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以iOS移动开发人才培养为例

马虹马虹E-mail:mahong@hdu.edu.cn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编号:2014XX H1207YB);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512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度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改革项目:Web应用程序设计(.NET)。 林菲 龚晓君 孙丹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对创新创业型移动开发人才的需求,本文以iOS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为切入点,首先分析高校iOS移动开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再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iOS;人才培养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和性能大幅提升,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移动互联网正迅速地冲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1]

移动互联网天生的便捷、即时、定向、精确、感触、共享特性,使得用户行为正逐渐全面向移动端转移,许多服务都已在或即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十年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需求呈现井喷趋势。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对应用开发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就达到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缺口巨大,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移动互联网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显[2]。究其原因,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从诞生到发展时间很短,发展速度惊人,人才需求增加迅速,没有市场存量人才的积累,造成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本身有一定周期,人才增量较少、增速较慢,这也加剧了人才供需的矛盾。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战场,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任。然而,移动互联网要求该领域的人才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精神、跨界复合能力、学习适应能力、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素质。其中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然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制约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并给出了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意见。2016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从今年起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以iOS移动开发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探索移动互联网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 高校iOS移动开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在进行iOS移动开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已全面覆盖到各个知识点,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的特征,造成了教学内容难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其次,为了便于在有限的学时内组织教学,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形式,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语法、知识点,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联和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点,但却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达不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另外,iOS移动开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合“学中做、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战演练。与Android移动开发不同,iOS开发实训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用于购置专用的硬件设备。很多学校并不具备iOS开发实训环境,开发调试通常使用仿真器完成,学生缺乏真机设备开发的实战经验。另外,由于申请免费开发者账户需要一定的门槛,很多学校由于未申请到账户,无法指导学生利用免费开发者账户进行教学模拟发布,以至于学生无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发布、部署的全流程体验。

iOS开发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由于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高校往往难以真正洞悉移动互联网的行业规范,也无法建立真正的企业案例库,这就会导致教材和教学内容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偏离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创新型跨界复合人才的需求。

3 iOS移动开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3.1 搭建智能移动终端开发实验平台

为了满足iOS移动开发实训教学的需求,在中央财政“智能移动终端开发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我校计算机学院围绕Android、iOS和WinPhone三大移动开发主流技术构建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开发教学平台。目前,在本部3教317和东校区206机房配备了828台M ac计算机,并安装了辅助教学软件,可开展iOS应用开发、游戏开发、手持设备开发等真实项目,能同时满足80人的iOS实验需求,这为iOS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改革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重新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我校计算机学院加入苹果公司iOS开发者大学计划(iDUP),与苹果公司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苹果公司持续不断地提供的最新技术、教育、服务体系中的资源进行调整,以确保课程内容全面与国际最新技术接轨。

同时,建立动态调研机制,定期对移动互联网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或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对iOS移动开发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人才的遴选标准。认真对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移动互联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优秀的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复合型移动互联网人才为目标,以商用iOS移动应用软件项目的研发为教学核心,根据开发流程和所需技能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对于课程内容进行规划和整合,增强不同知识模块间的联动与互补,促使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避免重复与缺失。另外,还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突出移动互联网行业要求和专业特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不断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其快速迭代,趋于最优。从而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的iOS移动开发专业人才。

3.3 改革教学和评价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观念,“以成果为导向、案例为驱动”开展教学。选择1~2个商用案例的开发贯穿整个教学,教学内容覆盖到项目的需求采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产品测试、模拟发布、部署以及文档的归纳整理等所有环节。综合采用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分组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把学生的实践环节摆在重要位置,增加课外学习和实训上机的内容,每一章让学生实现应用的一小部分功能,获得一定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将不再采用期末书面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的考核和对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成果的评价。教师将对学生每一章实现的小功能、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要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学生还必须分组完成一个基于iOS的移动应用开发作品,期末各个小组将在作品展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企业导师一起根据作品的创意、完成情况、现场陈述情况、文档、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评分,这部分将占总分数的60%。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也使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加符合课程特点、更加合理。

3.4 建设智能学习系统

基于M OOC学习系统、自动评测系统、智能网络考试系统和课程网站,设计并搭建多维智能综合学习系统,整合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自主、协同的学习环境,为9 iOS移动开发的人才培养提供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的解决方案,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联动,注重学生课外学习过程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成果展示系统和校企合作平台深入挖掘iOS移动应用开发的真实案例,不断丰富智能学习系统的资源和内涵。

3.5 以专业俱乐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经验

我校与苹果公司合作,成立了iOS移动应用开发俱乐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习iOS移动开发课程的学生参加俱乐部。在俱乐部中以小组的形式和以老带新的方式定期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运用课堂和自学知识分组进行iOS移动应用类软件的策划、设计、实现、推广,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开发和商业运作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鼓励俱乐部每年邀请毕业学生返校演讲交流,带回项目,促进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对俱乐部的成功案例定期进行总结,反哺教学。

由于和苹果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苹果公司每年会邀请俱乐部成员参加全国的iOS Club夏令营、不定期的WWDC分享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更专业的开发课程资源,近距离接受苹果技术专家的指导;同时通过与不同学校的老师、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升创新技能。

根据学生在课程实践项目和俱乐部中团队建设、沟通技巧、设计艺术、项目管理、开发技巧、测试方法、演示技巧等方面的表现情况,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团队参加学科竞赛,如用竞赛的结果来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并不断反馈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指导和鼓励优秀项目团队自主创新创业,承接校内外商业项目。同时,与移动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从而支撑和促进移动互联网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

3.6 充分发挥成果展示的示范作用

搭建学生成果展示系统,定期将iOS移动应用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学生参加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创业类竞赛作品、学生自行研发的优秀A PP、俱乐部学生作品等作为学习成果在线对外展示,以充分发挥成果的示范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以实践的广度推动学习的深度。

定期邀请苹果公司的技术专家、移动化联网企业专家对学生成果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点评和指导,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

通过成果展示系统,吸引企业来交流、选拔和招聘优秀学生,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实习生、毕业生的最佳匹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本文以iOS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作为试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积累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0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469130059846.pdf.

[2]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2015(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