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博阳县

李家村流淌出来的河流蜿蜒曲折,有一段路程更是十步一小瀑,十米一大瀑,两边的藤竹青脆挺立,层层叠叠,水流声冲刷下来更为动听。

瀑布对面的青山也很有特色,叠成两层,很像前世贵州的梵净山,第一层的山坡度平缓,第二层稍微陡峭,却不是爬不上去。

这样的景致在现代绝对会被选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顺带着周围的居民致富。

然而在这里,一无是处,村民连看都不愿意多看两眼。

李家村的溪流混进几百米宽的淮河,预示着博阳县城快到了。

淮河的源头听说是在几万公倾之外的漠北国流出,孕育无数的漠北人,然后流进与之相邻的云岚国,一路上混集了无数的溪流,变成如今几百米宽的模样,雾天人眼根本看不到河的对岸。

淮河路过博阳,离博阳县大约有一公里远,现在河面上有几只行船,白色的群鸟飞略,颇有一番气派的景象。

不多时,马车来到博阳县,主干道上人群熙熙朗朗,距离她们十米远的地方竖着一块石碑,博阳县三个大字虽说经历风霜,却风骨犹存风骨。

也许博阳县处于云岚国中部,城墙建得并不高,门口更没有巡逻的士兵。

梁楚君在石碑处把牛车停下,交与政府成立的车马行看管,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准备进城。

按量楚君的意思,夫妇俩先把野物和农作物给处理掉。

于是和卖绣品的章婷刘艳分别,带着李五婶赶向城东的集贸区。

博阳县分为好几个区,城东集贸,城南富人区,城中各大商铺馆子衙门聚集地,城北和城西则是居民区。

李梨儿一路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左看右看。

因为淮河的关系博阳还算繁华,二层小楼,青砖瓦房比比皆是,街道很干净,行人衣着体面,但还是以棉麻为主。

走了大概有半小时,几人来到城东,相较于刚才路上路过的铺面,城东有点破烂。

不少的旧房子和一层小楼,街面不算干净,人群中穿补丁衣裳的人多了起来,背着背篓和麻布袋,有些人和铺面埋汰得满是污尘也不打理。

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富人家的丫鬟管事每个批发的铺子都要转一转采买东西。

人声嘈杂,叫卖声络绎不绝,李梨儿看得新鲜。

前世她出门逛街都走商超和国贸,基本不会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就怕被人认出,冲撞了谁都不好。

梁楚君带着她到一处专门摆放!农产品的地方,把狍子,野鸡等摆出来。

狍子野鸡都是用陷井猎的,还是活物,用笼子装着,才摆出来立即吸引一大群人的眼光,纷纷打量他们的摊位。

不多时就有人来问价“这个狍子怎么卖?”

李梨儿打量站在他们摊位前的男人,中年,头上戴着方帽,一身细棉布的灰色衣裳,神情有些优越感,两撇小胡子,应该是富人家的采买。

“客人,您看着合多少?”梁楚君勾着头声音起伏不大,完全一副你爱买就买,不买就走的表情。

李梨儿捂脸,看来她家老干部千户当惯了,不习惯做买卖

,生意这样做,迟早要完,还是她亲自来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