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拜师郭云深

经过这些田间人的指点,陈浮生对于八卦掌的基础桩法和打法有了一点基础的认知,不像以前一样,对于八卦掌只能两眼抓瞎,一无所知。

陈浮生在这里待啦小半个月时间,把这些田间农民的八卦掌学的融会贯通后就离开了这里,去往郭云深的家里求郭云深指点。

没多久在经过访问后,找到了郭云深;在一位武林同道的引荐下陈浮生就见到了郭云深这位名传后世的形意大宗师,堪称近代武林泰山北斗的人物。

“晚辈佛山黄麟英门下弟子陈浮生,拜见郭老前辈!”

被带到一座小院之中,见到郭云深后,陈浮生当即便恭恭敬敬地向这名老人行了一个大礼。

郭老爷子一身素白的布衣,发须花白,满脸皱纹,尽管看上去十分老态龙钟,但一双眼睛却是充满了神采,闻言稍稍沉吟了一下:“佛山黄麒英的弟子?唔…记得数年前,黄麒英还曾来此拜会过我,他近来可好?”郭云深问道。

听他问起黄麒英,陈浮生拱手道:“我师傅他老人家如今常住京城,一切都好,有劳郭老前辈挂念。”

“甚好。”郭云深淡淡点了点头。他与黄麒英虽然相交不深,但也曾有过数面之缘,再加上黄麒英长期在南方赠医施药,侠名远播,郭云深对他倒是印象极好,连带着对陈浮生也是十分和善。

随后,陈浮生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能够得到他这位内家拳大宗师的指点,请教他有关内家拳中劲道变化之道,以及如何提升自己实力。

对此,郭云深并没有感到太过意外,也未拒他所请,反倒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在让陈浮生将自己所学的拳术一一展示出来,等他演示完毕之后,郭云深也就对他现在的层次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不过郭云深并未立即指点陈浮生如何进步,而是为他详述起了一套自身大半生来所总结出的理论来。

按照郭云深的说法,武学的修练分为“劲”、“技”、“体”三个部分,正好对应着道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层道理。

“劲”有三种练法,分别为明劲、暗劲和化劲。

明劲,即拳之刚劲,也是绝大多数习武者所在的层次,以肌肉的力量形成爆发之力,意刚劲短。

暗劲,则为拳之柔劲,意深劲长,滔滔不绝,具有穿透性。

至于化劲,便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以致刚柔互用,生化自由,神意驭之,自然合道。

“明劲暗劲化劲,原来出处是在这里!”

听到这些十分熟悉的词汇,陈浮生立刻就反应过来,这套理论,不就是由这位郭老爷子整理划分出来的武学境界吗?

之后经过询问,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古以来,“劲”都是武者最难获得进步的东西,很多习武者穷极一生,也只是在明劲的范畴中打转,无法跨过暗劲的门槛。而少数明悟了暗劲的武者,也并未形成理论,难以将这种道理阐述给传人,让后人明白。

照郭老爷子所说,陈浮生如今已经达到了暗劲的极致,但是并没有领悟化劲,之所以没有悟透化劲功夫,是因为陈浮生的拳法只是一味的刚猛,并没有达到“刚柔并济”的层次。

经郭云深这么一说,陈浮生也就明白过来,自家师也是暗劲巅峰的武者,对于化劲,只怕也还处于摸索的阶段。

而“技”之一道,也就是拳法招数,这几乎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完全看的是个人天赋,成就如何也是因人而异。

至于最后的“体”,郭云深将其分为五重境界,分别是筋、骨、皮、毛、气。

寻常的习武者,大多练的都只是筋和骨,追求将身体练得强悍无比,而这两种练法,各派都有流传,差不多人人皆知,但是关于皮、毛和气的练法,所知者就不多了。但若是想要在筋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必须得要炼皮!

