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出山

算着日子,这天应当是春十二。陈之晋已经在道宫里待了近二十天了。

这些日子里,陈之晋逐渐习惯了道宫里的清静生活。而且他发现自己对于睡眠的欲望,慢慢淡了。

最开始,他是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并且还是闲碎时才休息。但念经似乎有着难言的用处。

每天早晚的念经课,陈之晋都能感受到一种清流洗脑的异样。有时他还会闭上眼睛,学着陶祝的样子冥想打坐。每次冥想十几分钟,就如同睡了几个小时一般。

院里的水坛,也在这十几天被喝干了六坛。似乎,陈之晋离修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而在陶祝眼里,其实陈之晋已经在修行了,并且还修出了成果。灵根天生与道亲近,念经相当于悟道,自有天道洗灵之用。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陈之晋对于睡觉不再是必须。这实际上就是困扰许多人的无眠境界。

筑基,就是让身体更容易修道的一个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无眠和辟谷。

辟谷修炼方法简单,但要做成却很难。而相对来说,无眠其实很容易修成,只是普通散修并没有修炼的条件。

无眠的修炼,最好的方法就是念经悟道,让天道洗灵台,自然而然就会达成心念清静的道果。

但经文都是载道之文。大多是大修为,却不得成仙之人写下。这等宝贵之物,散修怎么可能得到。

只有各个道观,自有传承。往往都有几本经文,让门下弟子早晚做功课,以此洗灵台。

此时陶祝给陈之晋的《通德经》就是这类经文。这经书乃是古修士赵抟所写。赵抟一生修习红尘德善,以善意入道。

但生不在时,他存在的那些岁月,并不是百道齐飞,天仙出位的时代,也没有哪个仙人意外离位。所以那个时代,是不能飞升的时代。

善道乃是三百红尘里的大道之一,赵抟修至极处,法力无边,曾意图杀仙。当时他与世上仅存的另外一个采息之人,合谋要杀一个小道之仙。

仙死,则他们就可以证道成仙。当时,他们两人直把那仙人逼得肉身消裂,可是最终仍被其逃脱。

后来赵抟就疯了。他由善道为主,又修出了杀道,自此开始了伐仙之旅。那一百年里,仙人都是躲在仙界里,小仙不敢出,大仙不愿理。

最后赵抟这一代道材,郁郁而终,依照古例写下了《通德经》,记下了自己的善道。

所以,这十几天里,陈之晋其实就是在感悟红尘善道。再加上冥想有轻微灵气入体,陈之晋才勉强接近了无眠境界。

说起灵气,许多散修就是强行用灵气支撑,达成了“假无眠”。而这类修士,要一直到修出朝神,才会真正无眠。

陈之晋再次喝干一碗泉水,打了个空嗝。然后就走进道堂里去找陶祝。

陶祝依旧在念那本《通德二经》,看见陈之晋回来,即开口道:“我观你有些机缘在这几日就要来了。你可记得有没有答应别人这几日做什么事?”

陈之晋稍稍思考,答道:“弟子当初曾答应本国三王子,明日一起游猎。”

“原来如此。”陶祝笑道,“眼下,你离正式入我门下也不差八九日,我权当你已是我弟子。”

当初陶祝提的条件先是陈之晋要晚上来他房里请教。然后又提出陈之晋要倒干十坛水。如今十坛水已去其六,自然可以称只有八九天就要正式开始拜师修行。

陶祝起诀算了算,道:“我当初见你第一眼,便知你我终须一段师生缘。但你非我养大,所以我只能当你老师,不能当你师父。”

“修行人,讲究达者为师,养者为父。此为天理,吾等修道不可逆道而为。”陶祝面色认真,缓慢道,“为师虽未曾真正修行过,但自觉教导你仙根筑基,还心力有余。你之后的修行,我会为你安排,你也不用担心。”

“我观你这几日心性渐渐沉静,知你有大才。但我唯忧你报仇一事。听你言,那歹人修的是阴阳大道。此道从古至今,没有人真正修成过。可那人居然可以分魂修全阴阳,实为有大智慧。我怕你日后敌不过他。”

“故而,你不可走寻常路途。我算你有一桩大机缘就在山下,你这几日应当下山应缘。可惜为师于算术一道并未精学,所以具体是何机缘,你要自己好好留意。”

陈之晋听了陶祝一番话,也是深感艰难。闻年修阳道,云游子修阴道,这两人都是将出朝神的境界,他一届凡人,该如何报仇。更别论,他该如何面对闻年?

是以,陶祝所说,不走寻常路,是很有必要的。而如今山下的机缘,陈之晋也觉得自己必然要把握住。

这之后,陶祝一点陈之晋额头,一阵绿光大闪开来。陈之晋只觉如同看了一本书,脑里多了许多东西。

“道已初传,你且下山去吧。做完事,再回来见我。”陶祝道。

这一幕,让陈之晋想起自己的上祖,陈云。当初陈云也是突然让自己出门去逛,说是有什么机缘在等自己。

陈之晋没法拒绝,只得去房里收拾了东西,再到道堂里跟陶祝道别。然后,他就离开了这座仙山。

有着陶祝的名牌,出入仙山甚是容易。就如同凡山,陈之晋一路走到山脚,没有停隔就走到了外界。

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眼前光景突然就变了。陈之晋看着眼前的平原,有一种重归故乡的喜悦。

而仙山道堂里,陶祝微叹口气,布置下一切后,起身飞走了。他在天上,遥遥看了陈之晋一眼,心里道:愿尊者,正道可成吧。

陈之晋自然不知道陶祝在自己走后也离开了仙山。他现在急切地想要找个地方尝试修行。

方才在山上,陶祝那一指点下,却是让陈之晋对于修仙一事,有了稍微全面的了解。而且他还知道了关于修行的方法。

修行路上,筑基、名丹是要配以口诀才能修行的。后面的朝神则主要靠悟道,有则朝神出。至于再后面的修行境界,陶祝并未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