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个故事(1)
- 侠骨英风
- 龟藏六
- 2685字
- 2019-07-11 18:12:26
天色将暗,路上行人渐稀。去往江南的官道上,一眼望不到头。一辆马车,自北向南驶来。
车中之人抬眼望向窗外,只见灰蒙蒙的天空,死气沉沉;道路两旁的枯草,一片衰颓。他见此情景,再怜起自己此生的遭遇,顿生凋零之感,不禁口中吟道:
吾本青灯不归客,只因浊酒留红尘。
雪上风行江湖路,奈何江湖薄命人。
长为有酒长为醉,少行路上少行人。
空杯一尽江湖醉,一朝再起已黄昏。
星光不问赶路人,从来道上有绝尘。
星移斗转山河变,他年路上走何人?
车厢内吟诗之人,正是沦落天涯的萧长鸣以及他的侄儿萧拂衣。
萧拂衣此时已经睡着了。自从那晚家逢变故之后,他便发起了高烧。
此时又是初冬时节,天气寒冷,连着几日下来,竟不见好转。他总是这样,时醒时睡,还常常做噩梦。
而萧长鸣也好不到哪里去,比武那日,他先是中了魏无涯的“化骨绵掌”,而后在遭遇炼血法王一行人的伏击之时,又中了他的“泣血掌”。
如果这两种掌力他之中,他单只中了其中一种的话,他还有把握自行疗伤。
但是偏偏这两种掌力一阴一阳,在他体内水火不相容,不断乱窜,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依然束手无策。时间一长,他的伤势非但不见好转,还有加深之势。
他感觉全身的血液像在燃烧一般,炙热非凡;而周身骨头又像要碎裂一般,奇冷无比。
就这样,他的身上时冷时热,每一刻,他都在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
也是他的内力雄厚,若换作旁人的话,早就一名呜呼了。
于是他二人草草的将萧长风的尸体安葬了之后。就雇了一辆马车,带着萧拂衣,准备前往江南,寻一位故人给他医治。
从顺天府到江南泉州府,其间路途千里万里之遥,至少也得一个多月时间。他到底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他都不知道。
只是若是他重伤不治的话,那萧拂衣小小年纪,又有谁来照顾呢?他实在不敢想。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的用自己的内力来压制伤势,希望能够无恙的撑到到达泉州的那一天。
驾马车的是一位普通的农家马夫。
只听他道:“二爷,咱们已经进入济南府的地界了。只是眼看天色将晚,此地距济南城还有两三天的段路程。”
“如果再往前走的话,今晚咱们可能就要露宿在荒郊野外了。”
“我知道这附近有一间唤作‘潭头铺’的客栈,不如今晚,咱们就到那里歇脚?”
只听萧长鸣咳嗽了一阵,虚弱的道:“既然前面再无住宿之地,那就按你所说,咱们就去那潭头铺住宿一晚,明日再启程赶路。”
“好叻”,只听一声招呼,马车脱离官道,往一处小道驶去。
马车到达潭头铺时,已近掌灯时分。原来这潭头铺,前面有一条瀑布倾泻而下,在客栈旁边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潭。
水潭清澈见底,其中沙石游鱼可见,因此取名潭头铺。客栈依山傍水,茂林修竹萦绕其间,倒是十分清幽雅致。
马车停下来,此时,萧拂衣已经醒了,只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一路上,他很少说话,总是一个人呆呆出神。
这时一个十分殷勤的伙计迎了出来。“哟,客官,您是要吃饭住店吧?”
“快快里边请”,然后领着他们往里边走,车夫自然先把马车安顿好。
二人走进客栈,里边已经燃起了蜡烛,一股酒菜香气扑面而来。
只见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正耷拉着眼皮打瞌睡,几张桌子上已经坐满了客人,只余角落的一桌还空着。
萧长鸣牵着萧拂衣的手,径直朝那张空桌走去,口中喊道:“小二,给我安排两间客房,再来两斤熟牛肉,两壶上好的竹叶青,几个佐酒的小菜。”
小二吆喝一声:“得勒,客观您稍等。”
二人来到桌子旁坐下,车夫随后进来,萧长鸣招呼他坐下一起吃饭。
不过那车夫说什么也不愿上桌一起进食。这一路上他都是如此,萧长鸣拿他没办法,只好另外给他叫了一些吃食和酒水,他自己拎着回屋吃去了。
不一会儿,桌上的酒菜已经上齐了。赶了一天的路,叔侄俩也是有些饿了,此时酒菜上来,都大口的吃起来。
萧拂衣依旧一言不发,只是闷声扒饭。
萧长鸣见他气色好转,心里还是放心了不少。
这时,不远的一桌响起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脆生生的道:“爷爷,你给我讲故事好不好?”
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回应道:“惠儿,专心吃东西,吃完了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咱们还要赶路呢。”
“不嘛,我就要听故事。”小女孩撒娇道。
随后更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您要是不给惠儿讲故事,那我就不吃饭了。”
只见小女孩大概六七岁年纪,梳着两个小辫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着自己的爷爷,实在是我见犹怜。
老人戴一顶黑色的毡帽,口中含着一杆旱烟,吧唧吧唧的响。他禁不起小女孩一阵撒娇,无奈的道:“好好好,爷爷给你讲故事。”
众人见小女孩生的这般可爱,而且还十分有趣,也都竖起耳朵,想要听听,老人会给她讲怎样的故事。
只见老人吸了两口旱烟,环顾四周,更是有意无意的朝萧拂衣二人看了看。
缓缓的开口道:“从前,有一个皇帝。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山突然倒了,河中的水全都干涸了,遍地的鲜花也凋零了。”
“皇后对他说,陛下,这可是大凶之兆啊!山倒了说明江山不保了,水干了则是民心散了,花谢了说明好景不长了。皇帝听了之后,心忧成疾,从此一病不起。”
有一个大臣,他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就跑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这是好兆头啊!山倒了说明天下太平,水干了则是真龙现身,花谢了说明要结果实了。”
皇帝听完后之后,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病很快就好了。
老人说完之后,询问道:“惠儿啊,你可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爷爷我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朝好的方面想,千万不能悲观。”
老人赞赏的看着自己的孙女:“嗯,惠儿说的对。同一件事情,用消极心态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结果完全不同。”
“所以说,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世事如何,全在于人心怎么想,好心态才能够成就好人生!”
“咯咯,惠儿以后也一定要做一个乐观的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不过……我好像还没有听够呢。”小女孩狡黠的道。
“爷爷你再给我讲一个好不好?”
“小机灵鬼,就知道你不会这么容易满足。”老人一脸溺爱。
“好吧,那爷爷就再给你讲一个。”
只听他道:“在一个小山村里,每到冬天,村民们都会把树上的柿子摘下来,一个不留。
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
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
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
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做为喜鹊过冬的食物。
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喜鹊到这里度过冬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老人说完,一脸期待:“惠儿啊,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