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形气神

同如以往,二十年过去了,李文仅回家三次。此时,李文已经是而立之年了。期间,李文在琴棋书画武中,独爱书法。书法,静者习之,唯有心静之人,才能成。在习书之余,老者常常早起喊李文去爬山。墨林在山的最高处,于是只好让李文从墨林跑到对面的苦寺山上,再从苦寺山跑回墨林。

有时候老者会同李文一起跑,但每次都是李文跑的快。老者常常告诫李文,说:“锻炼并非是身体的根本,养生之道的根本在静养。”

两人有时候累了,就在对面的苦寺里静坐,同苦寺方丈苦禅和尚聊天。后来苦禅和尚不知从哪里捡来一个孩子,这孩子一双大大的眼睛,仿佛直视人的内心,令人胆怯,加上行为直来直去,倒颇有给人一种正义凌然的感觉。

苦禅和尚说是在一次远游中看到这个孩子的,当时他被人遗弃在万人空巷的小胡同,可能是为了躲避士兵吧,估计是家中人都死于战乱吧。见他双目狰狞,似乎看尽这世间的一切丑恶,拳头紧握,小小年纪没有哭泣,可见内心的坚强。双目狰狞却又流露出怜悯,见其可怜,就带了回来。因眼睛比较大,且带怒气,便给他取了怒目为法号。

李文听了,心想,先生当时要我学武,以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太平为己任。如今读书做文章,不在太平盛世,却要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念此,心中不免一阵难受。所以,李文每次去爬苦寺山时,都会去镇上买些糖果给怒目。

心慈之人,别人必将感受的到。

怒目很喜欢他,总是叫他书生哥哥,书生哥哥。

“怒目,你为何叫我书生哥哥呢,我叫李文,你叫我文哥哥吧。”李文笑道。

怒目一边吃着糖果一边说:“书生是我师傅说的,师傅说,李文温文尔雅,又心怀仁义,在乱世中,仍旧保持书生模样,难得。”

“可是先生说,我不应该学书的,自古百无一用是书生,当习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怒目不懂:“师傅没说要我做什么,只是每天叫我打坐练功,说是可以强身健体。”

“哈哈,你还是很适合的。”李文拍了拍怒目结实的肩膀道:“以后咱俩一起爬山吧。”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文依旧在墨林树上练习书法。

“体厚而风棱角出,此为健也。”不知什么时候,老者已经站在李文身后了。

“先生,此话何意?李文不懂。”李文回身答道。

“十多年来,每日爬山,可见肌肉?”老者摸了摸树上的字迹。

“有。”

“那你可知,老师前几年要你多吃饭,多养肉的道理?”

“不知。”

“老师问你,如一人,骨瘦如柴,加强锻炼,可否有肌肉?”

“有。只是骨头显多。”

“是了,你有知识跟你没知识所书写的字完全不一样。因为你的品位不同,所以书写的形式也就不同。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师为何让你先练眼,读帖,也正是如此。做人做事,学文从武,都因眼高手低,眼界不高,手下功夫自然也高不了,便终难有所成就。”

老者停了下,又继续道:“你如今在平辈中已算是佼佼者了,缺少的只是历练。书法写到最后,无外乎学问的高低。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不役于物,何为不役于物,你看如今江湖,多少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武功,处心积虑的争夺各种神兵利器,以为己用。熟不知,却丢了卿卿性命。武功有武功修为,争取神兵利器,不如养气。”

“先生,武学养气,可与书法相通?”

“世间万物,本就相通。人无气,则灭,武无气,则刚,字无气,仅存其形而已。练武不练气,只知刚,却不知柔。书法初练形,其次气,后乃神,至于神者,就要看自身的天赋了。”“文儿,你可知道老师这话的含义?”

李文点头道:“学生明白,形乃外表,俗人看之,以为美,殊不美。气乃修养,气质,表虽俗,看着心里舒坦。跟人一样,有的人初见貌美,却不能相处,有的人外表平平,却久处不厌。然,神韵不太懂。”

“是了,神韵如果那么好懂,那人人是书圣了。神韵,心所致也,你还年轻,记住为师的话,以后自然会懂的。”老者指着眼前一根竹子问道:“这个是什么?”

李文不明白先生为何突然发此一问,看自己写在竹子上的人字,犹豫了会,回道:“是人字。”

“你再看。”老者一脸严肃。

“竹子?”

“就竹子吗?”

李文不懂先生含义,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只好点头。

老者也不在追问,只是指着眼前的一株花,说道:“这花可是你最喜欢的,好看吗?”

李文点头,知道老师肯定还有下文。

老者突然手指一挥,花朵掉落在地上。接着问道:“现在还好看吗?”

李文啪的拍了一下头,高兴地答道:“先生,我明白了。”

“真明白了?”

“真明白了。花还是原来的花,但缺少了枝干,它便黯然失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它的美,却忽略了那些支撑起和衬托美的东西。”李文道。

“现在你再看这竹子,看到了什么?”

“竹子,从一开始的破土而出,到一节节笔直长高,且四季常青,犹如正直君子。”李文道。

“很好,走,随我去石上打坐一会。咱师徒在探讨下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