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2245年5月30日。
来到地表已经一周了。
陌生的环境和近乎白手起家的状态令我们十分忙乱,但是开阔的视野和旖旎的景色让我们始终保持心情愉悦。
在地面上,有日月星辰,有参天巨树,有芳草依依;有金色的晨辉,有艳阳高照的午后,还有碧霞漫天的黄昏。
现在我们居住在当初我探索过的居住区,虽说当时碰见了大狗,但如今我应对大狗也毫无畏惧,这片区域整体来说是较为安全的。
我们刚到地面的那天,在居民区内相中一户独栋带院子的二层小楼,用石头砸开窗户爬了进去,就此打算在此落脚。房内甚至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未锈蚀的木制和铁质家具,看来这户人家在旧时代一定十分富足,家具的质量都与众不同。
走到地面上后,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腹部器官在缓缓吸收空气中的辐射能量,对于体质的增强也明显提升。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身体天生就应该利用辐射能量,我们的饭量没有明显变化,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有极大的提升。
阿秋,本来很文静的一个姑娘,感受身体的增强后也十分活跃,上蹿下跳,多次尝试爬上门口的那棵大树去采摘树上红通通的果子,结果吃饭时和以前一样只吃一点点干粮就饱了。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消耗在找食物的时间越少,我们能够探索的区域就越大,对于我们来说地表生活就越安全。
我们房子的附近有一条蜿蜒小溪,通向两公里外的小河。小溪河床和两岸都是用石砖砌成,杂草和长长的水草顽强地从石头缝中挤出。河面上架有石头小桥,不难想象这小溪以前应该是装饰景观。
感谢旧时代的人那么有生活品位,这让我们很方便的解决了水源的问题。小溪中不少悠游自在的大鱼,无忧无虑的没有人类的打扰生活了这么多年,他们应该是忘记了要远离岸边,虽然尖牙利齿看上去十分可怖,但是用顶端尖锐的木棍一插,很容易就捉住,然后用菜刀开腔破肚洗净内脏,直接煮一锅鱼汤,或是穿在木棍上晾成鱼干,搭配随处可摘的野果,每天饮食无虞,可以说比在地下要更好一些。
身体内吸收空中的辐射能量很快就达到饱和,在不消耗的情况下不会再增加。不过吃完鱼肉我们发现腹部盘旋的热流活性会明显增加,而吃果子则没有这种效果。
我和阿秋仔细讨论了一下,既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已经能吸收空气中的能量,那么地表上存活了那么多年的动物应该也可以,而吃他们的肉很明显能够吸收比空气中更多的能量。
我将登山包中的辐射检测仪拿出,这是从林工的办公室里顺出来的。我见过他用过好多次,也大概知晓如何利用。打开检测仪,空气中的辐射能量依然是三点多的Mev,不过将仪器靠近我和阿秋的腹部暖流时,数字瞬时跳到了4.2,4.3,而当我们通过运动将能量消耗殆尽,或是饿肚子时,腹部暖流能量不再活跃,再使用辐射检测仪,去测量,数字则只有3.5,3.6左右,和大环境保持一致。
我们果然想的没错,腹部的能量和外界的辐射是同种同源。我们只是在吸收如今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辐射能量。也不清楚这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我们如今活蹦乱跳上蹿下跳,应该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吧。
我们到居民区的第一天,我就将之前找到的刀具盒中的另外两把刀都带了回来。如今刀具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除了处理食材、做防身用的武器,制作各类木头工具也方便了许多。不过刀具有磨损,这让我挺头疼。我现在仗着身强体壮,举着个石头连砸了十几户的窗户,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块放在厨房水池边的磨刀石。有了这玩意我就能安心了,否则刀迟早有钝的一天。我始终在和阿秋感慨旧时代的人类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一块磨刀石都被制作的颜色艳丽四四方方,让我都不太舍得用。
小楼有很多个房间,自然也不止一张床,不过木质家具很多都已中空腐烂,但还有两张床架是铁质,外部用白漆防锈,至今保存完好。这自然就被我们据为己有了。但铁架窗睡起来十分不舒服,想起赵队长说过可以用地表的东西换物资,下次需要换一些床褥衣服等棉织品。
生活初步安定下来后,我就有空开始捣鼓当初上交给林恒的个人智能终端。银色盒子里有一个说明书,我仔仔细细阅读后大概了解了用法,正好在林恒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充了电。
我将设备捆绑在左手上,粗边黑色皮带很有质感,基本将我的半个小臂全部覆盖,很稳的把终端捆绑在手臂上。终端机体本体是银灰色,可以从皮带上的塑料凹槽取下来,长宽和我的手掌正好差不多,厚度也相似。正面是完整的一个屏幕,背部依然还是那个大大的黑色苹果标致,右上角被咬了一口。我也不明白这到底是啥意思,可能是旧时代某个组织的标致吧。
用手按了一下设备侧边的开关键,屏幕立马亮了起来,好多个小图标显示在屏幕上。我一个个点过去,但大部分的图标点击后都显示“网络无法连接”或是“服务器无回应”,只有个别图标点击后显示“离线缓存运行”。
这其中吸引我注意的一个图标叫做“日记簿”,打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了设备的原主人一些事迹和随笔。而最后一篇就赫然写着:“在黑市收来了一批古玩,最引我喜爱的是蝴蝶琥珀,色泽纯正,虫体完整,被我捡到真的是赚大了。现在阿波菲斯就快撞击到了地面,没人还在意这些宝贝。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宝贝现在也能染指一二。真希望能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想来林工就是通过这个记录得知我私藏了东西。不过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原主人离开这片区域的时候没把他珍爱的琥珀带走。如今这一通辗转,现在想来已经成为了赵队长的珍藏。
还有一个图标显示是“维基百科”,打开后就显示一个白底黑边的框框,显示“请输入检索关键字”,在方框最右侧还有个小方块图标闪啊闪,我顺手一点,屏幕立马变成了一个实景图像,随着我手的抖动也在对应晃动着。
我仔细观察了设备,在正前方的侧边有个黑色小圆孔,应该是通过这个部件能够收录前方的景象。
我不禁啧啧称奇,我知道避难所有些大户人家会有照相机这种东西,没想到这薄薄的设备也带有这种功能。不过这显然不只是照相机的功能,因为我把小黑孔随意晃动对准一颗树后,屏幕上树的图案一侧自动显示:梧桐树(梧桐科梧桐属植物)。名称下发还有一大串文字,详细介绍了关于这树木的各种信息。
我看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个设备这么厉害的吗?不但能摄像,还能自动检测是什么东西?
我又尝试对准了很多东西。动植物大部分都能辨别出来,并且给我大堆的解释说明,而像是石块,砂砾等则能检测外表成分:是黏土质,还是石灰石。我又掏出了我最顺手的短刀,对准扫描,文字显示:日产旬牌切肉刀,材质400系列不锈钢。原来是不锈钢制成的,难怪经过那么多年,也没见有锈蚀。
智能终端扫描检测的功能让我欣喜若狂,我本来就对很多东西都好奇,尤其是旧时代流传下来的物件。有了这个功能,我也省得每天猜猜猜到底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不过屏幕左上角有数字从100%慢慢降到60%多。我猜这是电量显示。盒子里倒是有终端的充电线,不过我们没有电源。
这时我想到避难所地面出口附近有许多太阳能板,我有空了要去试一试能否在那边给个人智能终端、辐射检测仪充上电。这些设备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如果能找到稳定供电的电源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