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舅

  • 回忆与河
  • 楚耳良
  • 2863字
  • 2020-02-04 17:01:41

没几天,春节如约而至,村里的欢快气氛也达到了顶峰。

这会大家穷是穷了点,但也是真热闹,年味儿就像那塘里的冰,厚的化都化不开。

大年三十,楚朗就领着弟弟妹妹,拿着写好的对联忙活起来了。

对联都是他自己用红纸写的,总算是他的字不丑,挂门两边也不觉得磕搀。

楚评端着刚熬好的浆糊,楚屏捧着写好的对联,楚朗就往门两边刷点浆糊,接着拿着对联往上贴。

他们家就那几个门,没一会就贴好了。

压井上贴了张细水长流,粮窖贴了五谷丰登,就连狗窝跟羊圈也贴了张六畜兴旺。

刚贴完,俩小的就赶紧跑出院子,去了隔壁。

楚向东家前几天弄回来了一台电视剧,可把全村人稀罕坏了,现在他们家比菜市场也差不多少。

楚朗过去看的时候,连他们家门楼底下都是人,电视机摆在院子里,长长的电线从屋里延伸出来。电视上播的是广告,但大家居然看的也津津有味。要是后来的人也有这份热情,那电视台怕是感动的要热泪盈眶了。

楚向东正在电视跟前鼓弄,试图调高音量,他媳妇却冷着脸,老大不高兴的坐在堂屋门口。

“朗子!”看到楚朗,楚成栋喊了声,挤开人群走了过来。

俩人出了院子。

“你家挺热闹啊!大早上的我就听到有来串门的了。”楚朗笑道。

“嗨!我们家都快恼死了。”楚成栋满脸无奈。

看了眼周围,他小声道:“我妈昨天刚炸好的丸子,结果那些看电视的一人拿一个,没一会儿就全吃光了,一大盆呐!把我妈气的,现在谁也不让去屋里了。”

楚朗只能点点头以示同情,又问道:“你跟着那个刘工程学的咋样了?”

“就那样吧。”楚成栋踢着脚下的砖头,说道:“他说我差不多再跟半年就能学成。到时候要是养虾还成,俺爸都打算辞了运输队的活了。”

如果看收入的话,这一塘虾一年挣的几乎跟楚向东的工资差不多了,而且没那么辛苦,辞职也是很正常的事。

楚朗看了眼院子,说道:“今天春晚,晚上你们家的人估计还得多。跟你爸说说,电视别搁院里了,直接架大门口吧,不然等人走了你家还有的打扫呢。”

楚成栋叹了口气,点点头。

不出所料的,当天晚上,全村的人几乎都涌到了楚向东家门口。

楚向东到底还是听了建议,把电视架到了院外,这才算得了一丝安稳。

每年的春晚几乎都会带火一些什么,要么是歌,要么是节目,要么是人,八九年的春晚也不例外。一首《外婆的澎湖湾》,隔了几十年,楚朗再听居然格外舒服。

虽然有的节目灯光会找不准人,虽然舞台设置简陋的像是学校联欢会,但这会的春晚那种真实跟温馨却是后来比不了的。

看这年代的节目,你永远不用担心舞台出岔子,因为就算搞砸了也没人会当做什么,只是会心一笑而已。多好,多轻松。

接下来就是走亲戚了。

楚朗家要走的亲戚不少,但多数是楚志诚两口子去,楚朗只需要去一趟姥爷家。

楚朗的姥爷总共五个孩子,楚朗还有俩姨,俩舅舅。想去走亲戚,一路上有五六里远,气派的开拖拉机去,次一点的蹬自行车,都没有的话就只能走着去了。

等到了地方,楚朗姥爷家已经热闹起来,五六家聚到一块,加上一群孩子,整个院子都有点挤。

小孩跑的到处都是,大人们就聚在屋里聊天,楚朗没心思跟一群小子乱跑,就把自己算到了大人行列。

“二姐!你家那店现在开几个了?我前一段还去看了看,生意不错。”一身蓝色工装的小舅正跟张巧娟搭话。

五个兄妹里,就小舅是城里工作的,高中毕业去了市香皂厂,现在在厂里也是个小头头了。姥姥姥爷提起他来,那在全村都是昂着头的。

“上个月又一块开了两家,现在五家了。”张巧娟一边嗑瓜子,笑着答道。

扩张这么快,其实并不是他们两口子的本意,完全是楚朗在背后一个劲的推着。

太快了!不仅是扩张快,连赚钱也太快,看着数字几天一变的存折,两口子连数钱的活动也不敢了。

小舅还想继续说,小舅妈就赶忙道:“二姐,你家那店要是再开,给智鸿也留个位置吧?”

