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面圣

由于小皇帝的举动太过令人难以置信,宦官们惶恐地在离他们三丈之外跪了一地。

刘环满脸的嫌恶神色,向跪在地下的宦官们挥了挥手,拉起胡海若的手臂又向前走了几步。

刘环看着胡海若,问道:“那你既然足够聪明,你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你时常去的那座宅子,是你父亲靖江王刘炎出生长大的地方吧,后来他受封靖江王,自然就去封地赴任去了。你在云中一个人孤苦无依,所以常常过去看看,说说闲话,就好像你父亲还在你身边一样。”

那座宅院既然荒废了十多年,自然是很少有人知道来龙去脉。不过看规模,那显然是皇族曾经的居所。刘环既然六岁之前从未来过云中,那么被人接到云中来当皇帝之后,唯一能和自己产生联系的,自然就是他父亲曾经住过的宅院了。

见到刘环神色黯然,胡海若继续说道:“只不过你还不知道,现如今这个时候能够给你力量的已经不再是你父亲了,而是你自己。”

刘环神色肃然,抬起了头,脸上的稚气退去,问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胡海若蹲下身子,这时两人的高度相若,道:“你想要生存下去,想要让你的父母活下去,想要查清你哥哥到底怎么死的,这些事情只能靠你自己。”不知为什么,胡海若在北海胆子很大,简直没把眼前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又或许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没人疼的孩子了。

这个话题太沉重,胡海若实在不想让一个无依无靠的十二岁孩子听到,可是没办法,这孩子若不听、不想、不去做,虽然他是皇帝,名义上可以主宰一切,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里,在这个可以说是整个国家最幽暗的深渊里,无论他是谁,无论他有着怎样的权势,只要一着不慎,都会糊里糊涂就送掉了性命。

“陛下,陛下!”李玄同苍老的声音远远传了过来。

刘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继续将目光投放在了胡海若身上。

李玄同吃了个瘪,他本是权相,连眼前这个小皇帝都是他力主拥立的,此时见到这一情景,感觉若不下跪会是一个很失礼的样子,只会留给礼部和言官话柄,于是也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你会帮我的,对吗?”刘环问。

“你信任我吗?”胡海若也问。

这时,又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响起。

一名老太监小步走了过来,见到皇帝周围五丈远处已密密麻麻跪了许多人,包括宰相李玄同,于是自己也跪下,说道:“陛下,太后请您去承乾宫相见,今日李丞相有事觐见!”

刘环走了出来,冷哼了一声,对着一众宦官说道:“该见的人朕都已经见了,朕现在有些累了,摆驾回宫吧!”

说罢右手在身后挥动,像是无意间在和胡海若告别,带起了绚丽夺目的龙袍在风动飘荡。

众人惊愕了一阵,纷纷起身,原来跟在皇帝屁股后面的宦官不约而同地望向胡海若,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这是咋回事?然后纷纷跟上了皇帝回宫的步伐。

李玄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走向那名老太监,说道:“请公公带路吧。”

李玄同为官四十年,还从未见过今天这般场景,胡海若蹲在小皇帝面前说话,那眼神就像看一个小弟弟的神情。

李玄同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问道:“胡佥事,陛下刚刚,和你说了些什么?”

他这一句话问得很是慎重,好像一字一顿慢慢措辞,生怕出现什么不妥。

胡海若则回答得很随意:“也没说什么,就是在叙叙旧。”

承乾殿是君主与朝臣议事的地方,此时空空荡荡,殿外的虎贲侍卫手持干戈,威仪严整。

李玄同走在前,胡海若跟在后,二人低头躬身,趋步进殿,行过大礼之后,李玄同起身道:“启奏太后,老臣近日觅得宁国奇才,特着他前来请太后过目。”

胡海若趁李玄同起身说话的时候,偷偷抬头瞄了一眼,见几十级台阶之上,皇帝陛下御座之旁,另有一个座位,那座位大小比御座稍小,座位之上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人端坐其上,正是北海国太后。