所谓的“皮”,并不仅仅是指皮肤,而是指皮膜,说的是身体皮里肉外,在经过锻炼之后所形成的一层薄膜。此薄膜的形成,人体就犹如穿上了一件布衫,具有强大的护体抗击打的效果,故又被古人称为“铁布衫”。

练出这层皮膜后,再继续锻炼,身体就会由内到外都形成强大的内劲,一运起劲身体就好像充足了气的坚实轮胎一般,不但能够“刀枪不入”,而且身体的皮里肉外都拥有极大的弹性,所受到的打击越大,反弹性就越强。

练到高深处,面对一般武者的击来的拳脚,甚至不需要身体有何动作,光凭这皮膜的弹性,就能够使对方的拳脚关节脱臼或是折断。

最后,当这皮膜功夫锻炼到极致后,内劲就能够透出体外,也就是达到毛发的地步。内家拳法中所说,“荷叶滚珠”的“无点不弹簧”之功夫,就是将身体修炼到了毛发的境界。

陈浮生也是听完了郭老爷子的讲述,大喜所望,对于探索武道又多了一层认识。

见他如此迅速就明白了这些道理,郭云深老爷子也极为震惊于裴浩的天赋!

他身为一代形意大家,一生也不知指点过多少后辈,但像陈浮生悟性这么高,一点就透的却是少之又少,不禁对他充满欣赏,指点得也更加用心。

郭云深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武道经验,以其高深的境界,还有无比渊博的内家拳知识,一点一点为陈浮生讲解着种种疑惑之处。

而陈浮生的悟性之高,则是让郭云深大为惊叹,这样可怕的天赋,他几乎只在一个人身上看到过,那就是他的得意弟子孙禄堂。

如今他的这位弟子已经青出于蓝修为还要在他之上,在武林中也创下了偌大的名头,威望不小。

毕竟孙禄堂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远远没有陈浮生这么强,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达到了暗劲巅峰,而以他强大的体质和悟性,未来能走到哪一步去,当真没人可以预料!

出于这种强烈的震撼,郭云深不禁突然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或者还可以再收一个弟子?

虽然他已经快满八十高龄,早就力不从心,已无再收弟子之意,但陈浮生天资之高,实在是块难得的良才美玉,却是让他生出了惜才之心,这才冒出了收他为关门弟子的想法。

就在他提出此意,问陈浮生是否愿意拜他为师之后,陈浮生不禁更为惊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尽管他已有师门,但武术界向来达者为师,也不忌讳多拜几个师傅,正所谓“一处投师百处学艺”,就像黄飞鸿虽有家传武艺在身,但也曾拜铁桥三之徒林福成为师,学习铁线拳、飞砣等绝技,以及在宋辉镗处学习腿法一样。

在当今这个时代,武术界基本已经意识到过去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是一种落后,自然也就将这种陋习给渐渐摒弃,那些已经成名的武术名家,也极少只有一个师傅,几乎都是在精修一门的同时,也会广博学习其他拳种。

就拿郭云深的得意弟子孙禄堂来说,他最早拜的是郭云深的弟子李魁元为师,后来由于太过出类拔萃,李魁元自感无力教导,便又将他推荐到了自己师傅郭云深门下继续深造。随后在将形意真功学到手后,孙禄堂还不满足,又到BJ跟随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之后还拜了太极名家郝为真为师,这才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融为一炉,成就了“武圣”之名。

于是出乎意料的,陈浮生便拜在了郭云深门下,成为了他最小的关门弟子。而郭云深亦表示出了对陈浮生的极大重视,还特意派人去通知了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等几个传人,再加上得意弟子孙禄堂以及他的亲子郭深,让他们下月尽可能赶回深县一趟,前来参观陈浮生的拜师礼。

见郭云深如此隆重其事,陈浮生可谓受宠若惊。要知道那些人,无一不是形意一门的巨擎,后世响当当,堪称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如今让他们特意从外地赶来观看自己拜师,他心里还真有几分忐忑。

在一众师兄弟和武林前辈的见证下,一场宏大的拜师仪式召开了,陈浮生正式拜在郭云深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