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八家回山

虽说大年三十、初一过的可热闹,至少这个时候不用管寒假作业,不用上学,家里人都说着吉利话儿。

初二是特殊的。

初二是上山的日子,外婆外爷在山上等着我们。外婆会一早就起来烧肉洗菜,黑黑的大铁锅里炖的香气扑鼻,后院儿几棵腊梅树迎着雪花儿,开满几树。清香混着锅里的肉香,山下云雾缭绕,山上炊烟寥寥。走到山对面就是外爷家时,我们会在一块大岩石旁歇气~每次走到这里,母亲都会让我和姐姐大吼一声:“外~婆~外~爷~我们来了~”声音大抵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了才传的到对山的小屋。

往往先出来的总是外婆,手里不是拿着勺子就是盆儿。拿手里的勺子挥一挥,回一声:“哦~~~”我们听着了,就继续翻山走,到这儿,十分钟就能到了。

在这天回山的,不光我们一家,还有其他七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自家的儿女上来。先到的人总会搭个小板凳坐在厨房的后门阶梯上,看见对面上的小人影儿便会双手合在嘴边喊上几声:“喂!走快点哟~晚了连汤都没了哟~”大多数时候,对面山来的中气儿十足的会深吸口气儿,然后大吼一声:“喔~~~~哦~”以表示听着了。

这回话儿的一准儿是自家人。院儿里的孩子总会在大人们喊的时候,也在其中掺和几声自己稚嫩的声音。

等人齐了,就开菜了。小孩子总是嘻嘻哈哈坐一块儿,挑两筷子就跑院儿里去玩儿。遇见院儿里结冰,还能把凳子翻过来坐着,让爱玩儿的舅舅们推着凳子滑冰。外爷会在屋里的火堆旁把柴火烧的更旺些。然后叼着空的竹烟杆朝屋子外面大喊:“莫把衣服裤脚子整湿了,外面冷快进来烤。”

总觉得外爷说完这话没多久,大家伙儿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围在火堆旁老老实实坐下了。纷纷开始时脱鞋脱袜子脱外套、挽起裤腿儿,露出脚丫子。

顿时一阵白雾冲天,随着白雾的还有一阵阵的“味儿”。然后就有人开始自豪的发言:“怎么样?这味儿还行吧,哈哈哈哈。”其他人就会异口同声的嫌弃。

嫌弃归嫌弃,总有人两根手指拿着自己冒着白烟儿的袜子去找最佳的烘烤位置。

好像,这院儿里的都没大人似的,舅母们会在厨房里帮着外婆忙里忙外。会烤火的屋看见自家的爷们儿伸着光脚,双手拿着自己的袜子和自己娃的袜子烤着,绝对会唠叨两句。

“你看看你们两爷子,整的浇湿,这下没的换了,赶紧烤了给娃穿上。”

被说的大人和小孩儿总是会笑嘻嘻的回答:“好~”

而从厨房来的这位总是会带来喜讯:“一会儿肉就好了,可以手撕了吃哈。”

一帮子娃娃都会举着手里的袜子大声叫好!

“手洗了再来吃。”

“好!”

八大家的人带上来的酸奶、营养品、水果罐头、各样的饼干和糖果堆满了外婆的小木桌。

外婆会小声埋怨地说:“带这么多东西上来搞啥?每回都剩了。”

说完就会拆开很多,然后我们就排队去外婆那里领好吃的。每个小孩子都是嘴里喝着,手里拿着,兜兜里揣的鼓鼓囊囊的。

通常我们都集体行动,爬山、放牛、抓鸡、掏鸟窝、蹲在地上看蜂槽,能干的事情有很多,往往天黑的时候还没做完大家一起想做的。就会约好明年的初二再一起“共创辉煌”。

常记得,摆三桌才容得下初二的团圆饭,总在外爷举起小酒杯儿的时候,开始“下令”

“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