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感悟

  • 恨水残生
  • 卢溪桥
  • 3379字
  • 2018-12-29 12:55:51

冯易水把自己毕业之后的那段情感经历和盘托出的时候,惊讶还是或多或少写在张柔嘉不善掩饰的脸上。她的表情好像一直跟着冯易水讲述的节奏,时而甜蜜、微笑,时而阴云密布、唉声叹气。江楠和小雅在那一瞬间仿佛不再只是冯易水生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她熟悉的人一样,悲欢离合,都出现在她的眼前。

“没想到冯叔有这么复杂的感情经历呢,还真是坎坷。”听完所有的讲述,张柔嘉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而冯易水也有种轻快的感觉,他不知道为什么在讲完自己的“故事”以后,就像跑完了长跑一样,非常通透、非常舒服。

“坎坷”这个词,一直没有在冯易水意识的雷达里,直到这次张柔嘉提起,冯易水才想到自己感情之路的这头“大象”,在别人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你是因为这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才来玥城的嘛?还是因为辉扬的工作机会?”

冯易水回想了一下,他离婚之后持续了半年的糟糕状态,的确是一个他离开滨城的原因。“两个原因都有吧,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很笃定,去辉扬的这段经历能让我的生命状态更加开阔。”

冯易水停下来,两个人都好像对这个结论若有所思。

“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做?”冯易水突然问了一个好似不相关的问题。

“购物啊、找人倾诉啊、吃东西啊……”张柔嘉想都没想就给出了答案。

“我会去看科幻片,特别是和宇宙相关的科幻片。每次看到那么开阔的宇宙、那么巨大的星球,那可是比太阳都大得多的星体,我的心情就会好很多,作为渺小得的人类当中的一分子,我的那点破事儿,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张柔嘉点点头,她似乎明白了冯易水的意思。“相比宇宙,人类的确是非常渺小的,不过是一粒尘埃……但是,‘尘埃’也有自己的生命,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生活呀。”

“是,所以我才说,要让自己的生命过程变得更加开阔,而不是越活越窄、越活越小。”

“‘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张柔嘉举起了茶杯,和冯易水碰了一下。

“意境差了些,多颓废。”冯易水显然也理解这句话的出处,明确地表示不赞同。

“但我就是喜欢呢……要不你来一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人相视一笑,又几乎同时低下了头。河边的风从餐厅穿堂而过,河水流动所产生的低沉的哗哗声,和柳树不断抽枝吐芽的清香味道混杂在一起,被头上的半弯月光笼罩着,远处还有游船上伊伊呀呀的唱戏的声音,一切好像都凝固在时光里一般,让人沉醉。

结账时冯易水抢着扫码买单,却被张柔嘉坚定地阻拦了。“这次说好我请,等你在美国招聘有结果了,我可要吃大餐!”

冯易水听说还有下次,这才把手机撤了回来,这样的机会,他巴不得多些。

吃完晚饭,才八点刚过,两个人决定沿着小南河走走,这条步道几乎穿过了整个玥城市,天气也刚刚好,并不算热,很多人三三两两地沿着步道或快或慢地走着,或高谈阔论,或轻声慢语,甚是惬意。

“我的感情故事讲完了……”冯易水话只说了一半,然后就转过来盯着张柔嘉的侧脸。

“我的故事啊,下次再讲。”张柔嘉显然明白冯易水的意思,她低着头,看不出有什么表情。

冯易水一向不愿意勉强别人,对她更是如此。他很快转换了话题,两个人不知怎的又聊到了文学,这方面冯易水并不是行家,但他好歹也是文科生,大学时杂七杂八地读了不少闲书,因此还能在张柔嘉发表议论时搭上几句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冯易水发现跟上一次自己的感觉一样,两人背景、经历上少有共同之处,在一些观念上却有颇多共鸣,这让冯易水多了几分亲近之感。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走了好几个街区,张柔嘉明早还有项目例行的早会,两人于是挥手作别。天上的月亮早早地躲进云里去了,星星也没有几颗,但却一点儿也没有影响通明灯火下的神态各异的行人们。

方雨荷催了冯易水好几次,冯易水才把办赴美签证的所有的材料准备好,提交了上去。因为提交得比别人都晚,他在技术委员会的几位资深总监都去浦城面签之后的两周,才收到面签通知。于是冯易水只好自己独自一人前往,好在玥城离浦城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这点路对于冯易水这个“老司机”来说倒也轻松。

