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校招

  • 恨水残生
  • 卢溪桥
  • 3437字
  • 2018-12-05 20:44:16

小南河蜿蜒着身躯从玥城穿行而过,天然地把如今的玥城不均匀地分成两部分,河的北面是原来的老城区,除了保留些许历史的痕迹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通拥堵、人口密度高,当时做城市规划时,谁也没有想到小南河的南面,那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能有一座新城在二十年间拔地而起,而且几乎三倍于原来老城的面积。旧时城南的小南河,在如今的地图上,已是北面的河了,只不过囿于习惯的力量,玥城的人们还是叫它小南河,而这里的南字,与地址位置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连续近一个月的阴雨天,让小南河的水位明显上涨了不少,连流水的速度也提升了很多,仿佛它又返老还童,欢快地向东南方向奔驰而去。

辉扬的办公大楼就在小南河的边上,虽说早已不是玥城最高的地标建筑了,但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座十九层的大厦都是观看玥城新旧城区、四周群山众涧的最佳地点之一。大厦外围漂亮的玻璃幕墙经过雨水的“滋养”,也仿佛有了新生命一般,比平时明亮了许多。

冯易水周一很早就到了公司,地下停车场还是空空荡荡的,他停好车,把装着电脑的双肩包放回工位,在三楼的餐厅吃完早餐,又到一楼的星巴克拿了一杯美式咖啡。这种深棕色的液体在冯易水大学毕业之后,就成为陪伴他的最忠实的伙伴,每天早、午各一杯,雷打不动。到了辉扬之后,冯易水特意把杯型升到了最大杯,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他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会议和工作。这中间,冯易水也试过把咖啡换成茶,但几次效果都不好,不知道是身体的依赖还是心理的作用更大一些。

拿了咖啡,冯易水坐电梯回到十楼的工位,刚刚九点,整个楼层已经在工位上的同事仍然不多。辉扬没有打卡制度,也没有人太关注工作时长,只要看看晚上灯火通明的辉扬大厦,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早上十点多才到公司,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冯易水不是那种特别喜欢熬夜的人,但来了辉扬之后,也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即使下班之后,也是时刻关注手机,在互联网公司,特别是辉扬,并不会区分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冯易水也受这个习惯影响颇深,每次接到信息,快速回复几乎都成了他的例行操作。

冯易水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打开电脑查看邮件,他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是,先把那些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群发邮件忽略掉,然后再把可以快速处理的邮件处理好,最后再去对付那些需要较多思考和工作量的邮件。虽然不是处水座,但他也像有强迫症一样,绝对看不得邮箱里有未读邮件的长时间存在。邮件刚刚处理了一半,徐其风打来电话,也不问冯易水到公司了没有,直接就让冯易水到办公室找他。

徐其风某种程度上也是吸引冯易水离开滨城加入辉扬的原因之一。两年前猎头把冯易水的简历推荐给辉扬之后,只过了两天就有了第一轮的电话沟通,一个声音清脆的女生—直到入职之后,冯易水才知道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招聘组的蔡秋媛,一个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却又乐观开朗的女孩子。—只是问了些最基本的关于工作履历的问题,确认了意向以及冯易水接下来的时间安排之后,就匆匆挂了电话。辉扬再次打电话过来,是一周之后了,蔡秋媛先是抱歉让冯易水等了这么久,并解释说是因为几位面试官的时间协调上费了些力气,现在都解决了,下周一要请冯易水到玥城来进行现场面试,并说明往返的交通费用、在玥城的住宿费用都由辉扬来承担,并提供定额的餐费补贴。

虽然对于辉扬的工作机会,冯易水当时还显得有些犹豫,但对于面试这件事,冯易水到是非常爽快,他也想趁这个机会亲自去感受一下传说中的辉扬。一切行程安排妥当之后,冯易水按时出现在辉扬大厦的前台。整个面试过程都很顺畅,一天下来一共进行了四轮沟通,中午的时候还和几位之后有可能一起共事的员工一起吃了午餐。整个面试过程波澜不惊,身为HR、过去近十年也算“阅人无数”的冯易水,当成为应聘者之后,自然也不会受困于看似刁钻的问题。五位面试官中,真正让冯易水感兴趣的,还是和徐其风的交流。