太后峨眉凤钗,神色美艳之中带着三分肃穆,一身黑色衣裳外边以金丝缕线绣着凤凰图案,华贵至极。

座位旁,站着一名身穿甲胄的威武将军,胡海若认识,正是虎贲中郎将石崇信。

“陛下呢?”太后问道,声音轻柔婉转。

“陛下少年心性,不知去了何处玩耍。”李玄同回答道。

“那就随他去吧。”太后说道,声音没有任何变化,好像皇帝忽然离去对于她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她的情绪也没有因此而产生一丝的波澜。

“李相,你说得了一个奇才要给我看看,请你引荐一下吧。”太后的声音再次传出。

李玄同转过头来,向胡海若递了一个眼色。

“太后娘娘好,下臣胡海若,参见娘娘,愿娘娘福寿康宁。”胡海若弓着身子,抬起了头,向太后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这孩子,小嘴真够甜的,赏了!陈公公,一会把哀家那里的松糕点心给他拿点过去。”

那名老太监躬身应答。

胡海若道:“多谢太后娘娘恩典,小臣定誓死效忠太后娘娘!”

李玄同补充道:“太后,这位胡佥事,原来乃是宁国军畿处右都参卿,掌握着宁国大半兵力部署的准确消息,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

“听说这位胡大人,是虎丘派夏公明掌门的师弟?”站在太后身旁的虎贲中郎将石崇信说道。

他这一句话早不早,迟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说了出来。北海朝堂大多人都知道,虎丘派已有多人出仕北海,既然这个胡海若也是夏公明安排过来的,那引荐之功就没有李玄同什么事了。

果然,李玄同面色一沉,说道:“石大人消息灵通得很啊。”

“不敢当,此事知道的人已经很多了,莫非李丞相还要挟密自重?”

李玄同哼了一声,刚要答话,太后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虎丘派?那这孩子的功夫岂不是好得很了?”

石崇信答道:“传闻夏公明有一小师弟,世人皆没有见过。不过既是夏掌门的师弟,功夫一定好得很。”

“石爱卿,不如你去试他一试如何?”太后的眼波中笑意盈盈。

石崇信道了声遵命,胡海若这边却在暗暗叫苦,自己冒充虎丘派门人,说出来唬唬人倒也罢了,只是这个石崇信号称云中第一高手,过过招立即就能知道他是冒牌货。

“太后娘娘,下臣今日……这个今日身体不太舒服,好像……”

“胡大人不必过谦,只是简单过过手,博太后一笑罢了。”石崇信说着,已然走下台阶。

胡海若双手乱摇,道:“石大人是北海国高手,我怎么可能是石大人的对手,这个,我看就不用比了吧……”

“三招!”石崇信简简单单说出了这两个字。

“石爱卿,你这是何意呀?”太后忍不住问道。

“太后!今日我二人在凤驾之前动手难免不雅,且胡大人乃是李丞相新近觅得的无上人才,小臣不才,愿和胡大人赌上一睹,小臣只出三招,便可试出胡大人的真才实学!”石崇信晴朗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透露出他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石崇信作为云中第一高手,原是有这个资本骄傲的。

“好呀,既然石爱卿如此说法,哀家有些迫不及待了,哀家也很好奇,到底是我北海国掌管禁军的虎贲军中郎将本事高一些呢,还是这天下赫赫有名的虎丘派功夫高一些呢?”太后言笑晏晏,摆明了架势要看一场好戏的样子。

眼见石崇信这样一副目中无人的傲慢表情,胡海若心里恨不得狠狠扇他几个耳光,虽然明知自己一旦动起手来很可能不敌,不过他既然已经讲明了只出三招,那么只要自己用上轻身功夫闪躲,不和他产生任何的肢体接触,那就不会被他发现自己是冒牌货。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不过小臣年纪尚小,修为不足,这肯定不是石大将军的对手的,还请石大将军手下留情,否则一招把我打倒了那可不好看,太后娘娘会怪罪你的!”胡海若笑眯眯地看着石崇信,声音里充满了玩笑的意味。

