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卫校晨课
- 今生金兰
- 七月楚城2020
- 3388字
- 2019-06-06 13:19:31
星期一清晨六点钟左右,天空还是乌蒙蒙的,铅灰色的乌云笼盖着整个楚城村。雨一夜未停,一阵微风吹过,雨丝于是便倾斜着从半空落了下来,如同一根根透明的丝线,迎着灯泛着微微的白光。
陈家的厨房里,母亲已经在为早饭准备了:她把两个玻璃罐头瓶子用热水烫了,再用毛巾擦去里面外面附着的水珠,将已经炒好了的鲊胡椒各装了半瓶子,把另一个碗里盛好的煎腊肠都用筷子夹了进去,把盖子拧紧。然后,她就抱着瓶子来到卧室里,把瓶子放在窗子下靠墙放着的一张小桌子上。床上,姐弟俩一人一个床头,正睡得香。父亲也已经起床,正在后院收拾东西——后院传来了他的咳嗽和吐痰的声音,这是他多年吸烟带来的痼疾,生活在农村里祖祖辈辈的庄稼人,烟是他们平日里必不可少的人际交流和排解烦忧的工具,即便是因此会带来大半辈子病痛的折磨,也很难舍弃——和往常一样,今天早晨父亲要用自行车把陈敏送到县里的卫生学校里去,离家有十多里的路程,陈敏要赶到学校上七点半的早自习。
母亲走到床前,轻轻地把陈敏摇醒,陈敏眯缝着惺忪的睡眼叫了一声:“妈。”看一眼墙上的挂钟,一下子从床上翻坐了起来:“不是说早点叫我的吗?你看都快七点了!”她刻意地压低了声音,避免把陈捷叫醒,但仍然听出来很惊慌。
“别急别急,”母亲在一旁劝慰道:“才不到六点半,你爸半个钟就可以送你到学校的。”但看她急成这个样子,母亲连忙帮她去兑洗脸水。
“怎么会这样?说好的,今天可要迟到了!”陈敏一边急急忙忙地套上衣服,在准备好的脸盆里面去洗脸,一边说。
“敏子,你着什么急,每次我送你到学校,教室里面都没有几个人。”父亲这个时候把车子推到了堂屋中间,看车胎没有气,找出打气筒来充气。
“——妈,我的书包呢?”陈敏赌气似的不回应,眼睛都红了,蓄满了泪水,泫然欲滴了。
“敏子,先去吃饭,饭都已经盛好了。”母亲把书包拿了过来。
“我不吃了!”陈敏一把夺过书包,转身就从门口冲了出,大颗的眼泪从她眼眶里滚落了下来。
母亲见状连忙大喊:“敏子,快回来,还有菜,把菜带上……”转头又对正在打气的陈爸爸说:“你怎么还在打气啊?还不快去送?”
“完了,这车胎一定是破了,怎么打了半天都打不起来?”父亲像是对母亲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只有先到老三那里借车了。”老三是陈敏的三舅,就住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后面一排居民点上。
“那你就快去,把伞和雨衣都带上——看样子这雨还会越下越大的,这个菜也要跟她带上。”她把那两瓶菜分别塞到陈柱平的上衣下面的大口袋里。“记得给敏子买两个包子当早餐。”
“知道了。”父亲也一头扎进了细雨中。
母亲仍不放心地赶到大门口,向远处东堤上望了望,但她没有看到陈敏的影子,轻叹了口气,便折身回来去叫陈捷起床。
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就泥泞不堪,父亲将自行车一直扛到东堤外的柏油马路上,向前方望去的时候,路上人很少,只有一个小小的紫色身影,那是陈敏穿的外套的颜色。他便骑上车子,向前飞快地踏了过去,车轮上带起的泥水四散分开,雨渐渐密了不少,一阵疾风吹过来,模糊了一前一后两个人影……
“敏子——”父亲一路喊着陈敏的小名想让她停下来,但陈敏就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一个劲地向前连走带跑。最终她还是被撵上了,父亲跳下车子,把手里的伞递给她,又用袖子在后座上擦了一下,说:“快上来吧,怎么喊也喊不停呢?”
