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序

乾隆癸未之岁[1],韦公约轩甫[2]自中书[3]擢上第[4],与余同官翰林,又比邻而居,相过从者殆无虚日。其长君静山,年未弱冠[5],兰芽秀茁[6],通经术及古文辞,同人皆卜其早登高科,膺[7]显仕,以昌家学也。余自出守临安,去京师将万里,解组[8]后不复再入都门。旧时朋好音问阻绝,闻约轩公由山左[9]学政开藩黔中[10],权[11]巡抚事,继又左迁[12]归京师,仍为翰林,诗集刻本曾介[13]南行者见寄。至静山之升沉出处,竟未之详闻也。岁戊午[14],静山来游吾郡,继又掌教宝晋书院[15],乃知其由孝廉历官直隶[16]之安肃、河间,迁别驾[17]。体素羸,不任劳瘁,因舍官而游于诸侯宾客间,相见时盖须与发俱半白矣。噫!余向时[18]所期于静山者岂止此?其止此得非命耶?今年春,出所著《医论三十篇》见示。窃谓医虽小技,与道相通,余于道家者言不可谓不涉其藩篱[19]者,然不知医。善夫!静山之言曰:近时医家,但知医病,不知医命。病之暂愈在耳目之前,命之受伤在数年之后,庸人狃[20]近而忽远,反谓之良医。故是编所论皆深有当[21]于道家性命兼修之旨,古人比良医于良相,谓其能燮理阴阳[22],挽回元气耳。静山抱经济[23]才,未竟其用,其究心医论,殆所谓存心于爱物[24]而藉以济世者乎?余既深惜静山之垂老未尽其才,又深羡其学之博,用之宏,而济人之多术也,于是弁[25]数言于论首。

丹徒[26]王文治[27]


[1]乾隆癸未之岁: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2]韦公约轩甫:韦谦恒,韦协梦的父亲,字慎旃,号约轩,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及第 (探花),官至贵州按察使,署理贵州巡抚。著有《传经堂文集》《瓦山房馆课钞存》等。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 (亦作“父”)。

[3]中书: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掌撰拟、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

[4]上第:提拔。

[5]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6]兰芽秀茁:形容少年英俊。

[7]膺 (yīng英):担任。

[8]解组:辞去官职。组,官印的绶带。

[9]山左:山东。古时面南称地,左为东,右为西,山左即山东。

[10]开藩黔中:担任贵州布政使。藩,藩司,清代对布政使之称。

[11]权:暂时代理。

[12]左迁:降职。

[13]介:凭借。

[14]戊午:清嘉庆三年 (1798)。

[15]宝晋书院:乾隆二十八年丹徒知县贵中孚于北固山麓米芾旧居海岳庵原址建书院,因旧居有米芾收藏书画的宝晋斋,遂命名为宝晋书院,清末废科举后停办。

[16]直隶:明清时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此指北直隶,约相当于今河北省。

[17]别驾:汉代官职名,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后世用为通判 (知府的佐官)之称。

[18]向时:先前。

[19]藩篱:喻界域。

[20]狃 (niǔ扭):拘泥。

[21]当:适合。

[22]燮 (xiè谢)理阴阳:协和治理国事。典出《尚书·周官》。

[23]经济:经国济民。

[24]爱物:仁爱他人。物,自己以外的人。

[25]弁:置于前。

[26]丹徒:地名,今属江苏镇江。

[27]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清代丹徒人,乾隆间进士及第,官至云南临安知府,擅诗文,工书法,著有《梦楼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