太后也笑道:“说得是!石爱卿,你手下留情,可切莫打上了这孩子。”

石崇信抱拳称是,下一个瞬间右拳已然携着一阵狂风击了过来。

石崇信这一拳说打便打,任何的修饰,任何的多余动作都没有,拳法简单,一目了然。

只有简简单单的一拳,然而拳风却带动距此尚有三丈远的紫铜香炉中的熏香一齐黯淡了下来。

拳势却猛恶之极,尚在丈外,胡海若便已经感觉呼吸不畅,身上的官袍像是吃饱了风的船帆一样鼓胀了起来。

在如此刚猛的拳风之下,胡海若体能玄黄锻体功流转不已,几个瞬息间便化解掉了这排山倒海般的沉重压力。

饶是如此,次一拳劲力太足,后劲更是大得吓人,距离越近,威力便越大。

胡海若不敢硬接,玄黄锻体功游走双腿,身子向后倾斜,直挺挺地后纵跃,身体宛如贴着地面滑行一般,躲过了这一击。

他这一路身法是学自公生夷的昆仑派的绝顶轻功,二人在他府上打架之时曾见到公生夷用过,当时看着好玩,便记了下来,事后也自己练习过几次,只不过不是以昆仑心法运转,只是学了个样子而已。

石崇信有甲胄在身,似乎是自重身份,不愿意施展轻功追击,只等胡海若纵跃之势将尽,身体即将从地面的滑行姿态拔起之时,右手变掌,左手成拳,双手交错,拳掌并行,分袭胡海若肩头和胸腹。

他这一招仍旧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唯一的区别就是从上一招的单手出拳变成了双手齐发,但仍旧气势猛恶,罡风猎猎,其拳势似乎更胜于刚才的单手出拳,看样子是追加了力道。

石崇信在试胡海若的深浅,胡海若也在探石崇信的老底,刚才第一拳打出,胡海若就已经确定石崇信实力在自己之上,只不过他的拳法看似劲力扑面,实际那只是表象,他隐藏的极好,拳势虽强,却半点本门的内功都没有展现出来。

眼见第二招就这样平平整整、坦坦荡荡地再次迎面打了过来,胡海若身形陡然停住了。

他原本滑行之势已然用尽,下一个动作自然而然就要拔腰挺身而起,然而石崇信这一招时机把握得分毫不爽,就是要趁他力道用尽,站起身来换气的那一瞬间制住他。

不待身子继续上升恢复到站立姿势,胡海若左手撑地,身体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状似身子忽然停在了半空中。

随即他身子借势向旁歪斜,好像向一侧打了个滚一样,险险将这一拳一掌避了开去。

石崇信第二招打得时机巧妙,胡海若这一避也是苗到巅毫,没有一丁点的多余动作,也没有产生一丁点的误差,否则必然中招。

虽然恰好躲过,胡海若心中仍旧产生了一阵凉意。

好险,如果自己和石崇信一旦有了肢体接触,自己并非虎丘门下就非穿帮不可,到时候一旦发生了那种情况自己该如何是好?

胡海若手上打得急,内心深处更加焦灼不安。

两招过去,二人没有任何接触,一个打得凶猛,一个躲得利落。

石崇信眼见对方虽然一味躲闪,但身体的控制能力极其出色,也是不由自主在心中赞叹。

第三招,石崇信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似乎已然看出胡海若在接连避开他两记重拳重掌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功夫虽然好,但终究年纪轻,修为时间短过自己,这第三招,定可以试出他的根底来。

极快的一指轻轻点出,与前面两招颇为不同的是,这一招轻轻松松,看似一点力道都没有,浑然不似前面两招打得风声飒然,惊天动地的架势。

然和见到这一指歪歪斜斜的点了过来,胡海若心中凉意更甚。

这招看着稀松平常,实际和第二招配合极好,出手极快,直接点向了自己的眉心要穴,丝毫令人没有喘息的余地。

而且看似软弱无力,实际上才透露出了石崇信实力的可怕之处。前两招刚极猛极,仿佛直捣黄龙般的一往无前,带着坚不可摧的士气和勇气。这一招却是刚极返柔,精神内敛,劲力之强,比之前两招更甚。