陈敏的头发已经被打湿了,刘海也贴在额头上,眼眶红红的,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但这个时候她反而难为情起来,带着歉意地对她爸爸“扑哧”一笑,便顺从地爬到自行车的后座上,钻到父亲的雨衣底下去了。
到学校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七点的铃声刚刚敲过。陈敏接过父亲给她的那瓶子菜,嫣然一笑:“爸爸,我上课去了,你回去吧。”
父亲点了点头,看着女儿跑到楼梯口,也不免舒展眉头笑了笑,忽然他又想起来,陈敏早饭还没有吃呢。就调转车头,骑到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了两个热包子,把雨衣脱了和车子一起暂放在早餐店旁边,揣着包子向教学楼走去。
在学校中心的十字路口,他看到一个人影从正南边的教师宿舍里出来,凭直觉他猜想是陈敏他们班的班主任廖老师,于是他便停了下来,等老师过来打个招呼。他和廖老师早先就见过面了,除了因为陈敏的学习成绩好而引人注目以外,父亲还有几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和他单独交流过。
“廖老师,您早啊!这是去教室?”父亲一见他走近了,便主动打招呼。
“噢——您好!您这是送陈敏来的吧!”廖老师主动和他握了握手,廖老师很年轻,估计也就二十五左右,浓密的黑头发梳成郭富城的中分式样,人很热情。
“是啊,您看她早饭都没有吃,就吵着要来,我刚才到外面买了几个包子想给她送去呢。”他指了指怀里的包子。
“嗯,陈爸爸,我正好有个事情要和你讲,我们边走边谈吧?”廖老师胳膊下夹着书,手里拧着一把雨伞,继续说:“陈敏这个同学,很要强,学习成绩也很好,是个好苗子啊。现在学校里面有个机会,要推荐几名优秀的学生到省卫校去,将来还有机会可以留在省城,陈敏有没有跟你们说过呢?不知道你们家长是什么意见?”
“这个,”陈柱平停顿了一会儿,惊讶地说:“我没有听她说过这个事呢,不知道她有没有和她妈妈讲。其它的,呃,这还是需要您来指点呢,我们一个农民,什么也不懂。”
“这个我也曾问过她,她还没有同你们讲?听她的意思是不想去,说是离家里远了。我想是不是家庭经济的原因影响了她?因为去省卫校是需要交纳一笔费用的,500块钱。但是那边的条件和将来的机会都会更好,你们家里应该要好好考虑考虑。”廖老师和陈柱平已经走到了教学楼的楼梯口,他稍微有点遗憾地叹了口气:“这也是我们几个任课老师的意见。”
陈柱平说:“廖老师,陈敏的成绩都是与您的教育分不开的,我们家条件是差点,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让她念书的,不敢对不起您的期望。您看廖老师,又耽误您去上课了,她这个事急不急的,要不下次回家我们再好好跟她谈谈?今天我就不上去了,您帮我把这个包子带上去给陈敏行不?我的车子还停在学校门口呢。”
“可以,可以,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也少不了像您这样明事理的家长支持啊!但这个事也要抓紧啊,因为也有好多人盯着呢,我们也是在学习好的几个学生中做了讲解,但时间长了更多的人知道了,事情也会变得更复杂。”廖老师从他的手中接过包子,又把伞从右手换到左手,跟他挥手告别。
“谢谢廖老师!”陈柱平知道廖老师今天说的事情,是他女儿出生以来所遇到的首要大事,如果能成,就意味着从此陈敏就去了省城,彻底地与农民划清的界限:这将是他们家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虽然现在陈敏每个月在学校也能拿到粮票和现金补贴,基本上也不需要家里负担什么费用,但去了省城,无疑前途会更光明。但他同时也明白这个时候把陈敏喊出来也问不出什么来,她回家也没有把这个事跟家里讲,说明她自己已经拿定了主意,别看自己这个女儿瘦瘦弱弱,但心思慎密,认准了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现在只有回家先与她母亲商量一下怎么办,500元钱对于家里来说可能又是要增加一笔外债了。想到这,他叹了口气,向校园门口走去,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已经七点半了。
廖老师走进了楼梯间,这是一栋三层略显破旧的教学楼,陈敏所在的护理班在三楼的最西首。廖老师走进去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他很满意学生们都及时赶到了,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他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的重量,全班近六十名学生,虽然不是高中,但能考上他们地区卫生学校这个班的,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在这年头,他们卫生学校的牌子可比高中更吃香。学校让年轻的他做班主任,足见对他的信赖与器重,他可不能掉以轻心。他轻轻地将伞放在进门口的墙边,把书放到讲台上,就从一、二组桌子之间的过道里向教室后面走去。那些开小差的同学一看到老师进了教室,也都大声朗读起课本来,教室里的读书场一下子大了很多。
廖老师走到陈敏的课桌旁边,这是第二组的第四排,她正专心地念着英语。廖老师把手里的包子放到她的课桌上,陈敏怔了一下,抬起头来,微黄的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带着疑问望着她的老师,廖老师心里俯来身去对她说:“你的爸爸还在外面,去省城那个事你没有跟家里讲过吗?”
陈敏的眼睛中立刻蒙上了一层雾水,她低着头不再看她的老师。沉默了一小会她站起身来,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偌大的操场上空荡荡的。她又向东跑过去,然而大门处也没有父亲的身影,她终于没有忍住,两串晶莹的泪珠又滑落了下来。
隔壁班的教室里,一个老师正在给同学们布置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章《溶液》,请同学们先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