徐其风和冯易水的面试,安排在下午第一场,徐其让秘书方雨琪帮忙买两杯咖啡时,还特意询问了冯易水要哪种咖啡以及杯型,这让冯易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徐其风整个面试过程没有看一眼桌子上放着的冯易水的简历,但对冯易水的履历也都大致了解,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两个人的沟通与其说是一问一答,不如说是海阔天空的聊天。这时冯易水才知道,原来徐其风也是南科毕业的,只不过比冯易水早毕业了五年,又学的是经济管理,因此两人没有任何交集。徐其风毕业后在国企和外企都工作了一段时间,八年前加入辉扬,当时他是运营岗,主要负责辉扬网站的推广和运营,四年过后,徐其风才机缘巧合转做了HR。这引起了冯易水很大的兴趣,他其实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转换,难道HR的专业门槛真的那么低嘛?但又限于时间,他也不好意思问出口,冯易水只好把问题压在心底。徐其风对于几年前的转变也没多提,他只是表达了目前最需要有人能在HR的专业方向上帮助他的团队。

冯易水直接爬楼梯到了十二楼,走到徐其风的办公室外,方雨荷还没到公司。冯易水象征性地敲了敲门,推门而入。在辉扬,职级在M7或以上级别的主管,就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而徐其风刚入职辉扬才是M2,八年五级的晋升速度,的确也让相当多的人侧目。徐其风的办公室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除了必备的办公桌椅和一个27寸的显示器外,还有一件NBA火箭队的球衣被装裱在墙上,上面还有已退役的前著名火箭中锋的签名,很小的两个字挤在球衣的右下角,显得很不协调。

徐其风见冯易水走了进来,头微微一抬,示意冯易水先坐一下。徐其风把手机里的信息处理好,点了发送,这才把自己宽胖的身体向椅子后面压去,舒服地靠在椅背上,那把皮制的办公椅一下子就变成150度,每当这个时候,冯易水都担心那把办公坐椅会经不住徐其风的体重,一下子向后翻折过去。

“两件事情”,徐其风开门见山,“今年咱们基础技术线的校园招聘,还是你做项目经理来牵头。”

说是今年的校园招聘,但应聘的学生都要明年毕业了。互联网公司这些年越来越重视从源头就把优秀的候选人-特别是技术方向的候选人-锁定,这才四月初,就开始校园宣讲、现场面试。去年辉扬基础技术线的校园招聘就是冯易水操刀主导的,这个项目事前讨论的时间甚至数倍于过往,每一个细节都重新梳理,对整个的流程做了十余项优化,不仅过程得到强力的把握,而且还从同学的体验上大作文章,让辉扬基础技术线的校招口碑得到普遍的认可。从结果看来,最终不但几个重点技术领域都招到了满意的工程师,而且整体的录用意向书签订率、入职比率都超出技术线的期望,招聘效果在整个辉扬独占鳌头。

徐其风说完,停顿了一下,已经与徐其风磨合了两年的冯易水对这位老板的风格已经很熟悉,他知道这个停顿是徐其风在等待他的答复。

“师兄,这个项目交给我做,也算是一种认可吧。我作为项目经理来执行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是去年项目的复盘会、以及去年下半年的规划会上,茉莉都表达了她今年想要作这个项目的意愿,而且还比较强烈,今年是不是交给她会比较合适?“冯易水小心地试探到。

在私下里,冯易水总是称呼徐其风为师兄,这样的称呼,一来事实如此,二来也能拉近两者的关系,徐其风并无意见,冯易水也就乐得如此。冯易水谈话中所提到的茉莉,是基础技术线网络部的HRBP,和冯易水一样都汇报给徐其风。茉莉在辉扬十年间从客服到运营,再到HR,三易其岗,对整个公司的过往有着非常深的了解,而且交际很广,几乎说得出十分之一的辉扬员工的名字,她虽然才转做HR不到两年,但因为之前在辉扬作过主管的经历,以及近乎天然的对人的关注,让她在HR的岗位上也得到不少认可。

“想做和能做是两回事。“徐其风把眼镜摘了下来,放在手上,眯起本来就不大的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今年继续交给你做,主要有三个考虑:去年咱们的校招项目结果很棒,也得了奖,很多人都嫉妒你的成功,却没有人羡慕你的努力。对项目的把控能力,在咱们团队里,没有人比你更出色了。”

“第二,今年的校招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国域今年会重点投校招,有传言说他们会普遍给签约的应届生一笔十万的签字费;几个视频、垂直电商、信息流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准备下大本钱来抢人,即使咱们辉扬能跟进、和别人去进行数字竞争,但咱们基础技术部今年的校招编制你也知道,至少要增加50%,特是在算法方向,可能要开启海外招聘,这对英语也是一个要求。”

一听国域的名字,冯易水就皱紧了眉头,最近这两年,无论是社招还是校招,在对技术人才的争抢上,国域和辉扬的较劲儿程度,就跟两家公司在互联网界的地位一样,真是针尖对麦芒,撕咬得厉害。去年几个眼看要入职的候选人,最后都是去了国域,这让冯易水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