冯易水决定早些出发,天才刚刚亮就已经在去往浦城的高速上了。因为是请美商会协助办理的签证流程,再加上辉扬在美国的办公室发过来的邀请函,冯易水觉得浦城的面签,只是走一下标准的流程罢了。方雨荷早就把要注意的事项跟冯易水说了,车到浦城美国领事馆的时候,冯易水找了个最近的停车场把车停好,除了证件、资料,冯易水把其它的私人物品,包括手机在内都留在了车上。领事馆的安检非常严格,冯易水在里面按照指引绕来绕去之后,终于排到了签证官的面前,队伍前面的某个漂亮女生,在面签时一上来就用英文跟一位金发碧眼的签证官热情寒暄,但却被反复“挑战”,解释了半天还是不能让面签官满意,这让冯易水对自己能否拿到签证略有些担心。

轮到冯易水了,他被分配到六号窗口,亚裔的面试官竟然会讲中文,只是简单地问了冯易水去美国的目的,以及逗留的时间,甚至连英文都没有讲,就爽快地收了资料,示意冯易水可以离开了,于是整个流程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冯易水回头看看还在跟面签官热烈讨论的那位女生,两相对比之下他的感觉甚是轻松。当然,他知道,这个过程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很大程度上都是公司在为他背书,而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运气有多好。离开了辉扬这个大的平台,他可能不会受到那么多的眷顾。

出了领事馆,冯易水也不想在浦城更多停留,于是驱车回玥城。来回整个过程,算是完美地避开了车流的高峰,顺利得让他有些惊讶。车到辉扬大厦的时候,差不多刚好是午饭的时间。冯易水还没琢磨好倒底吃什么,就直接被徐其风叫到办公室去了。

“师兄,又吃草呢。”冯易水推门走进徐其风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徐其风正抱着一盒沙拉,一边吃一边盯着电脑屏幕。

“你体检了没有?你是不是也三高?你以后也吃沙拉吧?”徐其风没好气儿地问道,冯易水的幸灾乐祸,让他看在眼里,颇有些不平。

“不不不,我虽然还没体检,但我绝对不是三高。”冯易水赶紧否认,沙拉虽然健康,但冯易水还是宁愿有更多的选择。

“这都几月份了,你怎么还没有体检?不是十月份体检就截至了嘛?“

“截止前肯定去。”

徐其风黑着脸把沙拉盒往旁边一推,差一点碰倒了桌上的水杯,“都怪那个茉莉,上次去吃羊肉,你说她发什么朋友圈啊?发朋友圈也行,怎么就不知道屏蔽一下雨荷呢?”

“嗯,下次别带她去了。”冯易水仍然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徐其风白了冯易水一眼,又把沙拉盒拉了回来,“两个招聘项目推进得如何了?我听说你还没办美签呢?”

“办了,已经去浦城面签过了。”冯易水赶忙解释,心里却在感叹“好险”。

徐其风点点头,“技术线的国际化,看来决策层比我们想像的要坚决。咱们可要争取在这方面第一个打开局面,来个‘开门红’。能不能招聘到牛人,我可就指望你了。”

冯易水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表示一定努力。冯易水把跟TRD合作的进展跟徐其风汇报了一下。他内心对TRD的实力和合作意愿都是非常认可的,因此讲述的态度也很积极。

“也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TRD实力确实很强,但店大欺客,还是要货比三家才能让人放心。”

冯易水嘴上应了一声,心里却不以为然。他几乎把宝都压到了TRD身上。冯易水也有他自己的顾虑,这么短的时间,再找一家有能力的合作伙伴难度实在太大。同时,美国的华裔人才群体就那么多,如果有两家猎头公司竞争,僧多粥少,说不定又搞出什么麻烦出来。

“你可能要准备一下,提前去美国打打前站,不能等技术委员会的总监们到了美国,再安排面试。候选人行不行,除了提前的电话沟通以外,你最好现场见见,把把关。”

“好,我看一下日程安排,和TRD的顾问也商量一下。”

“团队里其他人的英文水平都不怎么样,这事儿只能靠你了,现场见的时候,一定要考察一下文化上的契合度,国际化是没错,但千万不能因为国际化而稀释了辉扬的文化……校招呢?”

徐其风欲言又止,冯易水当然明白他这位师兄的意思。

“校招目前还是在电话初试的阶段,按公司给我们的编制倒推发Offer的数量,再加上至少20%的冗余,往年接Offer之后的入职率大概在78%,今年就参照去年的数字计算,现在每周安排的简历数就是按这个标准分八周进行电话初试安排,目前进展还不错,周报你也有看到,大概97%的初试完成率,初试通过率大概75%。”

徐其风没再说什么。他对冯易水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当他有问题要问冯易水时,冯易水总是能用结构化的方式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而且冯易水对数字似乎有天然的敏感,总是张口就来,准确而又有说服力。