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吴卿
- 3260字
- 2020-04-03 09:21:16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互联网 +”对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的影响
浙江海洋大学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摘要:“互联网+”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早已存在,但目前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中仍存在两大尴尬现象:就业上本科毕业生竞争不过高职毕业生;进入对口的公司、企业、研究机构后本科毕业生还需要从零基础培训。为解决这种尴尬局面,“互联网+”的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应该:利用互联网减轻本科课程教学的压力,引导学生学习行业常用的、最新的软硬件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网络教学
1 引言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1]。“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某某传统行业=互联网某某行业”,但其产生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2]。
尽管“互联网+”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但“互联网+教育”的现象早已存在,可汗学院(https://www.khanacademy.org/)、慕课(http://mooc.guokr.com/)和翻转课堂都是“互联网+教育”的应用[3]。计算机相关专业也因其和计算机、网络的紧密关系,成为“互联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资源更新非常快。然而目前,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存在两大尴尬现象:①本科生就业竞争力上不如高职毕业生;②本科生进入对口的公司、企业、研究机构后,还需要就业单位或独立的培训机构从零基础开始再培训。对于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是时候认识到互联网既是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专业发展的良好助力。
2 “互联网+”对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挑战
2.1 规模和新鲜度上的挑战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所有本科教育课程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学习资源。就国内而言:卓越亚马逊的kindle和当当网上可以下载到最新的电子书,淘宝上能够找到各种新、旧、外文专业图书,超星慕课、网易公开课、各种视频网站还能够观看到各种专业视频教程。
而高校的本科计算机相关课程,由于教师人数有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学培养计划一般要提前一两年制订,课程种类远不如互联网上丰富、新鲜。虽然也鼓励开设公共或专业选修课,但补充作用毕竟有限。
此外,学校一般还对学生有各种等级考试通过率的要求。计算机软件版本更新频繁,而等级考试的考试系统一般较少升级,常滞后于最新版本很长时间,因此本科高校也倾向于选择考试使用的、较为滞后的软件版本和教学内容。学生有时需要将购买电脑时自带的Win 10、Win 8系统改为Win 7系统才能安装使用相应软件。
2.2 有趣度的挑战
大量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师都在想尽办法采用直观、幽默、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哪怕从改善课堂纪律的角度出发,提高课堂趣味性都是值得的。但在本科教育中,概念的掌握、知识点的掌握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尽管这些课程开始开设时可能只是为了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某种软件的应用。
互联网上的书籍或视频教学,教学内容较为自由,教学方法上更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如果觉得一个课程的某教师的教学视频过于枯燥,他们可以直接搜索该课程在网上口碑更好的视频或者难度更低、对背景知识要求更少的视频来学习,因此能够保持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会该课程的信心。
2.3 可重复度上的挑战
由于课时有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节奏只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跟得上。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那些学生,随着课程的推进,听不懂的地方也在累加。此类学生一般课下也不会通过看书来赶上大家的进度,因为书本相对课堂教学来说是更抽象的媒介。
而网络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可以反复播放直到自己理解为止,不用担心会被同学嘲笑,容易被学习进度慢和较为内向的学生所接受。
2.4 时间自由度上的挑战
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偏好,选择课程的学习时间、学习速度,既可以选择集中一段时间只专研某一门课程,也可以选择几门课程分配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中轮流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这显然不容易实现。
3 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的其他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专注度上的挑战。
由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必然需要用到计算机,而互联网上的娱乐视频、网络小说、在线游戏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各种明星代言的游戏广告以网页弹窗、视频前置广告、社交软件推送应用的形式无孔不入,许多中年人尚且抵御不住它们的诱惑,更别说广大青年学生了。即使打开电脑时是准备学习的,用不了多久学生们也会被这些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干扰了。
即便是本科生的课堂上,教师们也经常发现,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是课堂专注度的最4大的破坏者。有时,需要采用课前收缴学生的手机或教学区网络屏蔽的方式来应对。
4 优势和补充
4.1 本科课堂教学本身的优势
本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较为系统,针对等级考试来说,在指导应试上,比互联网上侧重点不同的网络资源更为专业、高效。
本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尽管做不到专门为某个或某几个学生重复教学或上机指导,但其长处是班级化教学。学生除了课下可以向教师请教以外,还可以向同学请教。学生遇到的特殊问题也可以带着笔记本来演示,这是在互联网上学习时较难实现的。
统一时间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课程考试,可以促使对自身学习要求低的学生更为努力。
本科各专业的课程规划是根据不同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层次和课程间内在承接、联系来制定的,对学科基础知识培养的水平和深度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构成了高新科技各个研发部门的基础。
4.2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互联网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有各种的教学软件版本面向等级考试、操作应用、最新版本学习等不同需要,而且教学方法多样。这些本科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却可以使互联网教学成为本科教育的好助手。教师们可以通过借鉴网上资源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互联网资源介绍给学生,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中不涉及,但学科竞赛、就业需求、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资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大学本科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应该被学生的等级考试通过率主导,把大学变成了“高中+”。本科计算机相关课程应该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及其他知识。
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精通具体学科的专才,更需要不受学科局限的、知识广博的通才和偏才。比如,埃隆·马斯克在游戏制作、太阳能、航天科技、汽车设计等方面的才能,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字体设计、产品美学设计和功能规划、演说、营销等方面的才能。互联网正是用来打破专业隔阂的利器,而很多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之路正是从本科阶段开始起步的。本科教育要引导出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兴趣和需要是学生今后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有了这两样,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什么时候开始学,学得有多专业,并不那么重要了。
5 结论与展望
虽然看起来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教育和互联网资源各有优势,似乎只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就可以了,教学本身不必太大改变,但实际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教5学需要进行根本的变革。
现在的情况是:教师“教”得太多了,引导得又太少了。不应把学生的等级考试通过率或者期末考试的及格率的压力转嫁到教师身上,学生才是对自身考试成绩负责的主体。否则,教师很累,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专业上都不太合格。
本科专业教师的压力应该来源于专业对口就业的压力。毕竟,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和软件更新比其他任何专业都迅速,教师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互联网研究和教授行业最新、最流行软、硬件知识,有自己决定教学内容的更大自由度,对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互联网+”的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应该利用互联网减轻课程教学的压力,引导学生学习行业常用的、最新的软、硬件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北京.
[2]余建斌.“互联网+”不只是做加法[N].人民日报,2015-04-10(20).
[3]MJ Lage, M Treglia.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