“他去干啥?”张巧娟惊讶道:“他不是在厂里干的好好的?去店里干啥?”

这年头要是有人在工厂上班,那绝对是相当的荣耀,还有人想走?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看向了小舅。

张智鸿摆摆手,满脸苦涩道:“我们那厂子不行啦!听说过了年就要撤,工人都下岗,我也一样。”

这年头每个城市基本都有一些日化跟生活用品的厂子,市场多数也在本地。因为市场小,所以厂子也不可能很大,整个厂子有五六十人,可其中一多半都是硬塞过去的,人员臃肿严重。

这时候还不到下岗潮的时候,农村的人也感觉不到影响,大家听了张智鸿的话才知道原来在工厂工作还有下岗的风险。

对别人来说是谈资,但这事对张智鸿一家却冲击巨大,无异于断了经济来源。因为户口早就迁到了城里,所以现在他连回来种地都不成,要是丢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直接就打到了谷底。

“舅,你们那香皂厂要倒闭了?具体啥时候?”楚朗突然问道。

说起来,当初楚朗大学报专业还是受了小舅影响。那时候啥都不懂,只是看小舅家日子风光,心生向往就报了个沾边的化学工程。

而且,他记得当年小舅可没提过下岗这回事,一直到后来才知道他换了工作。

张智鸿摇摇头,“就年后吧!阳历二三月,工资都拖了俩月了,也不知道到时候能给多少。”

“那厂里的设备呢!?”楚朗又问道。

“那点破东西,本来是想当二手货卖的,可厂长跑了好几趟也没人要。后来干脆联系了钢铁厂,到时候有人来拉,设备就当好钢卖了。”

他们厂子算是很小的了,本来就有安置人员的意味,原本是依附于市纺织厂的。整个厂子总共就两个二手皂锅,设备旧,产量低,产品质量低,香皂闻着一股子刺鼻味道,现在连本地百货商店都不愿意进货了。

“那要是设备卖钢铁厂,总共能卖多少钱?”楚朗压抑着心头的躁动,继续问道。

“你问这干啥?”张智鸿奇怪道。

“舅,你别问了,说说吧!”楚朗只催促道。

“那能卖多少,厂里锅碗瓢盆能卖的全加起来,能有三万多就不错了。”

“要是只有设备呢?”

“那差不多两万多。”

楚朗的拳掌猛的相击,脸上的兴奋是谁也看得出来的。

“朗子,你想干啥?”看到儿子这样,张巧娟突然紧张的问道。

“没啥。”楚朗笑着摇了摇头。

嫌屋里太吵,楚朗干脆拉着小舅出了屋子,俩人躲在厨房嘀嘀咕咕的。

下午回家的路上,楚朗脸上还是笑意不减,看的楚志诚两口子越发不安。

“朗子,你到底跟你小舅说啥了?”楚志诚忍不住问道。

“爸,我想把他们厂的设备买下来,到时候咱们自己开个厂子。我小舅又懂行,到时候让他当厂长。”楚朗语气欢快的答道。

“啊?”饶是有了猜测,楚志诚还是被儿子这打算吓了一跳。

“你好好上你的学吧!这些你能会弄?”张巧娟连忙劝道。虽然这事对她弟弟有好处,但怎么也是儿子亲,自然不能看着楚朗胡折腾。

“我咋不懂!”楚朗摆摆手,毫不在意的道:“你们不知道,厂子只要好好经营比咱那店好多了。”

对他来说,小吃店才是陌生的领域,能做到现在多半凭机遇,再有也是店面不多。不过,小店起步是容易,可局限也大,一旦店面数量达到两位数,经营难度将成指数增长,在不能全职的情况下,楚朗是完全没信心能经营好的。

所以,找到一个更熟悉更擅长的领域一直也在楚朗的计划中。相对来说,香皂行业算是一个不错的起步,他也有不少经验。

对于儿子的决定,两口子不能理解,当然也不支持。可他们却也架不住楚朗一个劲的劝说,楚志诚一咬牙,还是拿出了存折。

好在这花费也不多,两万多,对他们家只能算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还不到花光积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