只不过这只有胡海若这个局内人才知晓其中的厉害之处,太后、李玄同和那位陈公公,不通武道,看不出个所以然,还以为石崇信怜惜人才,有意为之。

这一招当真是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眼见这一指如毒舌一般探到,若不出手招架是定然躲不开的了,可若一旦出手招架,石崇信是武道大行家,自己的玄黄锻体功非被试出来不可。

自己所修炼的这套功法虽然名声不显,那是因为凡是和梁统动过手的人,几乎都已经死绝了的缘故,可石崇信却一定知晓。

没有办法了。

胡海若忽然卸去了全身功法,呼出一口气,眼睁睁看着石崇信这一招打来。

不躲也不避,更加没有出手格挡,只是眼睁睁看着这威力十足的一指戳了过来。

太后、李玄同和陈公公面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都见过这位虎贲军统领捉拿刺客,格杀叛臣时的手段,轻飘飘的一指,也足以轻轻松松将承乾殿外两侧摆放的青铜大鼎戳个窟窿。

全然无法想象,这是在任何实战对敌的案例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不闪不避,也不招架,甚至卸去了全身的功法,抬起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对方的杀招打来。

因为这种行为完美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找死。

不仅是找死,还会死得很难看!

然而胡海若没有忘记,他相信石崇信应该也没有忘记,这次!并不是实战!

用石崇信的话来说,只是博太后一笑的小把戏。

在这场小把戏里,你石崇信怎么可以把北海刚刚收到手里的重要人物给打伤或者给废了呢?

高手之间对垒,胜负只在一线之间,胡海若卸去了全身功法这种事李玄同、陈姓老太监、太后这种不懂武功的人自然看不出来,他们只能看见胡海若没有任何动作,以及一副挑衅的表情。

然而石崇信却是看得真真切切。

他简直比胡海若还要吃惊,真不愧是小狐狸,真他妈精!

石崇信急忙收回真气,努力收招,避免误伤。

然而他这一招速度太快,劲力又太强,若非如此只怕三招之内无法探出胡海若的真是根基来。

如此一来,便是作茧自缚了,此时要收招却也艰难的许多。

眼见石崇信的招式略有一瞬的停滞和僵化,此时有机可乘,胡海若立即上前,假装想要伸手扶住正在苦苦收束真气而导致略微滞涩踉跄的石崇信。

这在外人看来是一次善意的举动,实则却有点偷袭的意味,手段极其高明的趁人之危,然后偷袭。

但是胡海若也并不想伤人,虽然两人只是简简单单走了几招,但他已然了解到,这位石大人出手不紧不慢,刚柔并济,留有极大的后招和余地,举手投足之间举重若轻,气势非凡,修为只在他自己之上。

能逼得他收招,这是自己占了规则的便宜,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侥幸,如若石崇信不管不顾将他一击格杀,那就什么都晚了。

若在实战之中,只怕自己的老底此时早就被揭穿了,胡海若暗自庆幸不已。

至于他接下来上前相扶的动作是怎么回事?只是他也有一个好奇,这位中郎将大人,他是哪派高人?

然而石崇信终究不愧云中第一高手之称号,不等胡海若手臂扶上来,身子借势一侧,避开了,旋即一口真气转换过来,以极快的身法绕到了胡海若身后。

看似两人在互相谦让,实则却是各自过了一招。胡海若身子一怔,也没有试出石崇信的门路。

这下可要糟,我这打了几招都在迁延,实际上一招都没打,这个石崇信肯定要起疑心!

胡海若正在心中编理由,忽然见到石崇信已经转过了身子,对着太后说道:“启禀太后,胡大人手段精妙,下官很是佩服,虎丘派的嫡传弟子果然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