居的婶婶们给看明白了。

其中有赞成怂恿的:“黄小哥模样俊,才学高,人品好,还平易近人,没有读书人和公子哥的架子,是个好夫婿。”

自然也会有嫉妒饶舌的:“人家黄公子是什么人,也是你们能高攀得上的?山野村姑,痴心妄想,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