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病饮食宜忌和食疗药膳
- 张谟瑞
- 2926字
- 2021-06-11 20:22:12
第二节 忌口的道理
“医生,我这个病要忌口吗?”这是患者在看病时经常向医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的确,饮食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汉代张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里也写道:“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各种食物有其营养特性,在一般情况下,由人体在一定幅度内自动综合调节,而在患病时便有所特殊选择,当食物性质与疾病或与药物性味有所矛盾时,应有所禁忌。
通常所说的忌口,就是指患者在生病期间或服药的同时,对某些食物不能服食的俗语。其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服药时的忌口,一种是患何病,应忌什么食物。
忌口的道理有的是从医生临床实践中得来的,有的是从医学理论推断出来的,所以忌口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中医所讲的忌口,多数是从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施治的医疗实践中引申出来的,有的是历代医家长期从临床实践中观察积累的经验。例如蔬菜、瓜果性质多寒能清热解渴,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适用于发烧、咽喉疼痛、大便燥结等热性证候。因为这些食物生冷、性寒,容易使胃肠功能受到影响,故一切虚寒之体及肠胃病,如胃脘疼痛、呕吐、泄泻等症均应禁忌。生姜、辣椒、大蒜、酒等,多属辛热之品,少食有通阳健胃作用,适用于寒性胃痛(胃脘痛得热则舒,痛而喜按,吐清水,舌苔薄白,脉沉迟)的患者;如多食则生痰动火,损害视力,故对眼疾、温病、皮肤生疮等均需禁忌;猪头肉、牛肉、公鸡肉、南瓜、芥菜等称为“发物”,是动风生痰助火之品,容易引起旧病加重或诱发新病,易患疮疖之人最好忌食。但对于慢性虚弱患者,就要以富含营养的鸡、鱼、肉、蛋、动物内脏来调补了。
中医对湿阻胃肠的患者(主要症状是胸闷腹胀、口甜腻、不思饮食、舌苔白滑腻),常劝其不要吃糖和甜腻的滋补之品,因为吃了这种食品,容易产生腹胀,加重病症,这就是“甘能满中”的道理。湿阻胃肠的患者就要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品,加用辛温燥湿或芳香化湿的药物(如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症状就可很快消除。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虽然目前尚不统一,但对忌口的认识却有其共性的一面。忌口的内容包括患什么病应吃什么饮食,忌什么饮食,服药时的忌口等。忌口的理由是根据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患病的器官、临床特征和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定的,具体可概括为:
1.为了避免食物与药物发生不良作用而影响疗效。如服人参时忌食萝卜,是因为人参补气,萝卜耗气,一补一消,抵消了人参的补益作用;服铁剂时忌服茶叶,因铁能与茶叶中的鞣酸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亚铁。
2.避免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均有特异的过敏原,患者进食含有相应过敏原的食物就会引起疾病复发,这类食物就应列为禁忌。
3.避免增加体内的过剩物质。如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等患者常出现体内水钠潴留而造成水肿,因此对这类患者就要忌盐或少吃盐,以免水肿的加重;又如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脂血症患者,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中胆固醇常处于高水平,这种患者就要忌食含有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肥肉、鱼子、奶油、动物内脏、鳗鱼、无鳞鱼等。
4.避免增加体内有毒物质。如患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许多代谢产物不能通过肾脏排泄而蓄积在体内,若再吃含有动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等,这些蛋白质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肝脏的代谢转化为氨基酸,最后变成肌酸、肌酐、尿素等代谢产物,就容易引起氮质血症(又称尿毒症),因此肾炎患者以吃素食为宜。目的是为了减少这些有害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和患者的症状。肝性昏迷患者进食过多的蛋白质会使血氨增高,加重肝性昏迷,因此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5.使患病器官免受刺激,减轻负担,以利恢复。如患肝炎时,肝细胞分泌胆汁和肝小管排出胆汁就会发生障碍,进食脂肪性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若过多吃脂肪性食物,泌酶作用使胆囊收缩增强,这时患者就会感觉到右上腹有阵发性疼痛出现,所以肝炎、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忌食脂肪和油腻类食物。胰腺炎患者若暴饮暴食和酗酒,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所以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以免食物和酸性胃液到达十二指肠内引起胰腺的分泌而加重病情。胰腺炎患者在缓解期必须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婴幼儿患消化不良症时,在治疗期应嘱乳母减少或停乳,以减轻患儿的胃肠负担,促使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患痔疮、肛裂的患者忌吃辛辣食物?是为了防止大便干燥而引起痔疮和肛裂的急性发作。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严禁吸烟,是因为香烟内含有烟碱(尼古丁),能引起血管痉挛而使闭塞程度加重。
6.避免对生理和病理有害的刺激因素。如妇女在月经期忌食冷饮之类的寒冷食物,是为了避免引起月经减少或停经而造成腹痛,或发展成以后的痛经。月经过多或患各种出血症患者忌吃热性食物是为了防止出血过多。
7.有些忌口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如生了疔疮以后不能吃牛肉、雄鸡等“发物”,以免“疔疮走黄”;口腔糜烂的患者要少吃香燥的食物,如烘糕、炒豆等,以免引起“牙疳”;患腹泻、痢疾的患者要忌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有些忌口原则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推理出来的,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有的则把偶然的巧合当成必然性,如服药时忌食豆腐和黄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有些忌口原则是牵强附会的,如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说,说什么葱与蜜、牛肉与栗、皮蛋与糖同食均会使人中毒。
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郑集,曾对历来流传最广的十四对相克的食物做过试验。他把蟹与柿、蟹与石榴、蟹与五加皮酒、蟹与荆芥、葱与蜜糖、牛肉与栗子、皮蛋与糖、烘青豆与饴糖、甲鱼与苋菜、甲鱼与马齿苋、鲫鱼与甘草、鲫鱼与荆芥、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依照普通膳食配法,每组食物给猴子、白鼠吃了两天,凡是猴子不吃的食物便给狗吃,最后由人试吃。在食后24小时内,对所有被试验的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次数等,一一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全都正常,毫无中毒征象。
因此,对待“忌口”要一分为二。忌口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忌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肾炎忌盐,在水肿严重时应忌,当水肿消退和肾功能恢复时,适当地给患者吃些食盐,反而对机体的恢复有利。个别人把忌口说得神乎其神,规定了繁多的忌口食品,把什么都忌得干干净净,因噎废食,因忌生病,既增加患者的思想包袱,又对恢复健康无益,所以我们对待忌口要有科学的态度。
我国古代的饮食宜忌,实际上包含了食物与个体的适应性,食物与疾病,食物与药物,以及不同食物同时进入人体时对人的影响等问题。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外科对饮食宜忌与外科手术创口的愈合关系进行观察。他们将手术后病例分为饮食宜忌控制组(Ⅰ组)和非控制组(Ⅱ组),所有病例手术均属普外范围。控制组术后忌食鸡汤、鱼腥、虾蟹、羊肉、猪头肉及葱韭等所谓的“发食”,仅给清淡及无刺激性饮食;非控制组则无上述宜忌,按常规饮食。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后互作比较,结果示Ⅰ组的切口感染明显低于Ⅱ组(p<0.001),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